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这种麻烦,该怎么办?
文/杨之藏
在湖南旅发大会召开之后,东洲岛的苏州湾老街就火了。有位老朋友就想去看看这样的繁华景象,看看苏州湾老街到底是怎样一种火爆场景。“她实在想不到,原来没有几家商铺入驻的地方,现在竟然这么热闹。她一边感叹衡阳的人真多,一边往前走着。忽然,被一个人撞了一下,她感觉尚无大碍,就继续往前走。走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感觉哪里不对劲,一摸口袋,糟糕!手机不见了。于是,借朋友的电话报警。”
高新区双创中心的枫林带 杨之藏摄
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看样子故事的魅力还是真的强。我停顿了一下,继续往下讲:“她听到有警察接电话后便简要描述了事情经过,那警察张口就问:‘您给我多少出警费?’------”同学们都懵了:“什么?还有这等事?第一次听说出警还要出警费!”衡阳当然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全中国也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是我杜撰出来的,为的是要激发大家的深度思考。我不仅要引起大家的愤慨,还要加深这种愤慨。于是我往这把已经燃烧的火里又添了一把柴:“明星演唱有出场费,专家讲座有讲座费,警察出警为什么就没有出警费?我们不是讲市场经济吗?衡阳人民的需求这么多,一个派出所的警力是有限的,只有那么5-15人。我们怎么能够把有限的警力消耗在无限的需求之中呢?我们当然要通过市场合理地配置资源,价高者得之呀!”
同学们显然已经义愤填膺了:“警察可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职业,他们出警怎么能够由市场来调节配置资源呢?他们出警怎么能够向市民收取出警费呢?我们这可是社会主义国家呀!”看到氛围已经烘托到位,我才点出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中的“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来调节”这个知识点。
要想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中知识点的深层用意,我们就需要通过故事情境和问题,将其引导逼迫到那种不得不奋力反抗的境地,从而获得情感与认知上的双重体验。这种体验是单纯的知识背诵所达不到的,也是纯粹的讲授式所无法触及的。
在分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两者的关系是平等还是不平等时,我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我先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第七页中的“探究与分享”党的十八大里提出的“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然后提问:“这句话的意思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学生答:“平等的!”“但是我们前面学习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呀!这里怎么又这样说呢?难道是教材自相矛盾了吗?”同学们马上否定,但是又不能准确表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等了大约一分多钟,我再请同学们来回答这个问题,仍然无人回应。很显然,他们也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了。挑动学生认知上的矛盾,把问题彻底地暴露出来,而且已经充分地调动了同学们思维的积极性,氛围也已经烘托到位了。我再点出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或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但是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如何在教材中捕捉发现这样的矛盾制造点,并且将它有意识地铺陈,使它们更加尖锐化,更有利于今天的学生深度地掌握知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互动游戏
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注本微信公众号后,在对话框里发送“职评”(去掉双引号),试试看你能够收获什么?
相关专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