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自2020年教育部组织研究制定并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来,全国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劳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自2022年起,已开展三余次劳动教育专题活动,将劳动教育作为平时的表现评价和学段的综合评价依据,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近日,华珠经济管理学院联合学生工作处和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开展以“五谷丰登、耕读悟道”为主题的劳动教育教学活动,200余名学生参与,活动内容包括徒步行走、学习乡村振兴课程、动手实践做农活,以及入户调研等环节。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邵璐霞、学生处综合素质教研室主任钟彩英,以及经济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参与劳动教育活动。本次劳动教育实践,犹如一场精神的洗礼,学生们在田间挥汗如雨的同时,也在心中播下了尊重自然、热爱劳动、关注社会的种子。
育人价值: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
高校以劳动教育课程为载体来培养人才,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其本质是实现立德树人。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建设的生力军,在“五育并举”的教育背景下,切实强化劳动教育,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健康身心、提升素质、展现个性。虽然通往工匠小镇的路途遥远,行程辛苦,但是没有磨灭大家的热情,全体师生精神饱满,意志坚定。
礼堂内,邵璐霞书记作本次劳动教育开班致辞。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非遗文化,了解从化乡村文化发展史,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乡村土地,用双手兴农助农,担起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追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
罗洞工匠小镇麦俊辉经理为同学们带来“工匠小镇产业发展主题课”。他以从化乡村的发展为切入点,详细讲解工匠小镇的发展历程,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聆听,感受颇丰。
文化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
罗洞工匠小镇的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非遗漆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核,并现场展示了漆扇的制作手法。大家随即选择自己心仪的团扇形状,将中意的颜料滴入以漆作笔,以水为墨,以扇为纸,绘就每个人心中的理想蓝图,收获独一无二的非遗体验。在扇画体验活动中,学生分为A、B两组,轮流体验非遗漆扇的制作。清水中,以不同的入水手法得到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漆扇,制作过程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与“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乐趣。漆扇仿佛此次行程“画龙点睛”之笔,点缀乡村振兴之路,让非遗走近校园,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弘扬。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劳动技艺的认识和传承,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社会价值: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高校课程优化的必然要求
劳动最自豪,劳动者最幸福。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应当继承奋斗的传统,以实际行动支撑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通过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并在实践中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创造才能。此次劳动教育设有动手做农活环节——挖沙葛。沙葛深埋地下,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纷纷带上工具,来到田间地头,用铁锹在松软的土地中翻找沙葛。短短半小时的劳作,有的学生就已大汗淋漓、纷纷感叹农民的不易。用动态的、生动的实践代替静态的课堂教学,同学们更深刻地体会乡村振兴战略对中国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延续乡村振兴传承三农精神
本次劳动教育增设了调研环节。调研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分批次进入种植户、养殖户、农庄户、非遗传承人和供销社开展调研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现状、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情况,以及农产品销售模式等信息。通过访谈,既感受到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了解了乡村振兴面临的基础设施、农产品销售渠道等困难。调研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现状、探讨未来发展路径的重要平台,激发青年学生对乡村的关注与思考,立志到广阔的乡村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学生们纷纷表示,将会把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劳动砥砺心智,实践促进成长
耕读悟道教研活动不仅是劳动体验,更是对中华儿女勤于劳动、热爱劳动这一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发扬。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开展劳动教育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题中之义,劳动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校新青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劳动教育不仅是青年学生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课,更是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作贡献迈出的“第一步”。华珠经济管理学院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面对挑战,不断克服困难,努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今后,学院将继续通过劳动教育创新,使学生们把这种精神带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以真实的热情关注“三农”发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