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碎片化睡眠” 这一话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研究也不断揭示其对健康的诸多危害,甚至有专家指出其危害等同于熬夜。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睡眠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碎片化睡眠现象愈发普遍。据相关报道,可能有近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正在遭受碎片化睡眠的困扰。
1978 年就有研究提出了碎片化睡眠的概念,近年来关于其危害的研究不断深入,如 2019 年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发现碎片化睡眠导致白细胞增多,破坏血管内壁,诱发动脉粥样硬化;2020 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揭示夜间碎片化睡眠,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引起致命的心脏病;2024 年华西医院李涛教授研究发现经常 “碎片化睡眠” 会引起身体的葡萄糖代谢紊乱、认知损伤和炎症反应。
那么,什么是碎片化睡眠呢?碎片化睡眠是指夜间睡眠中有多次简短的唤醒状态,是一种断断续续的睡眠模式。其症状表现为深夜醒来后却无法再次入睡、第二天起床后浑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
造成碎片化睡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活习惯上,晚上摄入咖啡因或酒精、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不规律的睡眠时间等都可能导致睡眠碎片化;环境因素方面,噪声、光线、温度不适或不舒适的床垫和枕头等会影响睡眠质量;心理因素中,压力、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也可能导致睡眠中断;此外,睡眠呼吸暂停、慢性疼痛、荷尔蒙变化等生理因素以及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引发碎片化睡眠。
为何碎片化睡眠危害等同于熬夜呢?从睡眠生理周期来看,睡眠分为思睡期、浅睡期、非快速动眼睡眠期和快速动眼睡眠期四个阶段,只有在非快速动眼睡眠期和快速动眼睡眠期等深睡眠阶段,人体的血压、心率才能达到一天的最低状态。
此时会排除体内代谢产物,使肌肉放松、解除疲劳,同时大脑里的血液会周期地流出,“脑脊液” 趁机 “冲刷” 大脑,把大脑里的毒素清除,深睡期脑内的海马结构还会合成记忆所需要的记忆蛋白,完成记忆存储的工作。
而碎片化睡眠中,人不能进入深睡眠期,多处于思睡期和浅睡期,无法达到解除疲劳、清理大脑垃圾以及合成记忆蛋白等目的,长期如此,身体和大脑得不到充分有效的休息和恢复,会导致白天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甚至进一步诱发代谢、认知、心血管和免疫等系统的毛病,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
这与长期熬夜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是相似的,熬夜同样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导致身体代谢紊乱,增加患病风险,因此碎片化睡眠的危害等同于熬夜。
有网友称,自己经常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碎片化睡眠,白天总是无精打采、记忆力下降,现在才知道危害这么大,以后要更加重视睡眠质量了。还有网友担心长期的碎片化睡眠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呼吁大家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一些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碎片化睡眠经历,如一位网友说自己因为工作压力大,晚上经常醒来,每次醒来都很难再入睡,感觉身体越来越差,情绪也变得很不稳定。另一位网友则表示照顾新生儿期间,长期处于碎片化睡眠状态,整个人都快崩溃了,不仅身体疲惫,记忆力也大不如前,看来以后要想办法调整睡眠了。
也有不少网友在评论中询问如何改善碎片化睡眠。有人推荐了一些助眠方法,如睡前喝一杯温牛奶、听轻柔的音乐、做放松的瑜伽等;还有人建议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等。
碎片化睡眠作为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还对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应当重视碎片化睡眠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对于个人而言,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晚上摄入咖啡因或酒精等刺激性物质,睡前减少使用电子设备。同时,要学会调节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只有每个人都重视睡眠健康,积极改善睡眠质量,才能更好地应对现代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保持身心健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