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好的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我每天都坚持走路锻炼,为什么血糖还是居高不下?"星期一的门诊里,55岁的李阿姨愁眉不展地看着我。作为一名从医20余年的内分泌科医生,我见过太多像李阿姨这样的病人,他们都认为运动就是走路,却不知道降血糖的真正"秘诀"。

李阿姨是一名退休教师,三年前体检发现空腹血糖6.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从那时起,她每天坚持晨练,雷打不动地在小区里走上一万步。可最近一次体检,空腹血糖竟然升到了7.2mmol/L,糖化血红蛋白也上升到了6.8%。

"李阿姨,我理解您的困惑。"我拿出她的检查报告仔细查看,"您最近有没有觉得特别口渴,或者小便次数增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这些症状都有一点。我还发现最近视力有点模糊,手脚也经常发麻。"李阿姨叹了口气,"我天天走路,怎么血糖还是控制不好呢?"

我打开电脑,调出最新发表在《美国糖尿病协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数据:"根据这项针对2000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追踪研究显示,单纯依靠走路运动的降糖效果并不理想。研究发现,真正能有效降低血糖的是两种特殊的运动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降糖高手"是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这种训练方式在国际糖尿病学界备受关注。2023年发表在《运动与代谢研究》上的一篇meta分析表明,HIIT能比传统有氧运动多降低血糖0.5-0.8mmol/L。

"具体怎么做呢?"李阿姨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认真记录起来。

"您可以先慢走3分钟热身,然后快走3分钟,接着慢走1分钟恢复,如此反复6-8个循环。整个过程大约30分钟。"我一边说,一边在纸上画图示意,"这种运动方式能显著提高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我听说运动太剧烈会伤膝盖,这种运动会不会有问题?"

我解释道:"运动强度完全可以个性化调整。刚开始时,可以用'说话测试法'来判断运动强度是否合适:运动时能正常对话,略微感觉吃力,这就是适合的强度。研究表明,即使是老年人,在循序渐进的指导下进行HIIT训练,不仅安全,还能改善心肺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降糖高手"是力量训练。2023年《糖尿病治疗与教育》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的糖尿病患者,其空腹血糖平均降低了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下降了0.4%。

"力量训练听起来很专业,我这个年纪能行吗?"李阿姨有些担忧。

"完全可以。"我从抽屉里拿出一份运动指导手册,"您可以从最基础的动作开始:握力球练习、站立起坐、墙壁俯卧撑、弹力带练习等。这些都是很安全的力量训练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特别强调:"肌肉是人体最大的葡萄糖'消耗器'。研究发现,1公斤肌肉每天能消耗约7-10克葡萄糖。通过力量训练增加肌肉量,就相当于为身体安装了更多的'血糖调节器'。"

看着李阿姨认真记笔记的样子,我想起了最近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读到的一项研究:结合HIIT和力量训练的糖尿病患者,不仅血糖控制更好,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降低了30%。

"除了运动方式的调整,我建议您也要注意以下几点:"我开始为李阿姨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运动前后要测血糖。运动前血糖低于3.9mmol/L要补充适量糖分;高于16.7mmol/L则需要等血糖降低后再运动。运动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预防低血糖。"

"第二,运动要讲究循序渐进。建议您第一周先从每次15分钟开始,每周增加5分钟,最终达到每次30-45分钟的运动时长。"

"第三,运动要注意保护关节。准备一双合适的运动鞋,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后做好拉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月后,李阿姨来复查。她兴奋地告诉我,按照新的运动方案,她的空腹血糖降到了6.3mmol/L,糖化血红蛋白也降到了6.2%。更让她惊喜的是,体重减轻了3公斤,腰围减少了4厘米。

"医生,我现在觉得运动变得很有趣。以前就知道走路,现在和老姐妹们一起做间歇训练,还去社区健身房学习使用弹力带,感觉整个人都年轻了!"

看着李阿姨焕发的精神状态,我深感欣慰。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患者通过科学的方法收获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我在《中华糖尿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总结了多年来的临床经验:运动降糖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方式是否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应该是一个"三位一体"的系统:有氧运动打基础,HIIT提高代谢,力量训练增肌护糖,三者相辅相成。

我常常告诉患者:"管理血糖就像照顾一株植物,需要阳光(运动)、水分(饮食)、营养土(作息)的精心呵护。单一的照顾方式很难让植物茁壮成长,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收获健康的果实。"

临床实践中,我发现很多患者对运动存在误区。有人认为运动量越大越好,结果把自己累垮了;有人害怕运动伤身,干脆不动了;还有人像李阿姨一样,固守单一的运动方式。运动贵在适度,重在坚持,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运动指南中特别强调:对于糖尿病患者,科学的运动处方应该是个性化的。不同年龄、不同病程、不同并发症的患者,运动方案都需要因人制宜。

我经常和患者分享这样一个观点:血糖管理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冲刺。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耐心地摸索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就像李阿姨,通过改变运动方式,不仅收获了健康,还找到了运动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望着诊室外熙熙攘攘的患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医生,我们不仅要治病,更要教会患者科学管理健康的方法。用专业的知识指导患者,用真诚的关怀温暖患者,这才是医者的真谛。

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愿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能够通过科学的运动方式,收获健康,享受生活的美好。正如那句古老的医训:"治病救人,知行合一",这永远是我们医者努力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