首先要澄清一个误解,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说:明年1月20日正式履职后,将对来自中国、墨西哥、加拿大的商品征收更高比例的关税。其中,对来自墨西哥、加拿大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
而对来自中国的商品,要加征10%的关税
10%与25%,看起来是特朗普是在“苛待自己的盟友——加拿大,与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墨西哥,优待被多位美国政客定义为竞争对手的中国”。这里的“苛待、优待”,都需要打上双引号。
仅仅是一种形象的描述罢了,特朗普并未优待我国。他是要在原有的进口商品关税基础上,再额外征收不同比例的关税。北美自由贸易区内,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之间的商品贸易关税很低、很低。
而在特朗普前一任期,拜登政府的这最近四年内,美国对来自中国制造的商品已加收了多轮关税。基础已经很高了,即使新的方案仅仅是额外增收10%,叠加之前的基数,依然属于高水平了。
但特朗普还是“手下留情”了,与他在竞选期间高调宣扬的“至少加征60%”的激进口号相比,还是更为务实了。
那新的问题来了,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为何由之前的激进与对抗性,变得相对缓和呢?
他内心里的真实想法,并未对外透露,我们只能猜测一下了,首先可能是:特朗普及他的团队——例如马斯克等人意识到,与中国这样的“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开展贸易战,彻底闹僵,得不尝试。
特朗普需要的是“美国再度强大”,无论是贸易战、金融战,还是科技战,目的都是让其他国家给美国让利。前一个任期内的博弈及结果,已让特朗普及其团队明白,中国吃软不吃硬,大家坐下来。
协商、谈判,反而可能出现“双方都让步”的现象。估计特朗普先打出“仅加征10%的关税”,低于市场预期的牌,谋求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劝导我国在贸易层面让步——例如,将来自俄罗斯。
沙特、伊朗、伊拉克的石油订单,部分转给美国。将来自巴西的大豆订单,来自澳大利亚与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订单也转移一部分给美国,降低美国在和中国双边贸易中的逆差金额。
若效果满意,大家皆大欢喜,特朗普既履行了竞选时期的口号——加征关税,又不至于让美国境内的通胀率飙升。若不能满意,还可以“加征10%的关税仅是开始”为理由,分批次增税。
此外,特朗普及其智囊团还可能会担心,若真的加收60%的超高水平关税,将导致“来自中国的严厉报复”。毕竟,中美两国的经济已紧密联系,马斯克等人也不希望自己的商业帝国受到重创。
这样操作,是可以给选民解释的
毕竟一下子“加征60%关税,24小时内解决俄乌战争”都是竞选时期口号,都是为了突出自己的执政纲领,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选票。竞选时将事情往“很大、很大的角度”来宣扬,在美国是常态化现象。
此外,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加征关税不会导致美国境内的通胀迅速扩张,他的目的是通过“以美国庞大的市场为诱饵,强迫他国企业来美国境内投资、生产、从而规避高额关税壁垒”。
预计在特朗普及其智囊团队人的内心里,美国的再次强大离不开中国优质企业的投资。在和我国相关部门的谈判中,预计会提出“让中国高新产业、装备与设备制造企业扩大在美投资”的要求。
还有可能要求中国远离,俄罗斯
英国《卫报》称,特朗普团队向俄罗斯传递了“俄乌和解”的方案,其中的一条是:希望中俄两国的军事联系“中断”。呵呵,这当然是不值得批驳的条款了,中俄两国除了联合军演、参加彼此举办的国防展。
基本就没有多么深入的“军事联系”了,俄乌冲突期间我国并没有给交战双方出售任何武器,卖的都是民用产品。中国制造的民用无人机,俄罗斯人可以买、乌克兰人可以买,美欧等国也可以买。
中俄之间不是军事盟友,那么点“正常国家之间的军事来往”不会中断,不受第三国胁迫。更加重要的是,普京等俄罗斯领导人会想到:四年后,美国总统换个人,自己不就吃亏了。
换个角度,特朗普团队给俄方提出的要求是“中断中俄间的军事联系”,可能会向我国提出“中断中俄间的经贸联系”的要求。狮子大开口,明知道会被中俄双方拒绝,但却可以成为筹码,干扰对方。
总之,这仅仅是开始,在特朗普的新一任内,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这个四角关系之间的互动、博弈会更加精彩。只要我们本着和平与发展理念,广交朋友,坚持世界多极化,就不会失败。
反而比拜登-哈里斯政府时期,美国与欧盟高度合体,在欧洲、中东、朝鲜半岛及我国南海地区不断挑事,试图激化地区矛盾与冲突,打乱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阳光一些”。本文由南生撰写,欢迎转发、评论、留言、分享和打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