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四川的王女士在某平台看到一个“规划素养课”直播,宣称可以从小学一直用到高中,帮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播中还“连麦”了几位家长,家长们的赞不绝口让王女士非常心动,花了近三千元给孩子购买了课程,然而钱花了,不仅没有达到直播间宣传的任何效果,想要申请退款还发现投诉无门。
近年来,带货直播、医疗养生、法律咨询、课程教学、情感调解,不仅直播的内容五花八门,网络直播间里的角色也越来越多,不仅有主播、有助理,如今还经常会出现“连麦”的网友。就比如王女士说的那些“家长”。业内将这个群体称为“麦手”,他们在网络直播间里以场外观众的身份出现,通过连线式直播进行互动。然而近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连麦”,背后竟然都有剧本,有的甚至在一场直播中连麦三人都是托。
全凭演技 一场网络直播连麦三人都是托
中午十二点,情感主播“张老师”开播了。
连麦进直播间的是一个姓田的34岁女性,田女士称丈夫过世了,自己带着孩子讨生活,但弟媳总给自己介绍残障人士,还收取礼金。这场直播是一场较为复杂“三麦”,随后弟媳依依、小叔子陈浩都进入了直播间。
据记者了解,这一场直播中出现的三个角色都是由雇佣的“麦手”扮演。“麦手”也就是指进直播间与主播进行连麦互动的“角色演员”,网络平台上,招聘麦手的帖子有很多。
“麦手”招聘者王女士(化名):这个“麦手”主要是一些情感主播直播间需要人去跟他互动,然后他会找一些“麦手”演员,台词、剧本都有,时间大概就是十到六十分钟左右。
“麦手”广泛存在“法律咨询化妆教学”等直播间
台词、剧本都有,“麦手”只需要演戏就行。记者在各大平台搜索发现,“麦手”不仅存在于情感直播间,法律咨询、课程教学等都有其身影,可以说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网络直播间里。
在一个养生直播间,主播教大家搓手,称这是“能量手”,可以隔空连麦帮助网友解决身体不适。
同样在网络上宣称需大量招聘麦手的刘橙(化名)说,“麦手”是一个知识付费项目,甚至连化妆直播间都需要这一角色。
“麦手”招聘者刘橙(化名):按照剧本然后配合主播演绎下来,它是属于知识付费项目。我们平时接单普遍的一个价格,单麦的价格普遍就是在一分钟五毛钱到一块钱之间。双麦就是两个角色,比如说老公跟老婆同时去直播间连麦;三麦就是三个人,连续剧的话就是很多人。麦手的赛道特别广,情感、亲子、法律、AI,包括化妆、软件工程的那种课的咨询,包括娱乐、相亲、交友都需要。
网络主播通过“麦手”演绎奇葩剧本引流获利
业内人士介绍,虚构奇葩狗血的剧本,配上“麦手”添油加醋的演绎,表面上是增加了人气、活跃了气氛,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引流带货。
国内一家知名MCN机构合伙人告诉记者,除了带货、赚取打赏,还有不少主播是通过“麦手”奇葩剧本这种方式吸引粉丝,并引流至私域获利。
某MCN机构合伙人:剧本主要是影响到直播间的人气、打赏频次、音浪(直播中的虚拟货币)数量和私域(品牌触达用户的场域)的转化程度。目前做得好的头部的培训、法律或者是情感类的头部直播间,他们的音浪收入要比女团或者是秀场还高。那还有另外一层收入,就是你下播以后会有一对一的连线,或者是有课程的付费,那这个属于私域变现,从而产生二次的消费。
“连麦”引流 衍生出“拉人头赚佣金”利益链
记者调查还发现,“麦手”配合主播演绎夸张剧本的背后,还衍生出一条“拉人头 赚佣金”的招聘利益链。
河北的杨女士告诉记者,她就因为朋友圈推荐,参加了一个名为“大众商学院”平台的兼职项目,号称给团长支付999元可以通过写小说、推短剧等赚钱,当然,还可以当“麦手”。
记者添加了多个招聘微信,正如杨女士所说,想当“麦手”都需要先交“入群费”或“团队费”,价格从200多到1000元不等,对方表示,入了团队就能有现成的剧本和直播资源。
然而许多网友反映,加入这些所谓的团队,“麦手多 直播少”是常态,赚的实际上是拉人头的钱。
河北杨女士:根本都赚不到钱,有一个人干了一个月挣了二三十,有的做好几个月根本就挣不着钱。
需对严重污染网络生态环境的内容监管打击
网络主播为了引流获利,直播连线“麦手”演绎虚假剧本,这样的行为是否合法?这种乱象如何治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 刘晓春:按照剧本来连麦,用虚构的内容来获取注意力,如果是大家不知道,会构成一个虚假信息传播的问题,法律上需要去管理和禁止。更大程度上,实际上也涉及整个直播生态当中这样一个情况的泛滥。还有一种情况,可能这个直播间里的观众就看个热闹,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假的东西,这时候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内容本身是不是有不良影响,比如说过于低俗、过于狗血,也是我们的生态内容治理工作中需要去进行管理的对象。
(央视新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