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好东西》这电影,谁不得感叹一句:铁梅,单亲妈妈中的单身战士,太洒脱!太自由了!
在一堆财富自由、穿衣自由和车厘子自由等等的自由里,“单身”简直就是超高性价比的入门款自由啊。
只要是单身,想去哪里、什么时候出发,都一个人说了就算!让自己彻底从关系中解放……
裹着“自由主义”糖衣的单身,就这么平等地精准地击中渴望自由的现代社会中的大多数人。
那,到底是谁给它披上这层糖衣?
这所谓的自由,又是真的自由吗?
01.
不同时代的"单身"
被塑造成各自模样
和现代社会被赋予“自由”的单身不同,“单身”在历史上往往被划为纯粹负面的社会标签,甚至清代还专门将单身写进法条律例中,即“光棍例”。
跳出从古到今“压抑 vs. 解放”这对历史发展的二元话语,其实每个时代都在塑造不一样的“单身”概念,并以此服务于那个时代的主流话语。
比如,“光棍”在人口压力急速上涨的清代被写进法律话语,用来强化对那些身处于家庭单位之外的不稳定人士的刻板印象——“光棍 = 性掠夺者”。
(清代法律中的“光棍”特指游离于家庭外部的危险男子)
这并不是对个体的简单压抑,而是通过塑造“单身=掠夺者”的集体刻板印象,实现传统家庭结构的强化,进而维持社会的整体稳定。
历史学家苏成捷(Matthew H. Sommer)指出:清代社会通过对这类“游离于家庭之外”且“与既定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毫无关系”的下层单身男性群体的压制,捍卫规范性的家庭秩序以保障小农经济与社会稳定性。
回到现代社会,传统的家庭结构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分崩离析,进城打工的“个体”成为社会的最小单位,“自由”、“自我实现”等意识观念成为了时代主流。
英国社会学家凯伦·斯通(Karen Steadman)在《单身社会》中提到,尤其是随着自我实现、独立和个性化的价值观的传播,单身逐渐摆脱了传统的负面标签。
“单身”也正是通过与不同的情绪和价值观糅合,被塑造为一种扩张个体自由的有效手段。比起清代通过制定新法令和例文对“光棍”进行的明确压制,现代对单身的吹捧却更为无形且巧妙。
当“单身”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女性主义思潮结合,单身是女性获得自由、解放自我和寻求独立身份的途径;在20世纪中期到后期兴起的后现代主义中,单身则被看作身份流动性和社会多样性的体现。
它可以被《好东西》中的铁梅用以对抗前夫带来的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也可以被电影的胡医生用来标榜自己更自由、多元的生活方式。
无论在清代还是在现代,无论单身是纯粹负面还是开始有着积极性意味,“单身”这个概念都在通过自身不断扩展和丰富相关的叙述、观念和解释,实现那个时代的目的。
02.
触犯单身法条的“新罪名”
中国的社会文化有非常深层的连续性,尽管在政治和经济层面都发生了变化,但我们仍然能从今天的现实中看到18世纪的影子。
——苏成捷(Matthew H. Sommer)
单身在现代不仅成为一种生活选择,更是升华为一种“高级思维方式”和生活模版:爱自己、追求理性、减少付出、强调给自己的即时满足……
正如“光棍”被清代冠以新罪名一样,为了捍卫这个现代生活的高级模版,恋爱脑也被视作某种原罪。
越来越多的人化身为矫枉过正的“自由审查官”,清查并放大恋爱侵蚀单身象征着的自由和理性的种种“罪行”,随时准备判定为恋爱脑。
即使这些是正常普遍的,而非是极端的情绪和行为。
醒醒,你没有自己的生活吗?没有自己的事干吗?没有自己的朋友吗?
什么,想谈恋爱?先去挖十斤野菜
他说要养你,多半是剩饭
这种审查既是针对朋友网友身边人的“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也更不会放过对自己的规训:纷纷求momo大军骂醒自己,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清醒,保持自由!
在亲密关系全方位被狙击的语境下,很多时候我们对情感的表达就在不知不觉中“失语”了。
不敢再表现出对亲密关系的憧憬渴望、越来越不想分享恋爱日常、怕被粗暴地理解为“恋爱脑”、会对感觉深深的羞耻……
小心翼翼,不敢付出,逐渐失语,时刻警惕,如履薄冰。
为了捍卫个人自由,并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模版的稳定扩张,“单身”早就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生活选择和非婚恋状态的单纯意味,有时甚至是压制我们选择和行为。
03.
拒绝绑架,相对自由
一切让你开心的、愉悦的、自由的....一切你想要的、好的、坏的,都是好东西。
——电影《好东西》
不管是在“单身”被社会法律压制还是推向更高自由的时代,在选择单身还是亲密关系上从来就没有一个全世界都在大声告诉你的唯一路径和答案。
当我们开始思考身边和时代话语背后更宽阔的脉络,当我们开始能够去以这份思考给到自己拒绝路径依赖:或许,我们就抓住了那份相对自由。
苏成捷教授的《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关于性秩序传统变迁规律的研究,也提供了一个我们能够以史为鉴地捕捉“单身”被塑造出不同样貌的底层逻辑。
他通过探讨中华帝国晚期对性行为和性观念的规制与引导,用比较史的眼光对性行为管制、寡妇守贞、“光棍例”、“卖娼”等问题进行分析。
在此书附赠的Xmind思维导图中,你也可以看到这位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教授如何在对清代主流话语和刻板印象的反思中,抓住关键论题并形成打开思考社会的新思路,实现自己的步步探寻与思索。
同时,每位读者亦是我们同行的思考者。在书中的思维导图上,你可以围绕“光棍”这个清朝法律话语中的新角色,尝试产出一份自己在现代语境下的思考。
更多性秩序变迁研究书单推荐
↓下滑查看↓
《恋恋红尘:明清江南的城市、欲望和生活》
书评人@春卷:
作者通过文人名士、秦淮佳人、普通女子的视角,勾勒了一幅活色生香的江南城市社会生活图景,男女欲望也启发了很多思考,比如一些情歌传唱的背后,是压抑还是反抗还是就是真实的放大呢?正如李孝悌老师所说:“生活史的研究看似细琐,却往往能够提供一个完整的横切面和统合点,来重新架构一套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风貌。
《单身女性的时代:我的孤单,我的自我》
译者@薛轲荐语:
单身和女性两个词放在一起,总显得有一点特别,人们看到“单身女性”,第一时间的想法也不尽相同。女性永远应该首先选择自己,把自己放在首位,为自己铸就一条了不起的人生道路,我们有责任尊重千千万万人为今天女性地位所作出的努力,敬仰她们为我们打破的障碍,只有承认女性是平等和独立的个体时,我们才能使我们的家庭,制度以及社会契约更加强大。
《妇女、家庭与法律实践:清代以来的法律社会史》
书评人@海的北风:
女性从物格属性至人格属性的跨越确实反映了文明的演进,也不失为稳定政权的一颗良果。保护妇女权益不应只是口号,社会问题并无一剂良方即可解决,家庭的建构也绝非一纸合同,高喊各个阶段的政治正确的话语并套用无异于制造悲剧,而在传统道德观念与纯粹个体主义的来回较量中取平衡,扩大选择权框架与具体分析相结合,在现实环境中不断调整应对之策更优。
分享一个你认为的“好东西”
评论区抽取 2 个走心留言
获得附Xmind思维导图的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
Xmind,一款超级酷的全功能思维导图和头脑风暴软件,思维导图领域的独特先行者。Xmind提供多种思维导图结构,颜值还高到离谱。死磕思维导图的18年来,每天965按时下班喊着放过自己,竟然还常年排名 Mac/iOS App Store 效率榜单前列,多次获得 App Store 推荐。没错,这就是Xmind。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86年11月18日在中国广西桂林市成立,作为全国首批转企试点的高校出版社,于2009年6月28日正式成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以下简称出版社集团),成为广西首家出版集团和中国首家地方大学出版社集团。
大学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学术图书出版品牌,以“始于问而终于明”为理念,以“守望学术的视界”为宗旨,致力于以文史哲为主体的学术图书出版,倡导以问题意识为核心,弘扬学术情怀与人文精神。
这里是Xmind一个有、东西的新栏目,我们一起深度阅读、搞点知识、剖剖脑袋…最重要的是,通过摘取新知带来“爽感”。每月一场的颅内party,跳场大脑摇摆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