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率西路军三个军共21800人的军政委员共十一人,有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李特、李卓然、熊国炳、杨克明、王树声、李先念、陈海松、郑义斋。
最早牺牲的是红五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在高台一战中,他与军长董振堂浴血奋战,壮烈牺牲。
在高台城面对敌人的强烈攻势,红五军死伤惨重,董振堂准备下令突围,军政委黄超没经总部同意,却强硬要求必须死守。
杨克明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率领部队浴血奋战,坚守高台,终因寡不敌众,高台县城陷落敌人之手,杨克明也壮烈牺牲,时年32岁。
杨克明烈士
高台一战,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师长叶祟本、政委朱金畅、参谋长刘培基以及3000余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长征路上中央红军的铁血后卫红五军团几乎全军覆没,后来虽重建但已无战斗力。
敌人还把董振堂、杨克明的头颅割下送到马步芳处上表请功,并四处巡回展览展示。
杨克明(1905-1936),四川省涪陵县(后改为重庆长寿县)人,原名陶树成,1926年入党,1927年与魏淑俊结婚。
1931年化名杨克明,同王维舟一起在大巴山一带积极开展川东游击军武装革命,是川东农民运动的著名领导人。
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入川,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三十三军,王维舟任军长,杨克明任军政委。
后因反对张国焘肃反扩大化的错误路线,被张国焘诬以指挥作战不力撤销政委职务,调任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内务部干事。不久,任补充师政委和独立师师长
1936年,红五军团与三十三军合编为红五军,董振堂任军长,黄超任政委,杨克明任政治部主任。10月底,奉命率部西渡黄河,转战于河西走廊,参加一系列河西战役。
魏淑俊自丈夫离开家乡后,与儿子相依为命,苦度春秋,多方打听消息无果,全国解放后,仍毫无音信。
1952年,儿子陶森林大学毕业,分到贵州省委办公厅工作,全家迁往贵阳生活。
1954年,高台县筹建红五军烈士陵园,多方查找杨克明烈士亲属,因姓名、地址不详,加之动乱年代,一直无果。
1983年8月,当年跟随长征的红三十三军九十师师长王波来高台悼念烈士,得知还没有找到烈士亲属,他回去立即通过各种渠道,终于在贵阳市找到了烈士妻子,至此,魏淑俊才知道丈夫血洒西征路,长眠在祁连山下。
1985年夏,两鬓银丝的魏淑俊带着儿子、媳妇、孙子等亲人们来到高台,祭奠亲人,此时离杨克明牺牲已经50年。
当年红三十三军辖三个师,军长王维舟、政治委员杨克明、副军长罗南辉,下辖第九十七师,师长罗南辉(兼任);第九十八师,师长蒋群麟、政治委员龚堪彦;第九十九师,师长冉南轩。
红三十三全军共1万余人,其军政领导人大都壮烈牺牲!
首任军长王维舟后成为了385旅副旅长,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因转到地方工作了,所以没有授衔,1970年病逝。副军长罗南辉也牺牲。
但红三十三军也走出了多位开国将军,如张仁初中将、张广才少将、胡炳云少将、李中权少将、魏传统少将等20多位将军。
西路军领导人幸存者徐向前是元帅,陈昌浩是中央编绎局副局长,王树声是大将,李卓然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李先念是后来的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主席。
假如杨克明不牺牲,因他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不会受他影响,加上川东游击军的第一领导人王维舟没有授衔,他至少可授衔中将,甚至上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