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蒋介石电召第四军中将军长张德能来重庆开会。接到通知后,张德能沉思良久后最终打算赴约。但在此前,张德能身边人都劝说他,此行有危险,千万不要去。
但张德能认为自己尽了军人职责,反而若是不去更会惹怒蒋介石,于是最终来到重庆。结果张德能没多久便被抓起来囚禁。
后来在军事法庭上,他原本是判处“无期徒刑”,但当结果呈报到蒋介石这里时,他却亲自改判死刑。伴随着一声枪响,这位大名鼎鼎的第四军军长被执行枪决。
这个消息一度震惊全国,毕竟第四军曾是国民党北伐时期的北伐铁军,历史久远,功绩辉煌,知名度和资历毋庸置疑,虽然时过境迁,军长已经更换多次,但地位依旧显赫。
所以一时争论不断,那张德能到底因何而死呢?时间回到1944年的长沙保卫战,当时薛岳挑起大梁,数次挫败日军,让敌人兵锋止步于长沙城下。
然而,此时已经是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似乎已经搞懂了薛岳的打法,这一次日军志在必得。
在开打之前,薛岳依旧很自信,他派出自己的心腹爱将张德能率领第四军守卫长沙,试图重新复刻之前的“天炉战法”消耗日军。
但根据国民党方面的记载:在开战之前,国军内部已经出现问题。比如薛岳虽然能征善战,但也有时候听不进建议。
蒋介石曾下令:让早做准备提防日军将会再犯长沙,但他认为日军暂时不敢前来;等到日军大量集结后,参谋长赵子立劝说薛岳重心放在衡阳决战,薛岳也没有听从,他坚持要在长沙继续“天炉战法”。
如此一来,还未开打,薛岳就与蒋介石有分歧,而且和参谋长赵子立存在龃龉,这也是当时国军领导层的一个缩影,他们各有所想,意见不统一,所以很多事情便做不好。
后来日军猛攻,长沙城区部分阵地失守,重地岳麓山告急,此时张德能临时决定转移主力至湘江西岸,但谁能料想因为仓促渡江引起混乱,败上加败。
在这种情况下,第四次长沙会战遭遇重大挫折,岳麓山、长沙都困难了,第四军根本无法再抵挡,在这守和撤的两难时刻,张德能在请示参谋长张子立后撤军,而撤至衡阳时全军已经只剩三分之一。
经此大败后,蒋介石勃然大怒,他本来就对薛岳有意见,如今吃了大败仗,自然得敲山震虎,于是张德能赴重庆后就被囚禁起来,等候军事法庭处理。
另一方面,在长沙失守后,著名的衡阳保卫战打响。本来蒋介石对方先觉的第十军不抱希望,但方先觉硬是苦守47天,在衡阳城打出国威,给蒋介石挽回了一定颜面。
这场仗到底有多难?方先觉完全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抗击近6倍于己的日军,给日军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伤亡,在国际上名气大到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而且促成东条英机下台。
只是后来弹尽粮绝,方先觉无奈投降被日军囚禁,衡阳城最终失守。
1944年8月底,恼羞成怒的蒋介石开始对这场战役算总账,方先觉虽然投降,但却一直没有撤退,打出来的战绩不容诟病,所以蒋介石打算拿放弃长沙的张德能开刀。
其实张德能内心估计也没想过自己会被判死刑,因为撤退是他请示过参谋长赵子立的,而且其他军队败亡在前,导致自己被动造成长沙失守。
但蒋介石认为:若是张德能多撑住一会,或许整个战局就不一样了,毕竟方先觉已经撑了很久。
其实国民党方面一直觉得张德能的失败堪比光速。前文我们有提过长沙、岳麓山,自抗日起,这两地的工事便一直在强化,甚至长江以南精锐重武器都集中使用在这两地的据点。
在蒋介石看来,张德能是有一战之力的,但丢失长沙的速度简直无法想象,所以不能原谅。此时此刻,对他必须严惩以儆效尤,于是判处枪决。
当然1944年9月国民党大会期间,蒋介石还公开说出了另一条杀死张德能的理由——那便是军纪问题。毕竟我们前文提及过,这支军队是北伐时期的“铁军”。
但此时这支部队却已经腐化,主官忙于经商应酬,日常训练敷衍搪塞。即便是到战前,将领擅扣商船,敲诈勒索,发国难财,官兵则于掩护部打牌赌钱。
出于强化军纪的需要,蒋介石表示:必须对该军长,非严惩不可,因为带头的处理了,下面也就不再敢了。但他当时只处理张德能,对允许撤退的参谋长赵子立却没有追究,如此区别对待,也被人诟病这是在敲打薛岳,毕竟赵子立是他亲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