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朱德从小的家庭环境影响,所以他特别希望能改变现状,为劳苦大众谋取利益,所以革命性也特别强。在一九零八年朱德准备离开仪陇前往成都继续求学之时,他和其他四位当时一块在学校任职的老师开了一个秘密会议,共同决定在中国没有在清朝政府和外国压制下解放出来之前,他们绝对不求官,不做官,而且在这之前不娶妻生子。朱德有这样的志向和决心可见其对于自己的革命之路有着坚定的信仰。朱德虽然前期是一个军阀,但是在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能让国家和人民得到解放和压迫之后,觉悟和反省让他摆脱军阀走上了新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长征途中朱德和张国焘的右倾机会主义展开了有理有据有节的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多变的斗争。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粉碎了敌人六路围攻的胜利,但是张国焘却放弃了这一根据地,带着全部人马去和一方面军会师。张国焘仗着自己人多,不把红军放在眼里,继续坚持错误路线,并妄想改变中央,企图夺取党和中央的领导权。毛泽东同志对他这种错误做法进行了耐心的教育和坚决的反对,才使张国焘表面上继续坚持党的北上抗日斗争。因为抗日需要,一四方面军必须编成左右两路继续北上,右路军由毛泽东率领,左路军由朱德和张国焘率领,商计左右两路军在班佑会合。待两军相隔不远,张国焘借口河水上涨不能过河为借口不肯继续前行,朱德很快识破了张国焘的伎俩,但是又不能公开和张国焘斗争,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党内分裂,朱德从大局出发对于他们的迫害和斗争坦然自若。面对张国焘公然进行的反党活动,对于朱德和刘伯承坚定站在毛泽东一边他深恶痛绝,对他们进行残酷的打击迫害,不让朱德参加会议,不让其看电报等等,专门开会让朱德表态,不论他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朱德还是立场坚定,不畏强权坚持正确的革命路线和方针。朱德的态度就是一个,北上抗日的决定他是举过手的,是赞成的,不能反对自己曾经表过态的决定,如果非得需要自己表态的话他还是赞成北上抗日的决定,拥护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决定。在表明自己的态度之后,张国焘就想赶走朱德,好让自己完全掌控这支队伍,好随心所欲地推行错误路线。朱德看穿了他们的阴谋,一面宣传正确的抗日路线,一面和张国焘他们斗争,继续跟着队伍,这让右倾机会主义的实施者恨得牙根痒痒。不论张国焘用什么样的办法让朱德离开,朱德总是能从大局出发,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整个中央的利益,和张国焘开展原则性不丢又灵活多变的斗争。毛泽东在听到这些的时候夸赞朱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这是对朱德崇高的革命信仰的最真实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在革命早期的正确信仰在晚年时期也没有改变,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他都能分得清是非对错,分得清什么对国家有利,什么对国家有害。众所周知在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一九五八年北戴河会议决定成立人民公社,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在全国盛行起来。朱德从小就是在农村长大,跟着父母在地头干活,对于农村他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对于农村报上来的数字,亩产超万斤,棉花超千斤朱德是不能相信的。为了弄清楚根源在哪,朱德决定下乡调查清楚。朱德不是那种见风使舵会用语言艺术为自己开脱的人,他耿直的性格和以事实说话的本性完全没有注意到会上的气氛,庐山会议大家的一致反冒进也没有让毛泽东改变对大跃进的态度,加上朱德的一直反对,让他受到了很多人的冷落。会议期间朱德知道自己改变不了毛泽东的看法,但是他也没有丢失自己做人和做事的原则,在与会人员发表意见举手时,本应该高高举起手臂,但是朱德却是弯着胳膊的,手只举到别人一半高的位置。朱德明知是错误的,可是又在无奈的情况下必须同意,他的心情是极为沉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在开国元老中年龄最大,大家都知道在战事吃紧的时候,商讨战术一商讨就是一整晚,白天也得继续工作,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休息,所有的同志都觉得朱总司令年龄稍微大一些,尽量让他多休息,晚上的商讨可以不参加就不参加,可是朱总司令也是积极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刘伯承和朱德一样以前是军阀,相识比较早,后来找到并走上了新的救国革命道路。刘伯承十分敬佩朱德,他眼中的朱德“志坚如铁,从无失败情绪。总司令参加革命以前,生活优裕,即不升官发财,亦足以度其舒适之一生。然当其一旦认识革命,即弃如敝履,义无反顾”。从刘伯承的评价中就知道朱总司令对于工作的态度和干劲。朱总司令戎马一生,可是对待工作的认真和细微却从来没有随着年岁增长有所减退,反而更加拼命。

一九五零年朝鲜战争爆发,朱德这时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在接连开会的空挡,认真看了相关文件,仔细分析美军在朝鲜的战略战术,提出我们国家应该想一个长远的对策,不仅要整编陆军,也应该加强海军、空军以及装甲兵、炮兵等其他类型的特种兵。现有的陆军除了整编之外的还能转化为国家缺少的兵种。作为一名六十多岁的老人还有这样长远的眼光真是难能可贵,在随后的日子里,朱总司令对空军、海军和特种兵的关注更加密切。不仅看的长远,朱总司令也没有停止自己关切官兵的脚步。对于准备奔赴朝鲜作战的部队朱总司令也是极为关心,虽然日理万机但是他总会抽出时间亲自对部队进行动员,在很短的时间里朱德两次从北京去山东看望即将奔赴战场的部队,这对官兵打胜仗的信心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十二月的山东已经很冷了,朱德到达的时候因为条件有限和兵团领导住在一起。室内连取暖设备都没有,为了保证总司令的身体健康,在朱德居住的室内放了一盆木炭火。可就是这样总司令还是感冒了,发烧咳嗽,即使身体有恙朱德还是坚持去兵团各部队去看望大家,兵团领导再三劝阻也没用。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与官兵亲切交谈,询问情况,全体官兵士气高涨,可是他们哪里知道他们最亲爱的朱总司令是发着烧带病来看他们的啊。朱德这种不顾个人,对工作丝毫不松懈的大无畏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感动了知情的所有兵团干部,也为他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不仅仅是在视察部队上,朱总司令也很关心经济建设,作为一名花甲老人,朱德虽然没有直接指导经济建设,但是他没有放弃任何机会却去关注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轻工业、重工业、水利等只要是涉及到经济的他都有兴趣去调查研究。深入到普通劳动者中去,到工厂、农村的一线,与他们亲切交谈并倾听意见,时时刻刻把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放在首位,深知经济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话语权。因为新中国本身接手的就是一个烂摊子,底子薄,有的干部就只看大的好的,而不重视小的产量小的产业,朱德对于他们错误的思想观念给予指正,大的要搞好,小的也不能丢才是发展经济的正确思想。就是在逝世的前两天在中央领导看他的时候他还一直念叨着不能放松生产,搞社会主义就必须要抓生产。朱德对工作从来不求个人的锦衣玉食,他的目标是国富民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戎马一生,就是在最后的人生时刻也是不忘记为国事操劳,他的优秀品格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正是有了很多个像朱德一样愿意为祖国奉献自己一切的人,才有我们祖国现在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