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归来,媒体推波助澜、平台欢呼雀跃、粉丝奔走相告,俨然一副大过节的样子。
按照主流媒体的说法,李子柒之所以能走红,是因为她“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活出了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
追捧李子柒的人很多,但对她无感的人也不在少数。而那些对李子柒无感,甚至反感的人,是否都过着苦哈哈的生活,活不出中国人应有的自信?
在这个多数人欢忻鼓舞她归来的日子,对李子柒无感似乎显得很不合时宜,可细想下来,对她无感好像也理所应当。
李子柒的视频主要是讲制作传统器物的传统工艺,以及传统的生活方式,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里那种寄情乡野的超然洒脱,但是不是真正的超然洒脱呢?
在我们几千年的传统里,都是希望老百姓老老实实种好地当好农民,李子柒的视频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内核很迎合现在多数中国人的心理,可是囿于各方面的压力而不得不被生存裹挟着走。
看看近几年在城市里失业破产的有多少,流落街头的有多少,走上偷蒙拐骗的又有多少……更不要说本来生活条件就不好的农村了。
单靠这种一味给大众刻画美好,就能够让生活超然洒脱了吗,显然不能。
至少看她视频的绝大部分人不能。
另外就是迎合了提倡“+能量”的需要,得到主流媒体与平台的推荐,而又基于多数国人都喜欢盲从的心理,受到追捧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在民众情绪普遍低落的当下,出来一个充满能量的李子柒,然后用柔软治愈的视频告诉你:请相信苟且是暂时的,诗意的生活就在前方。
于是,现实生活里的不如意被抚慰到了,一个个疲惫不堪的灵魂如沐春风,也为自己的逃避心理找到了途径。
王小波说,参观故宫的人赞美那些建筑,是因为把自己想象成了那个坐在龙椅上的人。
那些狂热粉丝也以为自己就是视频里的那个人,仙气十足地享受着每串流过的时光,可关掉视频后又不得身不由己地回到现实生活的泥潭。
在李子柒的视频里,你会发现每一帧画面都是人为的美好,举手投足间都是刻意的优雅。
特地营造这种乌托邦式的“精神田园”,实际上是对大众意识的刻意回避。
这是第一宗“罪”!
如果你生长在农村,或者在农村生活过,就会天然、本能地对李子柒的视频产生一种别扭心理:哪有人化妆、穿得仙气飘飘地去干农活的?
这是对真实农村生活的侮辱好嘛!
李子柒视频里的田园牧歌,其实是被异化过的“山村小资”。
在小农经济下,确实可以依靠自己的手艺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但不可能过的那么标准精致。
而视频过于仙气,脱离人间烟火的呈现方式,是有意掩盖掉农村的破败、生活的枯燥以及交通的闭塞。
如果是真正的演绎,哪怕细节处理没把握得那么好,出来的视频不那么唯美,但起码符合基本的客观事实,可她遵循剧本演绎拍摄而又不承认视频为演绎,还打着纪录的幌子,违反客观事实就让人生厌了。
那些不在农村的人,想通过她的镜头来看看真实的农村;那些离开农村的人,想通过她的视频回想记忆里的农村,简直是痴人说梦。
隐藏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有意无意的模糊了视频和生活的界限,虚构出来一个仙境,无异于精神PUA,让人们在现实的残酷和幻想的温柔中反复横跳,通过眼前苟且的人对诗与远方的意淫来实现麻痹自我。
这是当代流媒体创作的一大特色,就是对艺术创作和实际生活之间边界感的模糊化处理,李子柒也未能幸免。
但现实生活并非是一场秀,别人给你展示的,不过是他希望你看到的。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李子柒视频主观性地违反客观事实的失真,这是第二宗“罪”。
重新归来的李子柒,成为各地文旅渴求的座上宾,拿了很多传统工艺形象大使头衔,各种见面会,宣传传统工艺和文化保护继承。
11月13日晚,在成都 “2024 焕新非遗・天府之夜”活动中,李子柒作为四川非遗宣传推广大使登台,还举行了 “李子柒非遗工作站” 的授牌仪式,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这个事看起来就挺有意思的。
大多数人的观念里,自古以来能和非遗两个字挂钩的,都是一辈子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当中,精通到不是常人能达到的境界,才能称得上是传承之人。
看李子柒的视频,觉得她好像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传统器物的制作熟稔得信手拈来,你说奇不奇怪。
可她也没办法,她消失的那三年正值是国内短视频的爆发期,各种赛道基本上都成了红海,画地圈粉形成“一方诸侯”。
也就是说,李子柒早期那套拍摄套路和题材,现在已经没有多少竞争力了。所以,她回归后不得不转向“非遗”传承这个赛道上,寻求新一轮“爆发点”。
可看她的新视频,明显感觉到有些用力过猛,着急展示自己在这类题材上的统治力。
韩寒早就说过了,全面发展等于全面平庸。事实上也是,若一个人没有在一件事情上面倾注十二分的精力,没有长时间的深厚的沉淀,短时间能够做到样样通,带来的必定是样样松。
在没有任何文化底蕴的前提下,李子柒一回来就带着“非遗”两个字,贴上“非遗传承人”的标签,着实让人喜欢不起来。
在这个事情上看,向主流意识性的靠拢,是李子柒的第三宗“罪”。
写到最后,突然想起央视对李子柒的评价: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从众,是融入主流的最有效方式,也是“沉默的大多数”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许像李子柒这样的,才是人们需要的中国式网红吧。
但是,透过表像看本质,反向而行的那个才是有独立思考的清醒的人,不是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