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引言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下,八路军和新四军各一部约11万人奉命挺进东北,并发展壮大成为了后来的东北野战军,为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一开始挺进东北的八路军,他们既没有使用八路军的番号,也没有使用后来的解放军番号,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最开始使用的是一个叫做“东北人民自治军”的奇怪番号。
为什么东北的我军要使用东北人民自治军这个番号呢?东北人民自治军又是从何说起呢?其实这个番号一开始是苏军要求的。
02、八路军挺进东北
一般我们强调解放战争中我军开始使用人民解放军的称呼,但是这种称呼一直到1947年才开始大规模实行。在1945年抗战刚结束时我军其实仍然使用着“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的番号。
使用这个番号是为了表明我党仍然愿意团结在国民革命军旗下,愿意和国民政府协商共同和平建国,但是这对于接收东北却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
1945年苏军在远东战役中消灭了日本关东军,但是因为国内的国民政府距离东北太远,因此一直没有派遣部队进入东北。
而苏军在战胜日军后主要驻扎于哈尔滨、沈阳等大城市中,这导致东北当时陷入了一种权力真空的范围。
苏军占领哈尔滨
日本投降后,重庆当局与苏联政府约定国东北的行政权力必须移交给国民政府,因为重庆政府还是当时中国名义上的唯一正统政府,苏军自然也愿意移交给重庆方面。
但是重庆太远,而延安在河北东部地区坚持抗日的八路军却很近。于是在重庆部队进入东北之前,中央就命令冀东军区部队挺进东北,第一个进入东北的是十六军分区曾克林率领的四千余人。
首位带兵出关的曾克林将军
日军投降,伪政府取消,东北陷入权力真空,曾克林立即带领部队跑马圈圈地,迅速接收了绥中、锦州等15个县市,并于1945年9月5日乘火车抵达沈阳。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军能够最早进入东北的原因,八路军来了但是苏联方面却不愿意八路军进入沈阳这种东北的核心城市。
苏军在东北
因为和国民政府的约定,明确要求了沈阳等东北城市是要交给重庆麾下的,八路军却是延安方面的武装。但是两者都是共产党的队伍,不交给延安交给重庆也不合适。
就这样在苏联的拧巴中,曾克林的部队直接进驻了沈阳,并且成立了沈阳卫戍司令部。
八路军和苏军将领在东北巡视
02、东北人民自治军
八路军进入了沈阳,但是苏联方面始终觉得这不太对,后面万一要和国民政府扯皮也是一个麻烦,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创意,你们不叫八路军,就叫东北人民自治军算了。
1945年9月7日,苏军驻沈阳最高指挥官克拉夫钦科上将与曾克林司令员进行了会谈,并且在会上提出了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的建议:
由于中苏条约的限制,请你们对外最好不要叫八路军,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为宜。
所谓自治军就是由中国人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武装,是日军离开后,东北人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和重庆延安都没有关系,这样一来苏联方面也不用受到重庆方面的指责。
而八路军则可以在东北人民自治军的旗帜下大肆发展,也不用担心来自重庆方面的命令或者要求,毕竟咱又不是八路军,不用听从重庆的命令。
早在八路军进入东北前,其实延安方面就提出过类似的命令,要求出关部队不打八路军的旗号而是用东北义勇军等名义。
同时要求八路军尽量不要进入大城市,而是走小路控制广大乡村,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先把整个东北拿下来再说。
由于曾克林当时正在进军途中,因此没能接收到这个指示。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是结果是好的。东北八路军开始陆续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苏军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舆论质问起来,也不至于被动。
无论打什么样的旗号用什么样的番号,也改变不了人民军队的性质,所以会谈之后,曾克林立即下令部队把臂章换成“东北人民自治军”。
三、东北人民自治军的发展壮大
东北人民自治军不受限制,苏联方面也乐意给我军这个便利让我军快速发展,苏军远东司令部下令
凡佩戴东北人民自治军臂章的部队,可以在东北各地自由行动,不要加以阻拦限制。
由此东北人民自治军开始了快速发展阶段,很快在李运昌率领的冀东军区主力到达后,我军开始在东北招兵买马,招揽各类伪军警,迅速扩大到近10万人枪。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也惊动了敌人,重庆方面大吃一惊,怎么莫名其妙东北就有十万人民自治军了。
等到熊式辉飞抵沈阳后才发现,接待自己的人民自治军竟然都是八路,这一下令重庆政府彻底坐不住了,开始对苏联方面提出抗议。
苏军迫于压力,只能命令李运昌部队的主力撤出沈阳,但是东三省的大批中小城市和农村仍然在我军的控制之下,这为后来的东北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再到后来林彪等人纷纷进入东北,我军也调集了各地八路军骨干进入东北,东北人民自治军一度扩大到二十万人。
与此同时蒋介石的接收东北的部队也在葫芦口登陆,要抢占东北地盘。东北人民自治军和国军的战斗就此爆发,拉开了东北战争的序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