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名叫张庆的巨匪,他手下有三万多壮汉,横扫河南,官军对他束手无策。这样一个人,凭什么能让数万兵力的正规军不敢轻举妄动?他究竟有什么底气?
他为什么能在一片乱世中如日中天,甚至威胁到整个地方的安定?但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谜底,看看这个堪比传奇的“巨匪”是如何走到最后的。
清朝末期、民国初年,河南地区连年歉收,加之社会土地兼并情况严重,广大农民家无余粮、无力求活,而且当时的社会时局动荡,政府方面也没有很好的组织农民抗灾救灾进行自救,导致许多农民家破人亡、乡村里遍地饿殍。
大灾之后连接大祸,活不下去的农民,除了大部分人四处逃荒外,也有一部分人与罪犯流氓等恶徒混在了一起,化身为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更有甚者,匪徒们还吸纳了有一定战斗经验的军阀战败溃兵,组成了规模庞大的土匪军队,破坏力更强、危害范围更大,给苦难的中原大地上更加增添了悲哀。
在这些匪徒中,有着老洋人绰号的张庆匪军,就曾经一度拥有着3万多匪众,声势浩大、喧嚣一时,连官军都不敢对其攻打。
贫苦出身的张庆曾经有机会成为好农夫
名噪中外的巨匪张庆,曾是河南汝州一户贫穷农家的子弟,当时的农家都希望多子多福,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张庆父母对于这个孩子的到来,是十分高兴、满意的。
但是持续好久的灾荒年景,让张家耗尽了所有的资产和粮食,张庆的父母爱子心切,把家中不多的吃食都留给了儿子们,而两位老人由于长期忍饥挨饿、营养不良,在张庆十岁的时候就先后因病去世,早早的离开了心爱的孩子们。
父母的离世给了小张庆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打击,失去了父母的爱护,小小年纪在农村乡下也挣不到饭食,张庆只能靠哥哥张林到处想办法弄到的一口东西,勉强存活。
如果父母没有早早的离世,张庆也许会跟着父亲走同一条道路,做一个辛勤耕田的好农夫,然后娶亲生子,延续家族,但这一切美好的设想,都被残酷的现实所打破了。
张庆与哥哥相依为命,两个孤儿为了生存,自然变得性格坚韧、争强好斗。
1911年河南的灾荒持续未见好转,豫西一带的农民在灾荒和官府的共同压迫下再也无法忍受,纷纷揭竿而起,河南一带爆发了白朗起义。
张林、张庆两兄弟,也跟随着乡亲们一起投奔了白朗起义军,并在随后的几年里,跟随着白朗军在豫、陕一带与官军周旋。
张庆兄弟跟随白朗军一起战斗了3年,但随着白朗军的发展进入颓势,在与官军的作战中连连失败,张庆的兄长也战死在这里。
白朗军遭受了最后的失败,张庆同时也失去最后一个亲人,这让年轻的张庆感觉十分慌张,对未来不知所措。
在孤单无助中,张庆选择了回家,经过一路艰辛坎坷的旅程,张庆终于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老家临汝。
总是饿肚子的张庆选择了扛枪吃粮
回到临汝后的张庆,还是要面对生存问题,基本上不会种地,也没有其他生存技能的张庆,在老家的这段时间里也是忍饥挨饿。
忙乎了一段日子,张庆认为种地不是好主意,因为原来一家人辛勤耕种,最后把家都种没了。
所以张庆在待了一段时间后,瞅准机会找人作保改名张廷献,去投了河南督军赵倜的宏威军,他要扛枪吃军粮。
在宏威军中,张庆由于性格坚韧,加之在白朗军的时候,也学到了一些当兵的常识,所以很快就引起了长官们的注意,开始逐渐提拔他,因此张庆干了不久,就开始步步高升,逐渐从士兵干成了军官,最后做到了连长的职位上。
张庆的当兵之路还算是顺畅,在他以为就这样可以在军中混一辈子的时候,张庆人生的挫折和打击,又来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