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瓦森纳协定?怎么就减一了?

2024年9月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推出了一项名为“瓦森纳减一”的新多边出口管制框架。这项举措的核心在于,允许美国与其在技术上有共同立场的国家出口特定商品,同时通过“许可例外”来进一步加强出口管制。

更直接的意思是,他们通过设定“门槛”,挑选性地让全球技术竞争成为一场“VIP专属赛”,而我们,只能被迫坐在看台上。

然而,若要理解这一框架的意义,我们必须先回顾一个关键的国际机制——瓦森纳协定(Wassenaar Arrangement,WA)

自1996年起,这个协定本应以平等、公正的原则,管控“可以用于民用与军用的敏感技术”,从而避免技术落入“邪恶之手”。其初衷虽然高尚,但现实早已将其转化成了某些国家的“技术政治工具”。

瓦森纳协定早已不再是为了全球安全,它不过是某些国家打压他国、加强自身科技霸权的幌子。

随着全球政治格局日益复杂,这种矛盾愈加显现。

尤其是,2024年,美国和其盟友的科技霸权主义更加赤裸裸地展现。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多边框架,而是决定推动一个更具排他性的技术出口管控体系,特别是针对量子计算、半导体等技术领域。

这就是“瓦森纳减一”的真正含义——在全球化的技术舞台上,某些国家决定撤去俄罗斯的座位,让“他们”来决定谁可以进入这个精英俱乐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瓦森纳减一”的诞生:技术管控的全球博弈

2024年初,美国与欧盟便在美国-欧盟贸易与技术委员会(TTC)内,激烈讨论了如何在“没有俄罗斯”的情况下,推动更精细的技术出口管制。

2024年1月,TTC的对话框架内,美国与欧盟明确提出:是不是可以把俄罗斯“踢出局”,然后将出口管制政策更加精确地施加于中国等新兴技术大国?

随着俄乌战争的推进,西方国家开始进一步加强技术管控合作,并排除了俄罗斯的参与。对技术出口的控制逐渐从“防止武器扩散”转向“保护西方利益”,在这个过程中,瓦森纳协定逐渐沦为一个表面上的多边框架,而背后却是一场没有“全世界”参与的技术封锁游戏

2024年4月,TTC会议再次确认了这一战略方向,欧盟委员会副主席瓦尔迪斯·多姆布罗夫斯基斯指出,“在全球技术竞争中,只有更加一致的合作,才能防止单一国家的管控措施造成漏洞。”

这句话中,暗含了对全球规则失衡的隐秘批判——真正的“漏洞”并不是技术管控的空隙,而是西方国家的技术霸权主义本身。甚至可以说,技术管控不仅是经济竞争的工具,更成了国家安全和国际影响力博弈的重要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战略背后的逻辑清晰明了:全球科技竞争已不再是零和博弈,而是围绕谁能掌握未来技术、谁能在全球规则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较量。

这一切的背后,不仅是对俄乌战争的反应,更是对全球多极化局势的深刻恐惧。美国与其盟友已经意识到,技术不再是单纯的工具,它是全球经济与军事竞争的关键武器量子计算和半导体技术,决定了未来战争的形态,也决定了全球的经济命脉

美国及其盟友推崇的“出口管制”策略,不仅仅是为了遏制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崛起,更是为了确保在全球科技舞台上,他们依旧牢牢握住话语权。瓦森纳减一战略不仅仅是一次政策调整,更是全球技术竞争中的一次深刻的战略重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欧盟在2024年5月提出了一项新的建议,旨在绕过俄罗斯的反对,独立实施针对新兴技术的管制。这一提案的核心是建立一个独立于瓦森纳协定的出口管制框架。该框架允许欧盟成员国在技术管控方面采取更加灵活且统一的立场,即使某些国家可能与俄罗斯的立场不一致。

与此同时,日本和其他一些关键国家也在关注类似的战略方向。2024年4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中期报告明确指出,瓦森纳协定在应对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时显得力不从心。日本呼吁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与欧盟和美国等合作伙伴之间,建立更加统一的出口管制政策,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技术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瓦森纳减一”战略的挑战:无法自圆其说的全球排除

尽管“瓦森纳减一”战略的构想在国际舞台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它的实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最大的问题便是如何将俄罗斯排除在外。没有驱逐机制,任何试图将俄罗斯从瓦森纳框架中剔除的提议,都必须得到42个成员国的全体一致同意,而这一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作为瓦森纳协定的重要成员之一,一直视该协议为维护自身国际地位的关键工具。要知道,俄罗斯不仅仅是技术输出国,其庞大的军事工业和战略资源对全球供应链有着深远影响。因此,任何试图将俄罗斯排除的行动,都有可能激化与其他成员国,尤其是与俄罗斯有密切经济联系的国家之间的冲突。

这也暴露了多边机制中最棘手的一个问题:达成共识的困难

瓦森纳协定所需的42国一致同意,往往意味着任何提案的通过都面临极大的政治博弈和时间延误。例如,向控制清单中添加新技术的提案,有时需要三年以上的讨论才能最终达成一致。

这种缓慢的决策过程,让许多成员国不得不寻求其他途径来弥补瓦森纳的不足。

此外,政治上的分歧也让这一战略的实施更加困难。对于欧盟和美国来说,推动这一战略的最大动力之一,是避免让中国等全球技术大国“趁机填补空白”。

然而,欧洲的部分国家对将出口管制措施单纯对准中国持谨慎态度,他们担心,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加剧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并影响到与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机会。

事实上,欧盟内一些国家一直在试图避免将“出口管制”作为对中国的政治工具,而更倾向于采取“区域性合作”的方式来应对挑战。

这一挑战并非偶然。在全球范围内,技术管控的界限逐渐模糊,越来越多的敏感技术已超出了瓦森纳的控制范围,走到了“灰色地带”。例如,虽然不到40个国家愿意对先进技术采取严格的出口管制,但几乎150个国家处于管控体系之外。

正如专家所指出的那样,技术控制的全球“灰色地带”,以及更多国家在其中扮演的模糊角色,使得任何单一国家或多边联盟的管控举措都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有效实施。这也是“瓦森纳减一”战略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瓦森纳减一战略的替代方案

尽管“瓦森纳减一”战略的前景引人注目,但在实际操作中,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随着技术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全球各国在面对出口管制问题时,已经开始探索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案。这些替代方案不只是“瓦森纳减一”的补充,它们可能为未来国际技术管控提供更为灵活和可持续的框架。

其中一个最被看好的替代方案是“灵活许可例外”制度。这种制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多边合作建立出口管制框架,但允许参与国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状况,单独设定某些技术的出口许可条件。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适应不同国家在技术管控方面的差异,同时确保全球范围内的技术传播不会偏离多边安全框架。

除了许可例外制度,另一个较为实际的替代方案是小型多边联盟的建立。与庞大的瓦森纳协定不同,小型联盟往往能在更小的范围内达成快速决策和高效合作。例如,类似七国集团(G7)这样的多边框架,已被认为是技术管控的潜在新模型。

不过,小型联盟的有效性仍面临一定挑战。小型联盟虽然决策迅速,但它们往往局限于少数几个技术领先的国家,而无法实现更广泛的全球技术管控。因此,这一方案并不能完全取代瓦森纳协定,而更多的是对传统框架的一种补充。对这些小型联盟而言,如何在保持高效合作的同时避免过度偏袒某一方,尤其是在美中科技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依然是一个难题。

从长远来看,增强国际合作、推动信息共享可能是解决当前出口管制困境的最根本出路。

专家们普遍认为,全球技术管控的未来将更加注重合作机制的建设,而不仅仅是单一国家或小范围的出口管制。

通过加强跨国技术合作,世界各国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而对于技术大国之间的博弈,保持开放的合作态度,并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稳固的全球合作框架,可能是解决现有出口管制难题的最佳路径。

中国面对高端芯片的紧箍咒:如何突围?

面对“瓦森纳减一”战略的出口管制,中国大陆的高端芯片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压力之下。西方国家通过限制关键技术的出口,试图遏制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中国并非没有反击之道。

自主创新是中国突破困境的根本路径。近年来,中国在芯片设计与制造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特别是国内龙头企业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不再依赖外部输入。中国不再是“技术引进”的追随者,而是凭借自主研发,逐步创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芯片,逐渐从技术“依附”中走向技术“主导”。

此外,多元化供应链为中国带来了更多应对西方封锁的可能性。借助与东南亚、俄罗斯等地区国家的战略合作,建立更加灵活、独立于西方制裁体系的技术与供应链合作模式,不仅能规避美国的技术封锁,还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开辟了新天地。

这种策略的核心,是通过与尚未被纳入西方管制体系的国家建立伙伴关系,化解技术封锁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锁背后是恐惧,突破背后是智慧。”

对于中国而言,打破技术封锁的唯一途径,就是从对外依赖走向掌握自主创新的主动权。未来的科技竞争,注定不再由某一国的“技术霸权”主导,而是各国自主创新与合作共生的新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