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成,一个普普通通的木匠,曾在毛泽东最危急的时刻,凭借一份非凡的智慧与勇气,救了这位伟大领袖一命。
那个历史性的瞬间,可能你听过,但你知道这位木匠的后续命运吗?建国后,张有成依然保持着朴实无华的生活,然而,他有一天写信给毛主席,信中的内容令许多人都为之一震——他竟然仅仅是为了一个简单的诉求。
毛泽东的回应,又是怎样的呢?这封信里包含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需求,更是一段温暖且深邃的情谊。
1951年9月,身在韶山的小木匠张有成家,迎来了一位贵客:毛泽东的堂兄毛宇居。
此次毛宇居到张家来,只为告诉他一个消息:
准备跟我进京见主席!
进京见主席?张有成再三找毛宇居确认,才肯相信自己没听错。
建国后,多少韶山人都想进北京城看一眼、去天安门照张相、去故宫走一圈。为此,很多村民托毛宇居写信给主席,希望主席能同意。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对于这类要求,毛泽东基本都拒绝了。对此,乡亲们倒也能理解,国家百废待兴,主席自己都省吃俭用,又不能拿国家的钱招待乡亲们。
这个情况张有成自然是知道的,所以建国后他压根儿就没想过,有一天自己能去北京。欣喜之余,张有成没忘记问一下毛宇居此次一共有几个人去。毛宇居的回答是:3个,包括他张有成。
图:毛泽东和毛宇居一行人
那么另外2位,是什么人呢?
第一位,当然是“带队”的毛宇居老爷子。别看老爷子70岁了,却精神得很。自从建国后,他就成了村里的大忙人。韶山冲的乡亲们有什么话要带给主席,基本上都是通过他写信来传递的。对于他,村里人都很尊重。他是毛泽东的堂兄兼启蒙恩师,要学问有学问、有威望有威望,他是村里最有资格去北京的人。
第二位是文梅清,他是毛泽东的表兄。毛泽东小时候经常跟母亲文七妹回外婆家,在那里他跟几位表兄关系非常要好。如今,毛泽东的亲弟弟毛泽民、毛泽覃都殉国多年,文家的表兄就是他最亲的人之一。所以接表兄文梅清进京,也是人之常情。
了解了这些,大家自然就明白为何张有成会对自己能进京,颇为惊讶了。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木匠,他不姓毛、也不姓文,和主席不是亲戚关系。
思来想去,张有成觉得自己能进京的理由应该只有一个:难道主席还记得20多年前的那件小事?对此,张有成不确定。
几天后,张有成就跟着毛宇居出发了,临行前他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套拿得出手的衣服。上首都,看天安门,要穿得干净点!不能一身木屑渣子。
9月23日下午,3人终于到达了北京。初秋的北京,已透着丝丝凉意,3人的心里却是暖的。下了火车,他们被接进了中南海。
一见到他们,毛泽东就笑着一一握手,张有成是走在最后的。毛泽东似乎看出了他的紧张,主动伸出手来,边跟他握手,边说了这样一段话:
有成兄,一别20多年,想不到我们还是见了面,这要感谢你。那一次若不是你胆大沉着,掩护了我,我差点命都没了哩!
图:毛泽东
听到主席这样说,张有成才确定了:多年前的那件“小事”,原来他一直记得。听到主席这样说,身旁的工作人员才知道,原来这次来的3个韶山人里,居然还有一位是主席的救命恩人。怎么之前从来没听人说过?
张有成的年纪比毛泽东稍大一些,以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们曾经是发小。那时张有成家住在韶山通往湘乡的山坳上,而毛泽东家住在上屋场,两家挨得很近。张有成家一直都是做木匠活的,而毛泽东家则是种地的。
彼时,年纪较小的毛泽东总是叫张有成为“张四哥”,他们经常在一起放牛、砍柴、玩耍,形影不离。直到1910年毛泽东去湘乡县读书,他们才分开了。此后,张有成很少听到兄弟的消息,只知道他在外面搞革命,成了长沙城里的大人物。对这些国家大事,他一个小木匠是不太懂的。
张四哥再见到毛泽东,是他落难时。那段时间,毛泽东一直在韶山一带开展农民运动,他四处说服村民们不要再逆来顺受了,要站起来反抗。当局自然容不下这样的革命份子,于是派枪兵在韶山一带追捕他。
毛泽东知道韶山已经不安全 了,于是一路奔湘乡去。眼看就要被敌人追上时,他正好路过张四哥家。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跑了进去。他相信在这个关键时候,就算多年没联系,张四哥也不会见死不救。
见到略显狼狈的毛泽东,张四哥没想到,和哥们儿再见面会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人甚至连寒暄几句的时间都没有。二话不说,他把毛泽东藏进了自家的木匠棚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