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逐光而行,追溯·传承”——纪念屈家岭遗址发现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我区举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一级教授、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专委会主任赵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刘建国、高江涛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回顾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开展屈家岭文化研讨,共商屈家岭遗址保护和传承大计。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方勤主持开幕式,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易俊洲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区领导李强参加研讨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屈家岭遗址是屈家岭文化的发现和命名地,也是湖北考古的起点。1955年2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湖北工作队,开始了探索长江中游史前考古学文化的学术性考古工作。张云鹏主持了屈家岭遗址的第一次考古发掘,这是湖北地区进行的首次科学考古发掘。1956年6月至1957年2月,张云鹏主持了屈家岭遗址的第二次考古发掘。此后,1965年出版了长江中游地区第一部考古报告,报告中提出了“屈家岭文化”的正式命名,这是长江中游地区最早发现、首次命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随着近年来考古工作的持续开展,同时期其它屈家岭文化遗址的考古材料不断涌现,考古学界对屈家岭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屈家岭文化堪称长江中游最为强势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屈家岭文化主导完成了长江中游文化共同体的构建,实现了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的空前繁荣和统一,开启了该地区早期文明的新历程。

近年来,屈家岭管理区高度重视屈家岭遗址的保护传承和屈家岭文化的宣传开发,推动屈家岭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出台实施了湖北省首个史前文化遗址地方立法——《屈家岭遗址保护条例》,成功举办了中国农谷 ·屈家岭文化IP 全球征集大赛和多届屈家岭文化论坛,屈家岭遗址先后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晋升国家4A级景区,入选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屈家岭文化的起源、发展、影响以及保护利用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一致对屈家岭遗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屈家岭文化不仅是长江流域史前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见证。建议高度重视屈家岭文化的研究和传承,进一步挖掘屈家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让屈家岭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期间,与会的专家学者还集中参观了屈家岭遗址博物馆、文物修复工作室和考古发掘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