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社会,长久以来多子多福、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中国是根深蒂固,特别是在农村,儿子一直是被视为家庭的传承者和顶梁柱,未来养老的主要依靠。
在我小时候的老家农村,父母的普遍观念就是女孩子不需要有多高的学问,随便读几年书后,就去学一门手艺,或者直接出门打工赚钱补贴家用,而男孩子大多数都是棍棒下才不情不愿的去上学,老一辈的思想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一代一代的这样传下来。
直到后来无意看到了它的下半句,“男子有德便是才,”神TM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连起来读意思就完全变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并非字面上的贬低女性,而是强调女性的德行比才学更为重要,认为女性应当以德行为主,而不是贬低女性不能有才干。
而另一方面是反映古代社会对女性才学的看法,认为聪明的女子容易失节,因此不如没有才学,陈继儒是不是看到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后才会有感而发?
然而随着现在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升,这一观念正在发生悄然转变,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得她们拥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上的独立使得女性不再依赖于男性,而是成为了家庭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这种变化不仅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改变了农村家庭的生育观念。
所以现在农村的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读书,儿女是一样的对待,只要你读,砸锅卖铁也要供,读书就是唯一能出人头地的最快捷径,不管是儿是女,只要读出息了,全家都能粘上光,结果就是现在出现了好多的扶弟魔,没有父母的软硬逼迫,哪来那么多的扶弟魔?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以前计划生育遗留的问题,头胎生儿子就不许生二胎,要是头胎生的姑娘,间隔5年后允许生二胎,所以现在农村有许多的家庭都是两个女儿,没有儿子,还有些超生游击队是三个女儿的家庭,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和双女户家庭逐渐增多,普遍出现少子化现象,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这都使得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难以为继,从而影响了传统的养老模式,这种结果就是女儿不养老谁养老?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当初的计划生育管的是相当的严厉,标语都是写的“宁可家破,不可国亡”,详细的就不写了,估计写了文章要么被河蟹,要么就发不出去,你们可以自己去搜索,或者问老人。
当年当母亲苦,可能这就导致了那一批母亲,就是现在的丈母娘的被动技能觉醒,结果就是彩礼使劲的往高了要,如果照那个年代,干超生游击队都要生儿子的做法,彩礼要上天都不过分,所以现在的丈母娘就是没有高彩礼,还想我女儿帮你生孩子传宗接代,做梦。
随着现代生活成本的增加,尤其是婚姻中的彩礼等费用,使得生养儿子的成本大幅上升,而女儿的养育成本相对较低,收益却可能更大,农业现代化也降低了农业劳动中的体力要求,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在慢慢瓦解。
再就是从“重男轻女”到“男女平等”的观念改变了,不再仅仅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越来越多的男性青年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打拼,他们往往因为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等原因,难以经常回家照顾父母,这使得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难以为继,这种生育观念的转变,为“养女防老”现象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拥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使得她们在经济上具备了赡养父母的能力,也愿意承担更多的养老责任,女儿们通常更加细心和体贴,能够为父母提供更多的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
因此,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意识到,女儿同样可以承担起养老的责任,随着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农村父母对物质供养的依赖减少,更多期待情感陪伴。女儿通常更加细心和体贴,能够为父母提供更多的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儿子做得更好,这种养老观念的变革,才推动了“养女防老”现象的兴起。
它打破了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让人们认识到女儿也可以是家庭的顶梁柱,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机会增多,经济地位提升,使得她们有能力也愿意承担更多的养老责任。
这一转变不仅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养老观念和模式可能会继续发生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然而,“养女防老”并非意味着儿子不再承担养老责任,而是强调女儿在养老方面的重要作用,“养女防老”现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些女儿可能要在工作和照顾父母之间艰难平衡,承受较大压力,最主要的是家庭遗产分配问题会引发矛盾,父母在财产分配问题上总是要偏向儿子多一点,这就是最大的矛盾点所在。
所以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本文章中的图片都是用“姥姥的外孙”这部电影的剧照,虽然是泰国出品,但本质上讲的还是一个“中国故事”,电影巧妙借用了潮汕移民的背景,其内核里充满了中式文化和中式亲情的元素,很值得一看的电影。
这部电影揭示了农村养老观念和生育观念的双重转变,影片深刻探讨了亲情、遗产争夺、老人的孤独以及家庭责任等主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人物刻画,展现了亲情在现代社会中的复苏、老人的孤独、家庭责任与爱以及文化传承等深刻议题。
不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家庭剧,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力作,影片深度剖析了多子女家庭中爱与偏爱的交织,姥姥对待不同子女的态度展现出其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尤其是对经济困难的小儿子,她选择了无私的偏爱,将唯一的房产留给他,尽管此举引发了其他子女的不满与纷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