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 年 1 月,湖北省某军营队伍在随州要建立营房,队伍声势浩大,为了找到更多的原材料,战士们决定开山砸石,然而却没想到,这一砸,竟然惊动了考古界,甚至惊动了全世界,

爆炸声过后,山石下方出现一块镂空部分,战士们发现竟然是一片古墓群,专家经过勘察,这竟是曾侯乙墓,并出土 1500 余件宝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侯乙编钟出土以后,考古学家向下挖去,竟发现一个造型极其独特的物品,在场的所有人屏气凝神,全部看向了这件底座支架,

虽然上方有断裂的部分,但依然无法掩盖他精美且神秘的外表。在场的专家立刻汇聚一堂,开始翻阅大量古籍,最终在发现这件文物与“建鼓”极其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是在场的观看者,都觉得这件文物极其不同,他的整体极为复杂,有无数条龙相互盘绕,整体向上俯视,身体相互触碰,

底座由铜构成,中间呈现出镂空部分,恰好可以插入一根圆柱,周围有四个圆圈相互对称,龙的身体有大有小,看起来非常的神秘。

专家在一旁议论纷纷,他们认为“建鼓”底座由焊接而成,不然无法达到如此精湛的工艺,但奇怪的是,盘龙的身体上,并无任何焊接的痕迹,甚至没有任何瑕疵,如同浑然天成一般。

另一方学者认为这是利用失蜡法技术浇灌而成,很显然后者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这种技术极为先进,需要利用蜡水,制作成“建鼓”底座的模样,然后利用胶泥等对其包裹,经过高温烘烤,将泥状物变得坚硬,

而其中凝固的蜡水,受到高温以后,就会融化,然后在对其中浇灌铜水或铁水,冷却后再对其进行打磨修整,就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的物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学者对其高度评价,这不仅是一件文物,更是古人更为奇特的想象力,专家称其为战国时期第一作品,并且还被带到了世博会进行展示,

为了保护文物的原样,以免受到氧化,或者被破坏,于是专家决定在铸造一个替代品,将其放到博物馆展柜中供世人观看,

这种做法很常见,是保护文物的重要手段。但专家很快发现,尽管找来最高级的铸造师傅,用尽各种方式,并且在专家的指导之下,依然无法将其复刻,

尽管造出的模样相同,但无法达到最初的效果,尽管多年过去,依然没有合适的方法。

虽然青铜器并不是在我国最先出现,但在制作工艺水平上,以及文物的精美程度上,稳坐世界第一的位置,在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是铜器制作的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建鼓”底座,最终被放置在了河北省博物馆,成为了当馆的镇馆之宝,堪当馆中第一,并且还是国家一级文物,每当游客踏足此地,都会站在展柜前与其深深对视,仿佛“建鼓”在与游人述说关于他的那段辉煌历史。

时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