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机里,藏着秘密吗?

你敢让你的另一半,看你的手机吗?

久违的同学聚会上,吴小江拿着手机偷看「擦边」视频;

他坐在餐桌最具主动权的位置上,能扫视全场,关注所有人的举动,但没人能看到他的手机屏幕。

他鬼鬼祟祟,一边掩人耳目,一边忍俊不禁;

妻子李楠认定丈夫心里有鬼,假装让丈夫给自己朋友圈点赞,要求看对方手机;

没想到丈夫严防死守,死活不给她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会众人看热闹不嫌事大,提出所有人把手机放在桌上,有短信一起看,有电话公放接,不准隐藏半点秘密。

谁知,这“恐怖”的游戏,却逐渐解开了每一个人最想隐藏的真相。

每一对看上去亲密无间的伴侣,都因为手机里的秘密被揭露,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妻离子散。

这便是电影《来电狂响》中,令人细思极恐的剧情。

我想起那句网络流行的话:

“不要翻对象手机,没有一个人能从老公的手机里活着出来。”

难道,所有的关系,都无法摆脱“手机验证”的魔咒吗?

伴侣的手机到底能不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手机”的背后

是一种心理补偿

你会在什么时候最想看伴侣的手机?

评论区的妻子们各执一词,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觉得对方有问题才会看手机”。

比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觉前夫不太对劲,唯一一次看他手机,叫着一个我之外的有夫之妇两年‘老婆’,然后就成前夫啦。”

第二种是:“相信对方没问题,但要看了以后才放心。”

比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孕妇容易焦虑,查过以后啥也没有,就不焦虑了。”

你发现了吗,每一种“想看”背后,都隐藏着一份期待:

我们希望在关系里的信任和付出,换来忠诚,有所回报,本无可厚非。

但是可能我们自己都没发现,当查看对方手机的念头升起时,我们的潜意识已经开始寻求一个“不好的结果”;

就像我们检查完所有体检项目却没有问题,有的人会松了一口气,有人却会怀疑,“是不是检查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想一下:

当我们发现对方整天拿着手机,上厕所、洗澡都不放下;

偷偷对着手机屏幕窃笑,我们一走近,对方就将手机锁屏。

我们是不是会脑海中警铃大作,产生一种想法:

“不对,他有问题,他对我不忠诚了。”

而当我们想尽办法,看到对方的手机,发现了那些暧昧的短信、莫名其妙的转账记录时,

我们第一时间便会肯定自己:

“果然,我是对的,我的感觉是没错的。”

而这种自我的验证,其实是一种心理补偿,甚至是一种心理宣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缺乏安全感,我们总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注在对方身上,当在对方手机里找到不好的“蛛丝马迹”时,我们不自觉地强化自我心理认知:

“他就是我想象中那么不好,我没有多想;”

“他就是道德上有瑕疵,我是关系里的受害者。”

确认了这些想法之后,我们会在短暂的瞬间,占据关系里的主动权。

因为曾经关系里的种种,已经表明了对方的“心猿意马”,而我们苦于寻找出口,

手机里确认的负面信息,正好给我们提供了契机。

我们可以借由“手机”,出一口恶气:

愤怒、争吵、责怪、辩论……

然而,扎心的是,在这些冲突之后,我们往往会陷入更多的焦虑和不安。

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想清楚:

验证了结果,然后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看不敢看的内耗,

比直接看还要痛苦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强大的心理能量,能够接受对方的手机里,藏有自己不想看到的东西。

因此,才会生出更多的内耗。

比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看,又怕对方知道破坏感情,可是不看,万一呢?”

我有一个学姐,5年前生二胎的时候,发现丈夫出轨了。

发现的契机没有什么悬念,就是偶然看到了对方的手机。

丈夫的手机里有两个微信,一个是平时和她聊天用的大号;一个是加满了各种撩拨对象的小号。

对话相当露骨:“亲亲”、“抱抱”、“想你”之类的,应有尽有。

她很崩溃,又因为刚生了孩子,差点患上产后抑郁。

然而,她最终选择了假装什么也没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由也没有什么悬念:

“能怎么办?我现在是家庭主妇,没有工作,闹掰了要离婚吗?

离婚以后孩子给谁呢?就算是判给我了,我有什么办法养活他们呢?”

为了现实的因素,她连吵闹、质问的勇气也没有,因为她无法承受冲突的后果。

从那以后,她再也不看老公的手机了。

她说:“他爱怎么样怎么样吧,眼不见心不烦。”

可是,我们都知道,不管她查不查老公的手机,他们之间的问题依旧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系里,埋藏的那些直通悲剧的草蛇灰线,如果要爆发,形式根本没有限制。

  • 可能是偶然看到了对方的手机;
  • 可能是直接知道了对方的出轨行为;
  • 也有可能是某一个共同的朋友,说漏了嘴……

只不过“主动查看手机”这件事,好像给予了我们一定的主动权,就好像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行为,主动引导关系的走向。

可正如我们前文所说,当那一刻真的来临时,我们真的有能量面对现实吗?

有一个网友的评论,揭开了人性的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好如果有问题,你有能力解决,或者你可以说服自己,能够自洽,那可以看可以查。如果说你不行,内心不够强大,我建议难得糊涂。”

在我看来,比起“想看不敢看”的内耗。

“看了能够承担后果”的自洽,或者“难得糊涂”的钝感,都是更加智慧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起看不看手机

安顿你的心灵更重要

要不要看伴侣的手机?

每个人对此都有不同的意见。

就比如有的朋友认为:

两个人之间不分你我,没有隐私,互相信任,看手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有的人却觉得,手机是个人的隐私,里面有很多连伴侣也不想分享的东西,所以不想给对方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看与不看”都是个人的选择,没有对错。

关键在于,抛开“看手机”这件事,我们究竟能不能安顿好自己的内心?

  • 在产生“想看对方手机”的想法时,我们或许可以问问自己:

为什么我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是我们的关系本身就已经出现问题了吗?

我选择捅破这层窗户纸我有没有能力承担后果呢?

  • 如果关系本身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再问问自己:

为什么他什么也没做,我还是想看他的手机呢?

这种不安全感是来自对方,还是来自我自己呢?

在问过自己的内在过后,或许我们会对接下来的选择,有更多的掌控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亲爱的,我还是想说:

在进入一段关系之前,你首先是你自己。

无论你选择“看不看手机”,在那之前,都应该把目光收回来,先从自己身上,找到安稳的感觉。

就像张德芬老师说的,“你越关注什么,什么就越是你的人生。因为注意力就是能量。

我们赋予什么东西能量,它就会茁壮生长;我们不去关注它,它可能过会就萎缩,甚至消失。”

相比把注意力放在伴侣会不会“出轨”上,我们可以在内心建立一个“安全基地”。

每当我们感觉恐慌和不安时,就从这个基地中获取能量。

而“基地”的能量,来源于对自己足够的信任和认可。

那么,如何建立这样的信任和认可呢?

以下有三点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小步前进,积累自我信任

我们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每天做到一件对自己有益的事。

比如,每天写几句话的日记,整理一下房间,或是每天做5分钟冥想。

这些小目标的实现,会让你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可靠性,进而增强对自己的信任。

2、认识并接纳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列出自己认为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对每一项都给自己一些理解和宽容。

比如,“我有时候情绪化,这是因为我在意他人的看法,但我可以通过深呼吸来平复情绪。”

通过这样的方式,你不仅看到自己的不完美,还能学会与它们和谐共处,进而增强对自己的认可。

3、从过去的成功中汲取力量

花一些时间回顾过去的成功和突破,无论大小。

可以用一份“成就清单”记录下来,每当你感到不安时,翻开这份清单,提醒自己曾经克服过的困难和达成的目标。

这会提醒你,你已经比自己想象的更坚强、更有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我想说,关系的健康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更取决于我们如何与自己和解。

如果我们可以学会与内心的恐惧、焦虑共处,那么,外界的风风雨雨就不再是威胁,而是让我们成长的催化剂。

从自己开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信任与安稳,你会发现,不再需要外界的验证,你已足够强大,足够自信。

真诚邀请你加入德芬空间《3天勇敢做自己体验营》,整合自己,活出丰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由珂文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kiwi

编辑丨李小豆

主播丨杨枪枪

副主编 | 花花

总 编 | 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