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作品
穿越风暴:一次铝土矿调查中的气象冒险
广西地质调查院 玉琨
我从小对气象怀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变幻莫测的天空背后隐藏着无尽的奥秘。每当夜幕降临,我便会迫不及待地守候在电视机前,双眼紧盯着屏幕,满心期待着天气预报节目的到来。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全国每个大城市的地名都倒背如流。高空槽、切变线、副热带高压……这些气象名词我从小便熟记于心。
即便步入职场,我的这份气象热情也丝毫未减。作为地质调查人员,我时常穿梭于野外,而气象知识更成了我不可或缺的“指南针”,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在一次前往靖西市安德镇三合村进行铝土矿资源调查的任务中,我的气象敏锐度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
清晨出发前,我习惯性地查看了天气APP,预报显示靖西当天多云转阵雨,气温18~32℃。进一步查看逐小时预报后,我发现下午2点以后有转雨的可能,于是立即提醒同事们下午可能会下雨,需备好雨具并规划好下山的路线。然而,同事却笑着不以为然,说道:“这预报的是靖西市里的天气,三合这边离靖西远着呢,市里下村里不一定下,先干活再说。”看着他满不在乎的样子,我心中不禁暗自担忧,因为根据广西气象局的分析,当天下午有一股弱冷空气南下,与强盛的暖湿气流激烈交汇,降雨的可能性极大。
果不其然,下午三点左右,我收到了靖西市气象局发布的雷电橙色预警信号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预示着未来三小时内,靖西市大部分地区将遭遇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我立即转告同事,但同事依然认为天气尚好,不愿提前下山。我无奈之下,只能查看气象雷达图,发现有一块深红色的回波自西北向东南迅速移动,而安德镇正处于其路径之上,且回波强度不断增强,已出现深紫色区域,并且面积不断扩大,预示着极端天气的临近。
遇险
就在这紧要关头,远处天空突然变得黑压压一片,气温骤降,同事也终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开始收拾仪器准备下山。但雷暴云的速度很快,我们很可能在到达山下前就会遭遇狂风暴雨。更糟糕的是,山路陡峭,雨中行进更是危险重重。
风越来越大,雷声越来越响,只能就近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一下了。可是山上光溜溜一片,哪里可以躲呢?这时,我灵光一闪,对同事说:“刚才我们不是经过了一个很大的溶洞吗,我们可以进里面躲。”
于是,我们原路返回,刚踏入溶洞不久,就开始暴雨倾盆,狂风大作,不一会儿,还听到树叶发出“啪啪”的巨大声响,我们定睛一看,原来是冰雹,大的有网球这么大!真的是好险啊,要是在下山途中无处可躲,头岂不是要被砸出好几个大包。
同事看着洞外电闪雷鸣,冰雹疯狂砸下,庆幸之余也深感后怕。仍心有余悸地说:“早知道听你的话就好了,要是找不到这么大的溶洞躲避,后果不堪设想!”
我说:“后果确实很严重,一旦遭遇雷雨,行走在山间的我们极易成为雷电的目标;加上突如其来的大风降温,雨水迅速浸透衣物,失温的风险会急剧上升。还记得那些因忽视天气变化而酿成的悲剧吗?哀牢山的四名地质队员,还有甘肃山地马拉松越野赛中的遇难者,都是血的教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尤其是在野外作业时,密切关注天气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以确保我们的安全。”
经过一个小时狂风暴雨的洗礼,风雨终于渐渐平息,我们走出洞口,迎面扑来的是一股清冽的凉意。我立即给项目负责人拨打电话,讲述了刚才的经历并报平安。随即,我迅速查看了气象雷达图,确认那强烈的回波已远离,再也没有其他回波移动过来了,心中不禁松了一口气。随后,我急忙打开奥维卫星地图,希望能找到一条安全下山的路径,然而,屏幕上显示的却是一片模糊,下山的道路踪迹难觅。
这时,同事凝视着远处的山体,他凭借多年积累的野外生存智慧,缓缓说道:“冰雹在陡峭的山坡上不易堆积,大多会顺势滑落,所以那些看似白茫茫一片的区域,反而可能是相对平坦且可通行的小路。”
我闻言,心中一动,连忙应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应当尽快下山。”
但同事却显得更为谨慎,他摇了摇头说:“现在还不行,路上的冰雹堆积太厚,行走太危险了,很容易滑倒。我们最好等待一段时间,让冰雹自然融化一些,这时再下山更为稳妥。”
于是,我们耐心等待冰雹融化,同时拍摄下周边山体的照片,记录下冰雹覆盖下的潜在路径。
本以为过程会很顺利,没想到,山地间竟然雾气腾腾,能见度越来越低,同事不解地问:“怪了,为什么突然起这么大的雾?”我凭借着气象知识,对同事说:“这是由于地面上大量的冰雹融化时吸热,造成地面气温急速下降,地面的暖湿空气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雹雾’。现在处于无风的状态,所以雹雾才会越来越浓。”
同事听后,神情变得凝重起来,他忧虑地说:“这样一来,我们下山就更加困难了,雾气这么重,很容易迷路。”
我看着时间一点点流逝,天色也愈发暗淡,心中不禁焦急起来。同事见状,立即拨通了项目负责人的电话,详细汇报了我们当前面临的困境和天气状况。
项目负责人听后,迅速给出了指示,要求我们保持冷静,不要贸然行动,等待雾气消散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同时,他也联系了当地的村民和救援队伍,以便在必要时提供帮助。
转机
“哞——”这时候,一声响亮而低沉的牛叫声划破浓雾,并且离我们越来越近。等它们来到身边时,原来是四头黄牛正在漫步下山,同事眼前一亮,果断决定:“跟着它们走!”
于是,我们小心翼翼地跟随在牛群之后。“牛群似乎知道下山的路,”同事低声说道,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它们可能是当地村民放牧的,对地形和路径了如指掌。我们跟着它们,应该能安全找到下山的路。”
我点了点头,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在这突如其来的困境中,黄牛的出现无疑给了我们一线生机。我们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既不至于惊扰到它们,又能确保自己始终在它们的视线范围内。在黄牛的带领下,我们避开了许多潜在的危险区域,顺利地穿越了雾气弥漫的山林。期间,我们还遇到了几处被冰雹砸断的树木和滑坡的土堆,但都被我们巧妙地绕了过去。沿途,我们还在树干或岩石上留下了标记,以防万一需要返回时能迅速找到路径。
获救
终于,我们走出了山林,来到了山脚下的小村庄。这时候,联系的村民也赶了过来。村民们见到我们安全归来,纷纷围拢过来,脸上洋溢着关切与喜悦的笑容。几位热心的村民立刻上前,接过我们手中的背包,领着我们走向村中的一间大屋。
“快进来,外面还冷着呢,喝碗热汤暖暖身子。”一位慈祥的大娘招呼着我们,她的声音温暖而有力,仿佛能驱散所有的疲惫与寒意。
屋内,炉火正旺,火光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映照出一张张淳朴而真诚的脸庞。村民们不仅为我们准备了热腾腾的食物,还详细询问了我们的经历,对我们能够平安脱险表示由衷的欣慰。
在村民们的热情款待下,我们讲述了这一路上的惊心动魄,包括溶洞避雨、冰雹突袭、雹雾迷路,以及最终跟随黄牛找到下山路的全过程。村民们听后,纷纷赞叹我们的机智与勇气,同时也感叹自然之力的不可抗拒。
项目负责人也很快赶到,他紧紧握住我们的手,表达了对我们安全归来的喜悦和对村民们帮助的感激之情。
我们一行人安全返回驻地后,项目负责人立即召开安全例会,强调了气象监测和应急准备的重要性。项目负责人迅速响应,要求每个野外成员需要安装气象雷达的APP,以便实时掌握天气变化,确保安全。
这次经历不仅让我更加坚定了对气象学的热爱和追求,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在野外作业中保持警惕、灵活运用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保持冷静、团结一心、善于观察和思考,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安全地完成每一次任务。
广告合作、宣传片、专题片、教学片、科普动漫片制作及会议庆典活动制作拍摄,欢迎垂询,联系电话:0771- 5876285。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