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之间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只有那明码标价的国家利益。上文提到赫鲁晓夫多次以中国实力不足拒绝援助中方制造核武器的请求,却又在1957年看到利益的情况下,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苏联援助背后饱含怎样的祸心,为何援助不足一年态度大变?
苏联对中援助
1957年9月到12月,中方经过一系列谈判,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苏联对中国的核技术等提供援助,包括一系列设备和专家。协议签订不久,苏联很快就开始履行,提供导弹设备和派遣专家。其中包括P-2导弹,生产原子弹关键设备重水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苏联援助的这些先进设备和专家大大推进我国的核武器开发进程,这里的确要感谢苏联援助。
苏联援助中国
起初,中国对苏联的援助是抱着很高的期待的。但随着国际形势和赫鲁晓夫的想法转变,援助虽然有条约限制,但是中国不敢托大,这是中国掌握核技术最好的机会。中国为防止赫鲁晓夫突然变卦,派遣最优秀的科技人员,让他们抓住时机,尽快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核技术。
援助背后的狼子野心
天下从来不会掉馅饼,往往免费的东西才是最贵的。苏联的援助基本是无偿,赫鲁晓夫深深地明白:欲有所得,必先予之。1958年4月18日,苏联国防部长提出两个利益诉求:在中国建造无线电中心用于指挥苏联在太平洋的潜艇,有苏联出大部分经费,中国出少部分经费。对此,中国要求由中国全部出资,建成后共同使用。
可能,有人看到这里迷惑了,为什么中国还要主动出钱?其实这是维护中国的主权,在中国领土上,中国建设才能享受所有权,共同使用也是中国说了算。苏联也明白中国的用意,对此非常不开心,谈判过程当中甚至发生了争执,但是中国坚决对主权不让步。
苏联看自己没有得到想要的,又提出新的利益诉求。同年7月,苏联提出与中国共同建设一支现代化潜艇部队,这支部队放在中国海域活动,以威胁美国。中方抓住要害,声明这支部队中国要归中国指挥。对此,苏联变相驻军的如意算盘被洞穿。
两个利益诉求都没有达到让赫鲁晓夫非常生气,1958年7月31日赫鲁晓夫再次秘密访华,赫鲁晓夫表明苏联可以保护中国,中国不需要核武器,中国只要站在苏联一方对付美国,苏联可以像保卫自己国家一样保卫中国。对此,领袖明白赫鲁晓夫根本没有想让中国掌握核武器,援助只是把中国当成一个对抗美国的桥头堡。最终,会谈不欢而散。
不顾道义,撕毁条约
会谈结束之后,苏联开始收缩对中国的技术转让,只给中国一般的技术,对于尖端技术严加控制。苏联援助的态度急转而下,控制极严,步步卡紧,往往寻找借口,节外生枝,能推则推,能拖则拖。但是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起码还可以继续获取一部分援助。
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签订的部分条约,拒绝向中国继续提供某些核技术样品和生产技术资料,同时将在中的苏联专家撤走。为何苏联在寻求利益失败间隔一年后才选择放弃对中援助,原因在这段时间美苏关系的的变化。
赫鲁晓夫在苏联对外政策提出所谓的“三和路线”,即主张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进一步裁军, 停止核试验。这所谓的“三和路线”其实就是苏联和美国保持优势的情况下,不允许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增加军事实力,以达到“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目的。而停止对中核武器研究的援助正是苏联为9月15日访美前送给美国的见面礼。
赫鲁晓夫访美
一心想要和美国搞好关系的苏联,和中国的分歧逐渐拉大,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7月16日,苏联不经与中国政府商量,单方面撤出全部在华专家1390人,并且终止所有的援助协议,包括12个协议、343个专家合同书和257项科技合同项目。
克服困难,自主研制
苏联的背信弃义并没有让中国放弃制造原子弹的决心。苏联停止援助之后,中国从现实出发,制定1964年试爆原子弹的计划。中国调集精兵强将赶赴西部研发原子弹,以应对当前和两个超级大国交恶的局面。
中国从西方国家和苏联尽可能地获取设备,哪怕花大价钱买。1963年苏联、美国和英国签订《关于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的条约》。这没有吓到中国,反而加快了中国核武器试验的速度。
“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 没有那东西, 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极大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国际影响力也大大增强。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让美国和苏联都极为震惊,中国在世界说句话地球也要抖一抖。
中国研究核武器从来只是为了自卫,为了打破苏联、美国等核大国的垄断,中国承诺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同时,中国便宣布这一原则立场。
上文导读
赫鲁晓夫多次拒绝帮助中国制造原子弹,为何1957年突然变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