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日子,我们回望、守望和展望
过去:关键改革举措定基调
在过去,十八届三中全会着重平衡好六对关系,可谓影响深远。
- 政府与市场方面,推行简政放权,旨在更好地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激发市场活力。
- 城市与农村聚焦土地制度,为城乡协同发展奠定基础。
- 中央与地方围绕财政改革,调整财权事权关系。
- 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探索混合所有制,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实体经济与非实体经济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助力实体经济健康成长。
- 政府与社会着眼公共治理,并且积极改善民生,推动从生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现状:多面承压问题待解
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我国经济呈现出多方面状况。
- 价格方面:连续 6 个月下降,cpi、ccpi 时常为负,ppi、ppirm 降幅一度倒挂。居民消费倾向低,受市场供给质量、观念以及财富分化等因素影响,财富性收入也呈下降态势,各类收入均承压;企业则面临利润下降,民营企业收缩,就业和投资双受压的难题。
- 融资成本:虽有降息举措,但真实利率可能高于美国,因为真实利率由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当前为负值)得出,所以我国融资成本实际并不低。
- 供给侧:产业结构存在改善空间。第一产业受有效需求、生产率等因素限制;房地产在自建房计算、附加增值及房屋租赁接纳程度等方面有问题;工业质量不均衡、产能过剩;服务业规模大却质量不高。
- 需求侧:有效需求不足,国内循环弱且疫情后波动性大,消费、投资下降,虽出口近期有拉动作用但存在纠纷风险,外资撤出增多,而提升生产率是中长期目标,提振有效需求是中短期关键。
- 收入侧:产出分配里居民收入偏低,影响消费,且收入不平等现象凸显,居民收入占 GDP 比例低且呈止稳趋势,基尼系数偏高,财富不平等还放大了收入不平等,共同富裕的实现需多方面举措协同。
- 财政政策: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中央财政收支有变化且财政赤字率上升,地方公共债务高企,限制财政支出空间及应对冲击能力。
- 货币政策:虽是宽松货币政策,但流动性不强、政策传导不通畅,货币供应量增加但相关增长少,负债率高、坏账风险高,不过也存在冲抵债务压力的积极因素,融资方面存在诸多不畅问题。
- 统一大市场:受到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地方保护主义阻碍,虽能降低配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但易造成资本过度集中于发达地区,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均衡发展很重要。
前景:新质生产力引领方向
- 原因层面:从发展目标看,要完成 2050 年目标需较高增长率,同时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并且应对世界之变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如经济危机、疫情、中美博弈、经济格局变化等情况。
- 经济增长逻辑:新古典增长强调技术进步与要素增长,内生增长注重做大规模、积累利润后投资技术与人的资本以提高效率、开辟新空间形成循环,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潜在动能。
- 趋势表现:未来人口结构变化、经济增速放缓但质量提高,数字技术推广、城乡差距缩小、统一大市场构建、消费升级、民营经济发展等将成为新的比较优势,还有面向“南方国家”的高水平开放等趋势值得期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