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出反常必有妖

文丨谈古论今

大家注意到没,这几年我们的社会正在悄然变化——

走过街巷,穿过小区,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和心态都与从前不同了。

这种变化虽然微妙,却非常值得谈谈。

一、楼下大爷不聊大事了

曾几何时,每当傍晚时分,小区里总会响起热切的讨论声:

神舟上空,街坊邻居能聊上半天,

奥运夺金,大家都会凑一起乐呵乐呵,

就连国际冲突,菜市场的摊主也能说上几句......

每一项“大事”,小区里都能讨论的热火朝天。

大家的理解是对是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爱国的热情。

但现在,这样的场景渐渐淡去。

生存的压力,开始主宰着人们的生活重心。

房贷着落在哪、工资能上涨不、医保能报销多少、孩子的教育支出怎么应对、甚至为了节省一点开支,宁愿多走些路程去更远的超市......

压在我们肩上的重担,让大家不得不将目光转向生活。

"一个人饥肠辘辘时,他不会关心诗和远方。"

老百姓的爱国情怀并未消退,

只是当基本生存都成为挑战时,谁还有余力去关注那些遥远的大事?

二、你的文凭不值钱了

大学文凭曾经让我们都骄傲,现在就让我们多失望。

数据很吓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4年,应届毕业生高达1179万,创下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高考报名人数也突破了1350万,同样刷新记录!

而青年失业率却高达15%,也就是说大约176.8万的大学生注定没有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反映了一个残酷现实:

就业难,有文凭也没用。

十年前,毕业生有700万,而2000年,这个数字才不到95万。

短短二十年间,毕业生数量翻了十几倍,

而就业机会跟上了吗?

更令人忧心的是教育投资的贬值速度。

本科毕业时,我们被告知研究生学历才能立足;

等到拿到硕士学位,又听说博士才是敲门砖;

可当博士帽子戴上时,却发现资本的门槛远比学历更难逾越。

多少家庭倾其所有支持孩子求学,却在毕业季遭遇最冷的现实。

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正在被市场无情地动摇。

这个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现:

一技之长,远比一纸文凭值钱。

美容美发、健康理疗、特色餐饮......

这些以前“不屑一顾”的行业,正变成许多大学生的香馍馍。

毕竟,市场的逻辑很简单:

机遇,往往存在于能解决他人需求的地方。

所以,还是脚踏实地掌握一些技能吧,

只抱着学历书,等不来改变。

三、看了配料表,还是吃了添加剂

民以食为天,如今的餐桌却正经历着一场无声的考验。

推开超市的大门,大家开始对每一样食品都仔细检验:

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

过去往往忽视的小字,现在都开始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家庭,也选择回归厨房,

宁可多花些时间,也要保证吃进去干净。

但你觉得这样就守护餐桌成功了?错!

因为预制菜开始悄然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可以在同一口锅里烹饪出八方美味的"中国第九大菜系",

让很多人不安:

那些号称能保存数月之久的料理包,干净吗?

以前,餐桌上的剩菜放两天就会变质。

现在,保质期动辄就标注两个月,却还成了我们日常的选择。

更有甚者,连配料表都造假!

这样的情况下,看配料表,还有用吗?

前些天和一位朋友聊天,他感慨说:

"你记得吗,10年前我们刚毕业那会儿,工作都随便找,在大城市买房也没那么难,但现在的孩子们连租房都要精打细算。"

这句话让我陷入沉思。

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场从增量红利到存量竞争的转型阵痛。

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已经开始消失殆尽。

现在,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找得到找不到工作,还要微信天天发送餐谱,生怕天天吃外卖。

这种转变,带来的不只是冰冷的数据。

看看身边的朋友:

有的开始考公追求稳定,有的转行学习新技能,有的干脆回老家创业。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适应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

但我始终相信,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机遇。

就像我一位做跨境电商的表弟,虽然很艰难,但也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或许,下一个风口就在你我身边。

记住,

夜再黑,也遮不住繁星点点。

生活再难,也挡不住人们追求美好的心。

就算无法改变时代的洪流,

也要勇敢地调整航向,在激流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

只有这样,时代下的每一份努力,才不会被辜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信息来源均为网络,如与事实不符或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作者澄清或删除。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绿色网络世界!

敢为苍生谏真言,岂因祸福避趋之!

@关注、点赞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