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米的材料变身2000公里的光纤,以微米级的直径承载起百万数据的传播。今天的全媒体系列报道《解码"小巨人"》,带您走进我省一家生产光纤用石英材料的"小巨人"企业,看石英材料自己造,铺就宽敞国产"信息高速公路"。
大到全球互联网骨干网络,小到手机视频的流畅播放,都和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密切相关,那就是:光纤。在这条"公路"上,数据以光的速度飞速传输。而决定这些数据是否能够有效到达的关键,在于一种特殊的材料:光纤用石英材料。这种材料的生产企业,在国内不超过五家,其中一家就位于河北。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张慧:
想象一下,如果把光纤看作一根面条,那我身旁的这些大家伙们就可以看作面团。这些近2米左右的石英材料,可以拉伸出近2000公里的光纤,而这时它的直径却只有125微米。任何一粒微小的杂质,都会成为光信号传输过程中的"绊脚石"。
光纤对纯度的要求到底有多高?企业负责人张晓风只用了四个字:吹毛求疵。就连一条普通光纤,对石英材料的纯度要求也必须达到99.99%以上。而想要达到这个标准,多年前在国内,几乎没有可能。
久智光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 张晓风:
当时国内石英玻璃的纯度达不到生产光纤的需要。我们引进了国外的等离子生产线,生产的石英玻璃满足了光纤的生产需要,使中国实现了光纤生产的"0到1"的突破。
据行业预测,到2025年,全球光纤需求量将超过6亿(芯)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5000圈左右。广阔的市场,带来的是激增的订单。但是靠着买来的设备,仅能满足少量生产,就像吃别人嚼过的馍,营养远远不够。
久智光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 张晓风:
当时我们只有三台进口设备,年产量当时只有3吨,就是完全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面对窘境,企业的目标很明确:走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搭建实验平台,研制专用实验设备和核心元器件;组建研发团队,涉及材料、工艺、设备、光学等多个领域;摸索技术路线,编制出一套完全自主可控的生产程序。
久智光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 张晓风:
历时一年,先后攻克了程序的国产化、元器件的国产化、以及部分材料的国产化几十项难关,最终我们拥有了一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等离子生产线。目前我们拥有55台等离子生产设备,年产量是500吨。
"吃着碗里的,也要看着锅里的",这是在这家"小巨人"企业采访时,研发人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刚刚实现用国产化设备生产石英材料,这家企业又瞄准了石英材料的下游产品:石英制品。
不同于石英材料的"标准化生产",石英制品大多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定制化生产",标准更多、工艺更难、门槛更高。
久智光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锦:
在整个产业链里边,作为我们一个制品加工(企业),我们也是需要充分地了解下游厂商对这个制品的需求和他的关注点。
企业的需求,政府看在眼里。在工信部门的牵线搭桥下,这家企业成功参与到国家级光纤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中,企业发展从"孤军奋战"转为"抱团发力"。
久智光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锦:
我们利用国家的重大专项,给我们提供一个上下游互相融入的一个机会。这样也使我们的技术不但满足了国内的项目需求,和国外的同类产品有一定的竞争力。像我们很多的订单来自于武汉、浙江、江苏(等地),一部分产品也销往国外,订单很多。
如今,这家企业拥有64项专利,参与编制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21项,主要产品市场占比超过20%,从零开始,一步步走向了光纤用石英材料的"顶端"。
久智光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 张晓风:
今年的订单量非常饱满,预计今年的产能比去年增长40%,到明年我们的产能会在今年的基础之上再增长25%。客户也在源源不断地增长之中,我们有信心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增加研发投入,来顺应国家发展的步伐。
冀时评 | 政府搭把手 企业努把劲 合力创新培育新动能
当前,包括河北在内,我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转型阵痛躲不开、绕不过。
在四期系列报道《解码"小巨人"》的一线调研采访中,我们发现,那些具备关键核心技术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普遍是订单多、市场好、经营稳健。这充分说明,打破经济发展的"瓶颈",关键在科技创新;
同时我们也发现,每一个成功的"小巨人"企业背后,都有当地政府部门的及时帮扶。这就要求,在企业努着劲儿创新研发的时候,各级政府要落实好一揽子增量政策,企业需要什么,政府就帮助什么,及时搭把手,最终形成合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