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9月23日、10月14日,双一力和青禾新能双双发布公告宣布并归原品牌。两起合并案例反映出行业内部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研发和市场应对能力的迫切需求。
事实上,光伏和储能本就存在互补,随着大规模的光伏电力并入电网,后者承载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而储能则可以缓解大部分光伏电力的波动性。
随着新能源技术、市场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光伏发电将被优先用于自我消纳。
新一轮的行业竞争,考验的是各家的整合、适配、应用能力。
以下为正文:
2024年9月23日、10月14日,双一力和青禾新能双双发布公告宣布并归原品牌。
东方日升官宣储能品牌焕新:“为更好适应公司发展战略,‘双一力储能’即日起正式更名为‘东方日升储能’,并启用全新品牌LOGO”。
禾迈则在公众号迁移中低调宣布:“为实现储能业务持续性增长,近日青禾新能已并入母公司禾迈股份”。
两起合并案例反映出行业内部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研发和市场应对能力的迫切需求。无独有偶,除了禾迈和东方日升将旗下的青禾新能和双一力储能业务并归到母公司之外,类似的架构变动也并不少见。
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纷纷采取内部整合的策略以提升整体效率和响应速度。比如,协鑫的储能板块从协鑫能科重组到了协鑫集成。
一个颇为有趣的现实是:储能市场火热的时候,企业都着急忙慌地把储能业务拆分出来,谋求单独上市。如今发现储能业务着实不好干,才发现不如合并回来一起抱团过日子。
01
储能市场并不好过
随着储能企业爆发式增长和投产扩张,目前市场应用规模仍待调配,储能产品已经陷入了较长时间低价、低质竞争的局面,牺牲短期盈利参与市场竞争让不少企业苦不堪言。
自2023下半年开始,电芯价格下跌、企业没有订单、停工停产等诸多字眼进入各大媒体版面。仅用了几年,储能就从爆发期向洗牌期过渡。
如,宁波朗辰新能源的全资子公司滁州朗辰计划终止25MW/100MWh储能项目,并注销项目公司滁州朗辰。
10月14日,知名食品上市公司黑芝麻表示,鉴于储能锂电池行业当下的外部发展形势和经营环境,基于投资风险管控的审慎原则,公司暂缓储能项目的投资建设,目前正集中资源聚焦于大健康食品产业经营。
并且多家储能企业IPO因提交材料过期宣布中止甚至终止。截至到今年,已有超60家储能企业终止IPO。
珈伟隆能曾立志打造“全球领先的储能平台”,但因资金实力和产品质量争议最终被迫停产并剥离。力信能源,曾在储能领域国内排名第二并目标全球前三,因资不抵债最终被吉利收购。今年五月,最早的新三板储能企业华富储能和曾长期稳居电池排行榜的保力新相继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近日,锂电产业链中的新纶新材也因相关问题被强制退市。
对于那些跨界而来、缺乏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的企业而言,在储能产业利润逐渐稀薄甚至亏本的情况下,反而不如打好手里的牌。
02
单干行不通了,光储融合成为新趋势
早在十年前,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就大胆预测未来光储融合将是新趋势。
目前,随着国内光伏装机量上升至能源行业装机量第二位,光伏发电受天气、季节的影响逐渐体现,储能成为必要的解决方式。储能和光伏结合可以有效拉平光伏发电曲线。
储能业务虽然在初期能够通过分拆独立运营获得一定的发展,但随着行业整合趋势的到来,单独的储能业务难以在市场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无论是工商业储能还是大型储能,都需要大量技术积累以及资本力量,新入局者无销售团队和研发团队,技术沉淀和产业链资源几乎为0。依靠单一业务部门的独立运作难以维持长期竞争力。
因此,企业将光伏和储能业务合并,可以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提升产业链协同效应,增强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
此外,应用场景方面,两条产品线的业务人员和产品研发的职能存在重叠。如果是独立运营的情况下,即使是同一个客户,光伏团队跑一遍、储能团队还要再去跑一段,业务的复用性优势就无从体现。
在品牌方面,光伏母公司已经具备了一定全球品牌影响力。光储使用同一个品牌顺理成章。如天合光能—天合储能、比亚迪—比亚迪储能、晶科能源—晶科储能等。
得益于母公司的名气,储能产品在市场上本身就获得了一定的竞争力。较强的品牌知名度、企业融资能力,至少能为储能业务的发展提供保障。
今年6月,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大力推介格力的独家技术“光储空”(光伏+储能+空调)。该技术由光伏发电直接驱动直流空调,多余或缺少的电量由储能系统进行调节。该系统还可以与电网交互,实现电网供电或向电网输送绿电。
03
尾声:光伏新规推动消纳能力建设
事实上,光伏和储能本就存在互补,随着大规模的光伏电力并入电网,后者承载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而储能则可以缓解大部分光伏电力的波动性。
10月9日,中国能源局发布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指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以独立或通过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聚合等方式公平参与电能量、辅助服务等各类电力市场交易。
这意味着,随着新能源技术、市场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光伏发电将被优先用于自我消纳。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的蓄水池和调节器的角色,在光伏发电高峰期间储存多余的电力,在需求高峰或者电力供应不足时提供电能,从而实现电力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光伏发电的应用场景开始逐渐下探,进一步带动新能源多产业链的适配,新一轮的行业竞争,考验的是各家的整合、适配、应用能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