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在中国科协科普部、光明网支持和协助下,《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社推出“院士谈科普”栏目,邀请各领域院士就我国当下热点科技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科普力量。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不仅关乎人类的生存,更承载着文明与社会的进步,是社会稳定与繁荣的不动基石。农业机械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力量。那么,当传统的农耕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谁来肩负起新时代的耕种使命?
有人曾问我的梦想是什么。“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田。”那是在2010年,在袁隆平院士80岁寿辰上,我说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将农民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让农业生产的所有环节都实现机械化。
近年来,“智慧农业”与“无人农场”这两个名词频频出现。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航标,正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农业现代化的巨轮破浪前行。
2019年,我们承担广东省重点科研项目,开始研究无人农场。无人农场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长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目前,我们建设的无人农场突破了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智慧化管理四大关键技术。实践表明,无人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是未来农场的发展方向。
2024年,我们在广西贵港建立了一个水稻智慧无人农场,采用无人驾驶插秧和直播技术。目前,水稻长势喜人,若后期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预计亩产将突破600公斤,创下当地新高。
至2023年底,我们已经在全国15个省启动建设30个无人农场,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2021年在广东的早稻种植中,我们的优质丝苗米19香品种亩产量达到了662.29公斤,比农民自己种植高出32个百分点。2023年在湖南益阳千山红镇的再生稻无人农场中,头季亩产更是高达830.7公斤,第二季亩产也有411公斤,两季合计达到了1241.7公斤。
近些年,农村种地的主力军变成了“38、61、99”——妇女、儿童、老人,年轻人大多选择了外出打工。但今天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年轻人开始回归农田,他们悠然自得地坐在这里,监控着机器的高效运作……展望未来,无人农场的时代已经到来!
纵观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有诸多薄弱环节。比如水稻的种植和烘干环节机械化程度较低,经济作物如柑橘、茶叶的机械化收获存在短板,蔬菜机械化生产难度还较大。
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攻坚克难,突破关键技术核心问题,特别需要年轻人的力量,需要他们投入农业强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如今,农业大学的条件已大为改善,社会各界也在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能够吸引并留住年轻人的事业平台。
我想对选择农业事业的年轻人说,要多到农村去、到农民群体里去,深入农村、扎根基层,唯有深入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农耕的艰辛,方能洞悉农民的真实需求,才能准确评估机械在田间的实际效能。
现今,随着对智慧农业发展的日益重视,我们殷切希望更多尖端技术能够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推动农业机械化的持续进步,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更高层次的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为打造农业强国添砖加瓦。
来源:《中国科技产业》杂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