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与在硅谷的朋友聊天,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他用几乎不可置信的语气跟我说,现在 AI 能做的事情已经超乎了你的想象。听完我顺口就问出了我的问题:既然如此,为什么好像生活并没有因为 AI 的出现有哪里不一样?

朋友解释说,现在 AI 还在卷基础设施的阶段,一方面是估值更高,另一方面也是需要足够成熟的基础设施才能让 AI 带来的改变最终体现在应用层面。

视角来到 Crypto 领域,曾经让市场质疑是否真的有用的 Helium 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已经证明了 Crypto 不只有代币,产品本身也一样可以走进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与切入通信的长尾市场一样,Crypto 在 AI 领域也试图通过去中心化的计算、存储以及代币激励来为一些小规模的训练需求以及涉及某些链上数据的 AI 训练市场进行尝试。

面向 Telegram,利用去中心化的算力网络和云存储网络为 AI 提供基础设施,面向本轮市场周期中持续火热的 Meme,利用 AI 协助创作,PinGo 精挑细选了一个易于理解却不易想到细分赛道。

去中心化的 AI 基础设施建设

去中心化的 AI 基础设施建设

PinGo 目前的公开资料相对比较有限,目前通过项目的文档可以大概勾勒出 PinGo 对一个去中心化 AI 基础设施的设想。

聚合闲置的 CPU 算力

算力方面,PinGo 建立了一个可以激活闲置 CPU 的网络。这一点虽然一开始让笔者有一些摸不着头脑,但转念一想确实是有道理的。目前市场中的 GPU 应该不存在闲置一说,要么被租用来训练 AI,要么就是本身就需要用来进行画面渲染等专业的工作,很难会出现「闲置」的情况。只有 CPU 这样多线程的处理器才有部分算力「闲置」一说。

虽然 CPU 相较于专用于 AI 训练的算力芯片来说计算效率不高,但 PinGo 本身也并不面向过于复杂的模型,作为中心化 GPU 算力租赁的补充,只要可以调动起足够多的闲置 CPU,也能够满足绝大部分的需求。

基于 CDN 的「雾存储」与「雾计算」

在文档中 PinGo 提到了利用 CDN 来快速集中 CPU 资源的计划。CDN 意为内容分发网络,是传统云服务为了提高数据传输效率而在各地设置的存储热门数据的网络,如此便使得用户无需每次都从主数据中心调取数据,即缓解了数据中心的压力,也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虽然 PinGo 没有详细解释其所称的 CDN 网络究竟如何运转,但从整体的概念和架构来看,该 CDN 网络应该是为了能更快响应训练的点对点网络。

简单来说,PinGo 并没有云服务的「数据中心」,必须有大量的「数据中转站」来处理全球的存储和计算资源。这些遍布各地的 CDN 节点在接到训练任务后,将会利用算法聚合最近的闲置计算资源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达到训练目的。完成训练后,这些 CDN 还会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相应的使用者。

本质上,PinGo 是利用了一个分布式网络的架构来满足对训练过程中数据存储和计算的需求,这也是其提到的「Decloud」概念,笔者更愿意用相比于云更去中心化的「雾」概念来阐述具体的实现过程。

在安全方面,PinGo 采用了包括 NGFW 防火墙、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等被动手段,以及主动的渗透测试与数据库审计等方式来保证 CDN 网络内的数据安全。

低成本与定制化

利用闲置的算力搭建去中心化的数据网络解决 AI 长尾市场的需求,PinGo 希望利用这个解决方案实现更低的算力成本与更加个性化的定制需求。

或许很多人会疑惑,在几大巨头云服务几乎独霸天下的情况下,个性化定制的需求真的无法满足吗?真的还有市场空间吗?

这其实也是笔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疑惑的问题,但事实上这个市场空间仍然比想象中要大。Canalys 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 2023 年第四季度,除去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云、AWS、天翼云之外,市场仍有 4.4% 的份额,而依据 2023 年国内在云上近百亿美元的支出来看,这一点份额也有数十亿人民币。

对此笔者也请教了行业内专业人士,其表示事实上大厂的云服务的可定制化程度是不高的,或许有某种程度上的「店大欺客」,使用者只能根据其设定的档位挑选服务。此外,大厂云服务的价格也是偏高的,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能很大程度保证稳定性,但其实有很多需求并不需要这么高的稳定性。这些普通的需求就催生了小型云服务厂商的存在。

对 PinGo 来说,即使其服务只在 Web3 和 AI 领域的细分赛道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国际市场的体量远超百亿美元),也足够产生极其可观的资金流从而促使链上活跃度的提升。而其聚合闲置算力的战略不仅降低了价格,也因为算力的碎片化使得可以满足颗粒度更细的需求,从而吸引用户的使用。就像 Filecoin 其实已经被广泛使用在数据和信息存储领域,只是普通用户没有足够的感知。

从 Meme 出发,剑指各类 AI 工具

Web3 创业的草莽时代结束之后,从一个具体的使用场景切入成为了一个在前期就需要思考的问题。PinGo 抓住了当下市场中的两个绝对热点:TON 生态与 Meme 作为切入点,早期主要专注于为 Telegram 用户提供基于 AI 生成的作品。

Telegram 机器人与 AI 创作工厂

早期的种子用户积累需要一定程度的激励,好在基于 TON 的项目拥有 Telegram 这个巨大的用户池,项目方只需要思考如何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目标用户。为此,PinGo 推出了帮助用户参与项目早期激励计划的 Telegram 机器人 PUNNY 与 AI 创作工厂 PinGo Gallery。

目前 PUNNY 吸引早期用户的计划已经完成,官网数据显示其实现了 50 万的总用户数和 28 万月活用户的成绩,算是一次非常感谢成功的营销活动。

PinGo Gallery 则是提供了基于 AI 的创作工具,方便用户依据关键词等进行创作,并在 Telegram 中进行分享。笔者认为该工具甚至可以作为创造 Meme 代币的基础。当有某些热门的梗出现时可以快速使用工具创作 Meme 图并且基于此发行 Meme 代币并直接在 Telegram 中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单纯的在交流中制作表情包,还是最终以代币的形式推向市场,该工具都有用武之地,也算是早期吸引用户的工具之一。

「贡献者才有使用权」

在 PinGo 的设计中,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去中心化的算力网络,只有在为网络贡献了算力,成为参与者之一后,才有使用的权利。参与者可以自由选择贡献的算力大小,在为网络提供了算力之后将获得 NFT 作为凭证,持有该凭证才可以使用算力进行 AI 训练,以及使用存储服务存储数据以及算法模型。

该设计很大程度上规避了由于算力贡献者少而「白嫖党」众多造成的网络不平衡。在过往的经验中,一旦出现此类不平衡很可能会导致网络走向慢性死亡。PinGo 的机制设计虽然可能防止了某种意义的「女巫攻击」导致用户不会出现短时内的暴增,但本质上还是对项目的长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终极目标

PinGo 的目标自然不仅仅是只在 Telegram 上充当一个小型的工具,未来当网络规模化之后,PinGo 可以通过包括 Telegram 上聊天记录等信息为开发者提供创造智能合约代理、AI 投顾、AI 情绪交易工具等 AI 产品的能力。

除了产品能力本身,PinGo 的路线图显示其计划于明年开发基于其 CDN 网络的区块链,并进一步将其建设为 TON 的二层网络。开发独立的网络将使得代币 PINGO 和项目都获得了更强的价值捕获能力,随着网络使用频率的提高,对于作为网络货币的 PINGO 的需求也将不断提高。

当一切完成之后,PinGo 将成为一个大型的,可依据需求调用计算和存储能力的 AI 基础设施,为需要进行训练的用户提供低成本的资源,使得用户无需购买昂贵的中心化算力和存储服务,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代币可作为激励资源供给方的来源,这使得网络没有传统数据中心的收支压力,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拓展。

既然提到了代币,这里就再多说一嘴,PINGO 团队和投资者的份额仅有不到 20%,80% 的份额都用于激励算力贡献者、AI 的使用者和 CDN 节点,使得网络的建设者和使用者成为了能真正决定项目最终走向的角色。

去中心化正在成为科技基础设施的重要补充

如果要说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能够在短时间内取代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可能是痴人说梦,但实际上大量的 DePIN 项目已经让市场认识到了其重要的补充作用,对于某些不过于复杂的需求,Web3 项目提供的服务已经逐步被主流市场所接受。

之所以身在国内的用户没有足够的感知,可能是因为通信、支付等基础设施已经足够成熟,但事实是在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因为没有足够的利益,所以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在同一个国家的各地参差不齐。这也是 DePIN、稳定币支付等等被作为 Web3 的核心领域在我们看来有些不可思议。

全世界有数十亿人口,Web3 带来的平权化可以将最新的技术带到千家万户,也可以将经济利益触达到资本无意理会的角落。或许未来在某个岛国的某个角落,Web3 的基础设施可以帮助那里的人链接到互联网,并且使用其原本无法负担的算力完成心里对科技那小小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