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被迫踏上了长征之路。同时,也有一部分干部选择留守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策应主力部队的长征,比如今天我们要讲的魏金水,就是当年留守根据地的红军之一。那么,魏金水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魏金水出生于1906年,福建省龙岩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大革命时期,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席卷到福建省龙岩县,魏金水也开始积极参加各种反帝反封建斗争,他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渴望国家强大起来。大革命失败后,魏金水继续留在家乡一带,参加了家乡的农民协会,并在我党的指引下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革命道路。
1929年,魏金水光荣地加入了我党,也是入党的这一年,他参加了红军。加入红军后,魏金水担任了红19军170团政委、福建军区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8团副政委等职务,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为建设与壮大中央根据地贡献了一份力量。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魏金水选择留守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以策应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长征。那段时期,魏金水在闽粤赣边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基础上,南方八省的游击部队接受改编,魏金水率领的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
新四军第二支队成立后,迅速奔赴皖南的抗日前线抵抗日本侵略者,而魏金水则留守龙岩,期间,他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创建了闽粤赣边区纵队,保持了闽西苏区的红旗不倒,为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魏金水留在福建省工作,担任了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副省长等职务。那段时期,魏金水主要分管农村与农业方面的工作,他也参与领导了当地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福建受到的影响也很大,当地的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衡。魏金水对此痛心疾首,他实事求是,反对“浮夸风”,为纠正“大跃进”的错误做了很多努力。不过,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会议的风向却发生了变化,由“纠左”改为“反右”,在这种背景下,魏金水也受到冲击,被诬陷为“右倾”,并被撤销了职务。
虽然身处逆境,但魏金水始终如一,他不顾个人得失,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的各项建设当中。1962年,“七千人大会”之后,“大跃进”的错误得到纠正,魏金水也恢复了名誉,并重新复出工作,担任了福建省副省长、福建省委书记处书记等职务。
不久后,魏金水又担任了福建省省长。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后,魏金水也受到冲击,1975年,魏金水重新复出,被结合进入福建省革委会,担任了省革委会副主任。期间,他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力所能及地与“四人帮”的破坏行为作斗争,避免国民经济遭受更大的损失。
1982年,魏金水离职休养,此后他还进入中顾委,当选为中顾委委员,继续为祖国的各项建设献言献策,做力所能及的工作。1992年,魏金水在福州因病去世,享年86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