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unshine,80后,橙子好友,曾先后在立案庭、家事审判庭、刑事审判庭工作,具有丰富的审判工作经验,审判之余笔耕不辍,在各类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调研。作为一位女法官,她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并将这些感受记录下来。感谢sunshine不吝赐稿,并授权本公众号刊载,橙子深表感谢】
莫言曾说过,写作要触及心中最痛的地方,要写人生中最难忘的记忆。想必每个法官都有印象深刻的案子,藏在心中最隐秘的角落,再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作为橙子法官的忠实粉丝,他写的每篇文章给我的观感是不经意间一气呵成、信手拈来的,但是自己动笔的时候才发现没那么简单,所以现在更佩服他的文字功底和长期坚持的精神了。在橙子法官的鼓励下,于是有了今天的这篇文章——说说三个小女孩的故事。
第一个是变更抚养关系案件中双方争抢的婚生女,女孩面临选择时纠结的眼神深深触动了我。
女孩的父母在协议离婚时约定女孩由双方共同抚养,双方轮流抚养一年有余,女孩父母因为沟通不畅,母亲一气之下诉至法院要求判令女儿归其抚养,开庭时双方各持己见,拒不接受调解。在多次讲明将孩子带至法庭询问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后,双方还是坚持要求法庭听取孩子的意见。不得已之下,我们把十岁的女孩叫到法院,先跟她聊了聊日常生活、兴趣爱好以缓解她的紧张情绪,最后询问她愿意跟着爸爸还是妈妈生活,女孩可怜巴巴的望着我,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表情不安又纠结,沉默数分钟之后,忽然抬头跟我说饿了,想吃点东西。我赶紧让书记员去办公区搜罗到了一包饼干。女孩吃了饼干之后说不知道跟谁,爸爸妈妈都挺好的。
结合孩子的意见,综合全案情况,考虑到原被告双方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成长环境,均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维持现状符合婚生女的真实意愿,更有利于其健康成长,因此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一纸判决也许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能如此了。从事家事审判三年多,我也会有总结和反思,家事案件法律关系并不复杂,但是往往情感、伦理与法律问题交织,需要法官有以柔克刚的生活智慧,对世俗人情有深刻体味,并将法理精神融汇于案件之中。
第二个是故意杀人案件中的被害人,女孩被残忍杀害的场景犹如发生在昨日,给人以强烈的心理冲击。
这是我审理的第一起一审刑事案件。女孩的妈妈跟被告人是同村村民,双方日常素有交往,后因生活琐事被告人对女孩妈妈心生介怀。某年清明节早上,被告人趁女孩妈妈外出赶集、女孩放假独自在家之机,利用与女孩相识之便让其打开院门,先用马扎、擀面杖击打女孩头部,后拿厨房内的菜刀追砍女孩,致女孩当场死亡。女孩当时年仅九岁,她的母亲在43岁时生下了她,全家视若珍宝,女孩的惨死让她的父母瞬间苍老了很多。对这类性质恶劣,罪行严重,残害无辜未成年人的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司法实践中一直秉持零容忍的态度,我的判决也给了女孩父母最大的安慰。今年清明时节,女孩被几乎要砍断的脖颈跟身上多处深达骨质的创口从我脑海中闪现,希望她的父母能够互相扶持,好好度过往后余生。
第三个是故意杀人案件现场的目击证人,女孩遭受的不仅是失去亲人的痛苦,更是巨大的心理阴影和难以弥补的创伤。
被告人与女孩父亲有经济纠纷,后来女孩父亲失联,被告人寻人索债未果,一怒之下进入女孩家中,将女孩妈妈及姐姐当场杀死,女孩当时躲卧室门后而逃过一劫。作为案发现场唯一的目击证人,当时年仅八岁的女孩亲身历经了妈妈及姐姐被残忍杀害的整个过程,这段侥幸逃生的经历不会从她记忆深处真正抹去,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段经历势必会对其性格的形成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影响。当时向审委会汇报这起故意杀人案件的事实经过时,特意介绍了女孩的情况,提出对她进行心理干预。在院里的支持下,我们开始积极推动对女孩的心理救助工作,征得女孩家属的同意后,我们联系了心理咨询机构,希望帮助女孩平稳度过心理上的难关,从这个不幸的事件中解脱出来,给她一个被爱和温暖包裹的童年。
从一个司法者的角度,同时作为一个八岁女孩的妈妈,我希望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