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28日讯(记者彭科峰) 11月28日,由财联社、国新咨询联合主办的“ESG驱动,绿色金融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第四届财联社ESG金融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政府机关、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和高校代表100余人齐聚一堂,就ESG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在演讲中指出, ESG理念在中国已经逐步得到推广,并且已写入相关政策文件中,众多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接受程度也已经比较高。目前,对金融机构来说,要做好绿色金融,首先要关注融资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表现。其次,要关注企业在“双碳”方面有切实可行的转型计划和转型规划。另外,也要关注企业在行业中的ESG方面的整体排名,做好横向评估。第四,也要关注企业过往在ESG方面的推进程度,做好纵向评估。
叶燕斐建议称,首先,生态环境部门可以考量建立信息共享的平台,包括碳排放信息、生物多样性、污染物排放等。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交易成本,同时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便于金融机构和其他各方真实衡量企业在环境方面的表现。
其次,对于企业而言,应当重点关注高水平技术创新水平(科研投入、专利技术等)、国家经济安全贡献度、共同富裕(缩小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等。总之,不管关注什么议题,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和社会诉求相互一致。
第三,要重点关注企业在内部治理方面的表现。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内部管理团队的合理制衡机制方面,应当作为企业ESG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四,金融机构要帮助企业构建有效的申诉回应机制。不管是走出去还是国内,企业都会面临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难免会产生一些环境问题。因此,在这方面需要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申诉回应机制,力图将各种矛盾化解到最小化。
叶燕斐最后表示,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关注企业的ESG评价也要和自身的商业利益结合起来。ESG评价从本质上来说,更关注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更关注企业的长期可持续性的问题。因此,需要把企业的信用评价(企业整体资产质量、财务健康程度等)和ESG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当然,这方面需要金融机构作出更多探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