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由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主办,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和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承办,《教育家》杂志、中山大学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和广州乐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2024年黄埔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暨中小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启动会”在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举办,为学校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注入澎湃动能。教育部课程研究所、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及《教育家》等相关负责人出席,来自广东省各地的校长、教师代表近400人参与了活动。
会议开始,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携手中山大学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广州乐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优质科技资源,共同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数字化应用,这不仅是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探索,更是对中小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希望黄埔区能藉此契机,继续实施人工智能赋能系统,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为全省树标杆、作示范。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莫景祺为会议发来讲话视频。他指出,广州市黄埔区作为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始终积极践行国家教育改革政策,持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方面走在前列,形成了一批极具价值的经验与范例。期望项目能够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
中山大学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副主任李奈青介绍了黄埔区中小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相关情况,并分享了他们在科技创新教育领域的宝贵经验和前沿视角,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利用超算资源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为黄埔区的科技创新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会议上,黄埔区怡园小学的三位教师在语文、数学、英语三节示范课中分别应用了无感知AI技术平台的智能批改、桌面直播、AI作文批改等功能,创新了课堂互动形式,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院长陆优君对课例进行了点评。他指出,黄埔区中小学教师积极应用“无感知AI数字课堂系统”等技术平台进行备课、授课,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学科教学的创新与变革,标志着黄埔区基础教育领域向数字化转型迈出了重要一步,促进了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紧密结合,既为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行动支撑,也为学生提升数字素养与发展关键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推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中,三个课例片段代表性地呈现了三个观察点、三个关键点和三个探索点。
最后,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胡小勇作了题为《智能升级、何以为师: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他探讨了如何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有效融入教育领域,特别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创新,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作为教师助手、学习资源优化器及个性化教学推动者,助力教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强调了在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变与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同时,在此次会议上,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和中山大学国家超算广州中心签署了中小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项目协议,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和广州乐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联合开发教学质量监测大模型与无感知AI数据课堂教学大模型的协议。
近年来,广州市黄埔区正以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为引擎,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数字化应用工作及科学教育工作行动,不断推动教育创新、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和学生科学素质,构建公平卓越、活力创新、开放包容的富有黄埔特色的教育新体系。今年9月,黄埔区举办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发布会,启动全省中小学校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实验区工作,链接企业、学校、资源、平台,促进解决智慧教育痛点。
此次,“2024年黄埔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暨中小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启动会”的举办不仅仅是一个项目,更是黄埔区教育迈向未来、引领潮流的决心与行动。(王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