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网上一直有人散布这样一种观点:如果农村没有分田单干改革,而是继续走人民公社集体化道路不变,那么中国农业早就实现机械化了。真的是这样吗?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肯定地说,事实恰恰相反。如果农村没有分田单干改革,继续走人民公社集体化道路不变,那么,中国农业就永远无法实现机械化。请注意,不是推迟或延迟实现机械化,而是永远无法实现机械化。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看看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什么条件。条件有两个:一、生产者有机械化生产的愿望;二、工业有为农业机械化提供装备的能力。
先来看第一个条件:农民有机械化生产的愿望。
看到这个条件,有人会说,这不是废话吗?农民作为生产者,谁不知道机械化能够代替人工,能够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可现实并没有那样简单。
今天如果我们走近农村,就会看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还有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用途不同,连名字也叫不出来的农业机械在田间地头作业的情景,可以说,现在的中国农村早已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为什么中国农村能够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呢?原因毫无疑问是农村人口减少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在流水线上从事工业生产,许多人甚至转变身份,变成了城市居民。人口的减少,使得农村劳动力非常缺乏,不得不使用机械生产。那么,是什么让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呢?答案不用说是分田单干的农村改革,还有整个国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体制。也就是说,分田单干的农村改革和整个国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体制,为农业机械化在中国农村的普及推广创造了一种需要,让广大农民产生了运用机械化生产的强烈愿望,正是这样需要和愿望,推动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由设想变成现实。
但前三十年的计划经济和人民公社集体化体制就不一样了。在计划经济和人民公社集体化体制下,城市里除了全民所有制企业之外,国家政策根本不允许个体经营,政策不允许个体经营的结果就是导致大量的人口的过剩,大量的知识青年找不到工作,不得不涌向农村;而农村,又严格限制农民流入城市。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一个情景:所有的农村人口和城市下乡知识青年只能拥挤在农村,只有局限在土地和农业生产上。这么多人都从事农业生产的结果,就是彻底排除机械化,使农业生产机械化不再成为一种需要,使所有生产者没有运用机械化生产的愿望。在那个年代,因为拖拉机一天耕了几十亩上百亩土地,导致生产队社员无事可干而怨言满腹,最后将拖拉机赶走的例子,非常多,不在少数。
再看第二个条件:工业有为农业机械化提供装备的能力。
有人说,这个也不是问题呀,在上世纪六十七年代,中国早已能够生产拖拉机了。这里需要提醒这些人的是:农业生产不光需要拖拉机,还需要别的机械。就拿拖拉机而言,现在的农民对国产拖拉机的质量仍然非常不满意,更不用说那个年代的拖拉机质量了。工厂要将农业机械质量做的好,产品有创新,首先必须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卖出去,赚取利润,有了利润才能进行研发和创新;其次需要农民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行改进。试想一下:如果农民根本就没有购买农业机械的能力,根本就没有运用机械化生产的愿望,工厂能够赚取利润吗?能够进行产品研发吗?能够在收到农民反馈后进行产品迭代,不断提高质量不断创新吗?根本就不能。在前三十年的计划经济和人民公社集体化体制下,因为农民没有购买农业机械的能力和没有运用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愿望,所以,反过来导致中国工业根本就没有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提供装备的能力。
因此,真正使中国农业机械化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是的农村分田单干和整个国家市场经济的确立,我们应该感谢改革,是改革将中国农业推向了现代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