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会议
第三次会议
共建西部科学城
推进科技创新资源互联互通
成渝两地已取得多项成果
此后
成渝两地将从共建重大创新平台、
共建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加强资源互联互通、
赋能新兴产业发展
4个方面开展合作
推进科技创新合作 成渝两地取得这些成果
协同推进西部科学城建设——
成渝两地深入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锚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目标,持之以恒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共同推动西部科学城建设。
西部(重庆)科学城统筹实施43个重大科创平台,协议投资额350亿元,新取得引领性原创成果11项,新获批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累计增至23个,成立全国首个校地共建概念验证中心。建立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6个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科教产城人”融合发展体系加快构建,大学城和科学城融合发展。金凤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达成战略合作。
西部(成都)科学城提速发展,太行实验室永久园区正式投用,首批四个方向天府实验室累计承担国省级重大科研项目57项,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已聚集上下游企业超20家,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发布全球首个亿级参数地震波大模型,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集聚各类人才4000余人。
协同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双方共同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协同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加速在成渝两地布局,推动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26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个,重大创新平台策源效应持续发挥,高层次创新人才不断集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取得良好成效。
2024年“全球科技集群”重庆排名第39位、较上年提升5位,成都排名第23位、较上年提升1位。
协同推进技术攻关——
成渝两地整合资源实施产业技术攻关,重庆推出“5+8”重大(重点)专项,成都开展未来产业前沿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行动,着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两地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两地优势产业发展,联合实施攻关项目101项,突破地下复杂空间用应急处置智能机器人、新一代量子计算测控系统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重庆加快建设高能聚合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枢纽,加快构建“点、线、网、面”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进转化机构、平台、人才队伍、孵化载体和技术市场建设,优化种子基金突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成都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的“一号工程”,构建“科创通+科创岛”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打造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形成“天使+科创+重产+S基金”全生命周期投资基金体系。
两地携手共建国家科技创新汇智平台、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联合开展技术经理人培育,共同组织“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科技企业进高校、科技成果进区县项目发布、成果对接等活动200余场次,促成一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协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双方将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作为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着力重点,分别组织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强计划”、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催生出一批高精尖特企业。
2023年,两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752家,增幅达到22%,汇集科创板上市企业21家,呈现良好增长势头。共同支持成渝两地科技领军企业,联合两地产学研单位,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出一批重大创新产品。
协同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双方联动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构建科技人才共享共用机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推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不断向成渝聚集。
共同深化改革,重庆印发《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若干措施》,支持“先投后股”转化高校科技成果;成都出台《成都市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的实施方案》,支持在蓉高校院所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
共同集聚用好高端创新人才资源,推动天府英才卡、重庆英才卡相关服务内容对等互认。
此外,推动建设川渝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整合共用大型仪器设备1.4万台(套)。
双核联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成渝两地将这样合作
下一步,成渝两地将如何合作发力?聚焦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等战略任务,成渝两地将从共建重大创新平台、共建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强资源互联互通、赋能新兴产业发展4个方面开展合作。
双方提出,力争到2027年,成渝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持续提升,两市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额增至1800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8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200亿元。
聚焦:联合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成渝将联合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建设西部科学城和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
联合打造成渝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双方将推进超瞬态实验装置、跨尺度矢量光场等大装置建设,力争两地国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数达20个。
协同争创国家创新中心,双方将争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网络安全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成渝落地布局。
在共同构建高水平实验室体系方面,双方将全力保障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25家,支持重庆实验室、天府实验室深化合作、联合攻关,布局建设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聚焦:共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为共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双方将支持两地高校院所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联动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等改革任务,鼓励区域内高校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同时,着力实现两地专业技术经理人职称互认,支持技术经理人跨区域开展成果转化活动并享受当地奖补政策,共同培育技术经理人10000名以上。搭建西部中试综合服务平台,组建成渝中试产业联盟,面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两市重点产业领域,备案建设中试平台超300家。
工作中,双方还将联合做强重庆“科技成果进区县”、成都“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等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帮助两市科技企业、研发团队、技术成果、创投资本等跨区域撮合、交易、合作。
此外,双方将共同挖掘转化国防军工领域科技成果,培育军民融合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双向转化。
聚焦:加强科技创新资源互联互通
加强科技创新资源互联互通,两地将加快成都“科创通”服务平台、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数据互联,推动成渝两地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算力基础设施、中试服务平台等跨区开放使用。
同时,成渝将试点两市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对服务机构面向成渝两地科技企业提供科研仪器租赁、检验检测、高性能算力等服务的给予补贴。
推动高层次人才共引共育方面,将联合编制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组团赴外开展人才招引。
协同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双方则将联合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共同争取创建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聚焦:赋能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作中,赋能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双方将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协同打造5个特色国际科技合作园区,新建20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共同筹划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将协同培育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氢能等未来产业,组建垂直领域专业孵化器,深化成渝“氢走廊”建设。
实施成渝区域协同创新项目,将每年支持两地科技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等,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产品研发50项以上。
共同设立双边或多边合作的科创投资基金,引导两地金融机构探索开展跨区域投贷联动等产品创新。
除此之外,双方还将围绕智能制造、智慧文旅、城市大脑、医疗健康等领域,联合发布城市机会清单,共同支持创新产品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