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家长们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是,有这么一家子,他们的故事就像是一股清流,让人看了心里暖暖的。
这对夫妻,学历不高,就是普通的打工人,但他们的孩子在中考里竟然拿了全县第一!
这不是因为他们砸钱上辅导班,也不是因为家里规矩严,而是他们给孩子的教育方式——“放养”。
孩子刚到城里上学那会儿,还是个小学生,学习习惯还没养成。
比如,他因为踢球忘了写作业,爸妈也没发火,反而觉得这没啥大不了的。
妈妈就说:“不就是两次作业嘛,踢球也是学习,还能交朋友,挺好的。”孩子成绩一般般,爸妈也不急,反而鼓励他:“你学习好,那是锦上添花;学习不好,你这人也挺好,活得不会太差,这就够了。我们没文化都能在城里混,你肯定比我们强。”
这种教育方式,看起来挺随意,其实里面大有学问。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误或者失败而感到太大的压力。
比如,孩子偷偷省钱买了个二手手机,爸妈也没骂他,反而心疼他,说:“想要手机就跟妈说,你不用这么懂事,你这年纪,有点小毛病很正常。”这种理解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结果他自己就把手机放下,专心学习了。
在这种家庭氛围里,孩子和爸妈总有说不完的话。
每次孩子说要去写作业,爸妈都会笑着说:“不急,再聊会儿。”这种场景,让人想起那句“灯下闲坐、家人可亲”的温馨画面。
正是这样的环境,让孩子变得情绪稳定、自信乐观、踏实认真。
最后,孩子的成绩一路飙升,拿了全县第一。
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在现在这个社会里挺少见的。大家都在“内卷”,家长们一个个焦虑得不行,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
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适得其反,让孩子在巨大的压力下失去了快乐。
教育的本质不是让孩子变成学习的机器或者竞争的牺牲品,而是给他们成长的力量和勇气。
这种力量不是外界的压力给的,而是内心的自信和坚定。
就像故事里的父母说的:“我们没文化都能在城里混,你肯定比我们强。”这句话背后,是对孩子满满的信任和支持。
正是这样的信任和支持,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勇往直前。
但是,现实中很多家庭却用错误的方式消耗孩子的能量。
比如,有些父母总喜欢向孩子诉苦,把自己的生活不如意都推到养孩子上。
这种苦情教育,不仅不能让孩子懂得感恩和珍惜,反而会让他们感到内疚和自责。
长期这样,孩子的能量和信心会被慢慢消磨掉。
还有些父母总想控制孩子的一切,从穿衣吃饭到交朋友、选工作,都要按自己的意愿来。
这样的过度干涉,不仅不能让孩子独立,反而会让他们的自我被压抑。
就像《原生家庭》里说的:“如果一个母亲控制自己刚学走路的孩子,不让他走到大街上,我们不能说她是控制型家长,只能说她很谨慎。但如果这位母亲十年后还在这样做,适度的控制就成了过度的控制。”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反而会成为他们成长的绊脚石。
还有些父母喜欢在小事上消耗孩子的能量。
他们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对孩子大发雷霆。
这样的行为,不仅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或提升能力,反而会让他们内心充满恐惧和不安。
那么,作为普通家庭,我们应该怎么给孩子赋能呢?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和港湾,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温暖。
父母应该放下自己的负面情绪和焦虑,以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
也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探索和成长。
要做好“三个一”的高质量陪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
父母应该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聊天谈心、散步运动或共读一本书。
这样的陪伴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支持。
在陪伴的过程中,父母要用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要经常正向赞美表扬孩子。
父母的夸赞和信任是有力量的。
它们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在赞美孩子时,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动机和做到的地方,同时也要指出可以提升的地方,让孩子在赞美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还可以利用城市资源和户外活动来赋能孩子。
城市里有很多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等免费或低成本的场所可以带孩子去参观和学习。
这些活动不仅能拓宽孩子的视野,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户外活动也是赋能孩子的重要方式之一。多带孩子去爬山、露营、骑行等活动,让他们接触大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力量。
真正的爱孩子不是时时刻刻管控他,而是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让他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成长。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会在亲子存储罐里存下足够的“亲子快乐时光”,让孩子即使遇到困难也有能力前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