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剑圣喵大师
“囤积癖”本质是一种自我认知混乱的外在体现。
这些人本能觉得,只要拥有的有价值的东西越多,自己也就越有价值,而双十一自然是一个低支出获取高价值的好机会。
他们不知道,与自我主线任务无关的东西,如果堆积在家里不使用,只会是一种对自我认知的污染。
一个好的剑士,一定有一把极其趁手的剑,剑的每一个部位肯定都精心保养过,并且每一道伤口都是自己死里逃生的证据。
一个剑士家里堆满盾牌、法杖、双手斧、乃至前任英雄使用过的传说之弩,都是技能点乱点的象征。
哪怕你背包格和负重是无限的,一个背后背着双手斧,左手拿着法杖、右手一把长剑,上身重甲,下身法师装的英雄,是没有公会愿意收的,也没有团队敢收这样的大神,主要是队长不知道该安排你个什么位置。
一个久经沙场的战士,是无论如何不能有囤积欲的。
你使用的每一件东西,都必须有效应对你出现的某种常见情形。
比如,我在研究中使用的AI是自己专门改过代码的,所用的语料库也全部都是我精选的,目的就是让这个AI不要去学习一些网上自相矛盾的东西,以及避免生成一些虚无的不可信的内容。
我所穿着的服饰,也是有某种内在逻辑的。
例如我现在是一个留学生,虽然我岁数比其他留学生要大,但我刻意需要选择一点年轻时尚的风格。
但有段时间我做的有点过头,整个风格像日本大学生,以至于我去出版社和负责人讨论的时候,别人感叹我真年少有为啊,我当时还挺高兴呢。后来合作就断了,四处打听才知道,原来是负责人觉得我缺乏阅历。
当然,大家这里一定会这么认为:这样的话,平时和朋友相处用一套风格,你去出版社和别人讨论的时候穿另外一套风格即可啊。
这个方法很低效,因为人很难自由切换风格。并且,如何找到自己的风格,是一种人生课题,即你第一时间想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
最多学会发表或者面试的时候,用一套正装。那是为了抑制自我表达,突出内容。
在需要自我表达的时候,最好有某种统一的风格,这种风格便是你的天命所在。
因此,我发展出一套年轻学者风,外观年龄28岁,配色以浅系白色为主,主要是为了展示清洁感。稍微紧身是为了显得有健身痕迹,但也不能过分紧身,毕竟不是健身大神,主要为了展现自律。避免鲜艳的颜色,材质喜欢羊毛、棉麻等,稍微突显个人特色,却又不能张扬个性。
其实,这种既要低调突显风格,还要抑制住对外展示,我个人还喜欢加入一点中国古代文化特色,比如有一点水墨纹理。
但最近这个风格又出现了一点问题。
有朋友说,这显得我压抑,自律是好的,但是也会显得有点冷漠。
于是,个人美学还需要如何修改就是个大问题,显然,我小小的衣柜里,部分衣服不得不挂二手,甚至需要忍痛丢掉。
为此,我买衣服之前,一定是需要考虑再三的。
现代社会出现大量购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有大主播带货后,销量就往上涨。但是,买完以后,基本没用过,比如:化妆品和书。
因此,一些日常用品交给所谓的口碑去评价自然是可以的。
但某些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甚至与自己的自我直接相联的东西,是不可以把选择权交给大众口碑,KOL这类人物的。
这显得把一部分生活的控制权交给了外界,或者说,你把自己一部分自由意志让了出去。
选择一个东西,有些时候选择这个东西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思考都是极其必要的,比这个东西的价值还要有意义。
比如:我为什么需要这个东西?这个东西的独特性在哪里,我为什么重视这个独特性?
这个东西放在哪里?如果这个东西淘汰了,我该如何处理?如果我不买这个东西,我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案来替代?
这些思考都有助于你理解自己的人生策略。
大众口碑,只能是一种参考,即这个东西的实用性有一定的担保。
但是,如果一个东西的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性的话,我也不一定要选择大众所选择的东西。
有时候你甚至要避开大众喜欢的东西,比如某些短视频上宣传的书籍。
我发现这些书籍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意义不明的东西,目的就是为了给人一种虚假的智慧提高感,或者虚假的文化气息用于朋友圈炫耀,这是有害的。
甚至某些文学大奖获得者的作品,更多是一些猎奇、不伦的东西,缺乏对客观规律真正的思考。
相反,一些小众作家的随笔感悟,却很有意思,可读性也强,建议大家找几个。
购买行为在当今社会的确是极为复杂的现象,不仅仅是商品的拥有,更是内在信念与外界交汇的结果。
当我们选择那些深具象征意义的物品时,往往是心灵渴望与物质的短暂对话,它们是我们在世界上找到的一丝自我存在的印记。
而一旦选择失误,则容易陷入不断消费来掩盖空虚的恶性循环。这就像一个人急于在嘈杂中找到存在感,却忘记了自己的声音。
真正值得拥有的事物应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与自我核心价值一致的,如此,才不会被琐碎之物所奴役。
叔本华:财富只是自我安慰的手段,而真正的财富来自内心的安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