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贺龙将军,不得不说他的军事水平。1896年出生于农民家庭的他,从小就富有反抗精神,一身正气,豪放不羁。1914年,他便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16年1月参与领导湘西暴动。之后又参军反对北洋军阀。从1920年起,贺龙便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照耀。此后至1927年第二次北伐,他立下汗马功劳,成为了北伐军中战绩最大、声誉最高的著名将领。1927年6月他担任第20军军长,回到武汉。
1927年是动荡的一年。这年7月发生了第一次国共分裂,而真正的聪明人都是会选择共产主义的,贺龙正是如此。他的号召力强,功劳又高,到达南昌后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接下来便开启了他同国民党军队斗智斗勇的峥嵘岁月。1936年,红2、6军团加上红32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他担任总指挥。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晋绥军区司令员、联防军司令员,兼西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不得不说贺龙确实是个多面手,他领导军民自力更生,提出“一手拿枪,一手拿锄”的口号,商业、银行、生产多头抓。
在陕甘宁边区,发展生产是解决边区财政困难的根本出路。但是组织群众生产需要资金,而边区银行因为资金有限,农业贷款也比较严格,普通群众想要贷款很困难,还一定要有抵押,不抵押就不能得到贷款。这对边区的生产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毕竟大家都缺钱,如果不生产,边区就得依靠从外面购买物资,这样财政亏损就会越来越大。为了改善这个情况,贺龙积极说服边区银行行长,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还从晋西北调百万元的法币给银行,让银行有底气发放贷款。而且当时的食盐缺口大,一直困扰着边区政府。贺龙建议,统一对边区外贸易,统一销售土特产。他还领导群众一方面建设盐田,改进产盐技术以提高食盐质量。另一方面打击私盐,打击高价盐,边区依靠盐和土特产不仅缓解了财政困难,还盈余了四分之一。
1945年,贺龙成功被选为中央委员。同年日本投降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又要内战。贺龙不愧是能在乌蒙山把国民党耍得团团转的人,1946年7月他指挥晋北战役,攻克8座城市,歼灭了阎锡山的八千六百多人。要说这个时候,根据我们一路看过来,贺龙上战场几乎是板上钉钉的。没想到中央来了新决定,令大家都觉得惊奇。
根据中央的决定,由彭德怀统一领导贺龙所属的联防军野战部队,贺龙则负责陕甘宁、晋绥边区的后方工作。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决定或许是难以接受的。毕竟贺龙一辈子都在打仗,从辛亥革命到北伐,到南昌起义,再到到长征,经过抗日,现在终于眼看着要解放了,怎么就要去后方了呢?
原因主要是国民党的进攻计划改变了。
1947年春,国民党军“全面进攻”各个解放区,但是力有不逮,对于自己的速度过于自信了,全面进攻失败。痛定思痛,国民党军决定改变策略,集中突破,集合兵力重点攻击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
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集团的20个旅加上其它集团的14个旅共25万人从三个方向进攻陕甘宁边区。胡宗南率先出动,妄图直捣黄龙,从南线直击延安,可以说十分激进。这时贺老总还在晋绥前线,根本赶不回来。于是彭德怀请示毛泽东后,暂时指挥陕北现有的晋绥联防军。贺龙党性深厚,没有二话,他说:“军队是党的军队,不是个人的。我带的军队,别人也能带。军队要听党指挥嘛!”
1947年3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将陕北的部队组成西北野战兵团,彭德怀担任司令员。然而这样轻松就把兵权完全交接了的事情,放在别的政权简直是难以想象的。自己带了这么多年的兵都是有很深厚的感情的,现在全交给别人指挥了,那得多难过啊!但是贺龙是个纯粹的共产党人。
1947年7月,贺龙参加了小河村会议。毛泽东同贺龙说:“没有一个好的后方,仗是打不下去的。陕北战场在军事上、财政上、粮食上都得依靠你们晋绥。所以,中央考虑,由你贺老总来把陕甘宁和晋绥这两个地区领导起来,造成一个统一的后方,也好让彭德怀防守去打仗,你看怎么样?”贺龙表示听从中央安排,一切以大局为重。
解放战争时的陕北、晋绥地区远远没有现在的生活条件,什么都缺,要在这种地方开展后勤工作实在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贺龙在之前抗日时期积累下来的经验发挥了很大作用。他按照中央要求部署后方工作,制定了统一两个边区的工作措施:一是统一两个边区的生产、金融,建立财政体系。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工作,节约物资。三是做好土改工作,提高人民的积极性。如果仔细对比就会发现,抗日时期好用的政策现在是又用上了,而且还深化了,作出了一些新的补充。
这几项措施一定下来,贺龙就将两区统一,成立了西北农民银行和西北贸易公司,并在陕甘宁各个地方成立兵站,保证战场物资在各个地点都能得到供应。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几项措施都是十分具有针对性的。首先是整顿金融市场,保证解放军在不同地区间的财政流通,建立起统一的“大市场”,有利于减少交易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和冗余步骤,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而建立兵站,则是建立起一条饱和供应链,化整为零,减轻大批量集中供应的压力,用一个个的兵站串联起后方,灵活机动,精准高效。这样的运营思维,放现在就是西北地区经贸供应中心。很难想象到,贺龙在做后方保障工作之前还是个两把菜刀闯天下的武人,经历了多年战场磨练的他不仅军事实力过硬,连运营保障工作也是一把好手!
这前期的组织工作刚做完,中央军委就发来急电要粮,数字还不小。当时西北野战军和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机关共8万多人,每月需要粮食约500万斤。然而黄土高原土地贫瘠,河东灾荒严重,上哪要到粮食啊!
好在隔壁晋冀鲁豫解放区刘伯承、邓小平帮了忙,调拨3000万斤粮食援助西北。但是这么多粮食怎么运到前线?毕竟战乱时期可比不得和平时期,何况陕北当时的交通线又不甚发达。为了保证对前线的粮食供应,贺龙组织起了一支庞大的运送粮食的队伍。短短一年时间,支援前线的总量就已经超过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总和。
1947年冬季将至,部队紧缺厚衣服厚被子,钱也肯定是缺的,咱也没打过什么富裕的仗。贺龙和其他人想来想去,怎么搞钱呢?解放区里都是没啥钱的,也不能挣穷人的钱啊,那只能是冒险去挣一下国统区的钱了!绥蒙军区副政委张达志被授予了光荣的筹钱筹物任务,带领两个步兵团分别到关中和晋南卖土特产,卖来的钱买棉花和物资和做贮备经费。张达志不负众望,卖了三个月土特产,钱和物资都拿到了。这下国民党经济封锁也不能奏效了。
西北战场一直是轰轰烈烈,武器弹药消耗非常大。虽然可以靠“运输大队长”蒋介石送上的大礼。那时晋绥地区的军工规模小,缺人又缺设备。之前的边区军工因战争早已停产,设备都不好使了。为了提高生产能力,贺龙决定合并两区的军工产业。到1948年,晋绥军工已有14座工厂,生产了大量山炮弹、迫击炮弹等。
而贺龙的屯兵实力也很强,他的人格魅力非常高,在陕甘宁和晋西北这样人烟稀薄、连年征战之地,贺龙在1947年就动员了3万人参加野战军,5万人参加地方军。一开始的西北野战军也不过是几个纵队,到1949年,西北野战军已经22万人了。毛泽东都感慨:“贺老总忠于党,忠于人民,是守卫边区后方的萧何。”
而在思想工作方面,贺龙也毫不松懈。他的老部下和彭德怀起了一点小争执,他赶紧开会调解。而有一支纵队在战斗中没有好好执行城市政策和群众纪律,贺龙亲自赶到这支纵队住了一段时间,亲自抓纪律。还常常找西北野战军的各个纵队干部们谈心,让他们坚决支持彭德怀的领导和指挥。
可以说,贺龙在后方做的建设工作,完全不亚于在前线打仗为解放作出的贡献。虽然到前线打仗是热血男儿的梦想,但是贺龙的忠诚于党,听党指挥,却令人动容。贺龙从不把自己带的兵作为自己的资产,而看作是人民军队的一部分,这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