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艺辉导演的电影《好东西》上映9天,票房3.37亿,猫眼票房预测6.8亿,直冲7亿。
豆瓣上已经有超过40万人评分,9.1分,成为最近社交网络上的热门电影。
《好东西》的口碑这么好,除了电影质量抗打,还因为它做对了一点。
电影的受众精准地定位在了正在觉醒中的广大女性群体,拍在了女性观众的心趴上。
影片主角正是三位女性角色,代表理想中年女性的王铁梅,代表年轻女性的小叶,以及代表新时代小孩的王茉莉。
就像电影中的小叶会崇拜王铁梅,现实中很多女性也对王铁梅投射内心对于独立强大的渴望。
王铁梅身上拥有现时代独立女性的那些优良特质,内核稳定,经济独立,有思想有才华,出门能驰骋职场激扬文字,回家能家务小孩一把抓。
她不需要依附于男人,她是自己的主人,这样的女人是非常有魅力的。
王铁梅真实,生动,有生命力,她是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而不是理想化的悬浮的角色。
她同样遭遇现实生活的困境,时代变化及网络发展带来的纸媒行业的凋零,昔日风光无限的新闻调查记者也面临失业。
王铁梅曾经怀抱新闻理想,写下过许多深度报道,她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过,坚守过。
面临行业的巨变,王铁梅能屈能伸,为了家庭生计,她坦然接受自媒体工作,虽然第一次直播带货忍不住用书本掩面,但工作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王铁梅永远忙碌,永远战斗在第一线,无论是职场还是家庭,她都义不容辞,投身其中,风风火火,踏实热烈。
小叶恰恰是一个有着与王铁梅截然不同个性的女孩。
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女孩,背后都会有一个不堪回首的原生家庭。
母亲对她的PUA打压式教育,从小没有一句夸奖的话,造就了她现在软弱讨好的性格。
她会因为房东对她说一些好话,时而给她一点恩惠,而甘愿每月多付2000块房租。
别人一生气,她马上气焰弱下来道歉不止。
就连谈恋爱,她也是情愿倒贴,明明自己是感情认真的人,当发现对方其实没那么认真,为了不造成对方的困扰,便假装自己也是玩玩。
但小叶同时又是一个非常通透的人,她承认自己是恋爱脑,但恋爱脑怎么了,谈恋爱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快乐的吗?快乐就好。
遇到王铁梅母女之后,小叶仿佛遇到了她灵魂里最缺失的那部分,这一对母女双双都在治愈着小叶。
与小叶相比,王茉莉的童年简直就是天堂,她从小就是被夸着长大的,王铁梅随时随处大小夸,夸得王茉莉都有点不相信了。
在父母的赞美与夸奖声中长大的小孩,遇到被谩骂打压着长大的小叶,她用自己的天真纯粹治愈着小叶,成了小叶最好的朋友。
王茉莉人虽小,却是个人间清醒,在9岁的年纪,就已经想明白,决定“我不再幻想”。
这恐怕是很多成年人都还没有做到的事情,认清现实,放弃幻想,是需要智慧与定力的。
当一个人充满了太多的妄念,其实是有害无益的,反而是那些早早认清现实、去除了多余的妄念的人,能够在迷雾之中拨云见日,走得更远。
王茉莉看上去有点丧,没有像很多同龄人那般发展个特长,不知道要学什么,后来终于决定学习做鼓手,第一次上台前,紧张了,躲起来迟迟不肯出来。
面对这个状况,王铁梅与小叶这两位女性的教育方式太有爱了,她们既不讲大道理,也不逼小孩,只是与她说话沟通,缓解她的紧张焦虑,而且给了小孩最大的宽容度,告诉她如果真的不愿意上台演出,那就不去了,没什么大不了。
对于王茉莉,她们有着十足的耐心,且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尊重,由她自己来决定今天要不要上台演出。
从小被身边的重要养育者如此细腻、耐心、尊重、温柔对待的小孩,相信她长大之后,怎么都不会过得差。
在前段时间上映的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中,有这么一句振聋发聩的台词,儿子继承财产,女儿继承癌症。
但看了《好东西》,我想说,女儿继承母亲的阅读习惯与精神世界。
小马喜欢王铁梅,他在与前夫哥“雄竞”的时候脱口而出:我读过王铁梅所有的新闻报道。
小马读过王铁梅所有的新闻报道是假,王茉莉读过母亲所有的新闻报道才是真的。
经历过在大型舞台的乐队演出,王茉莉发现她还是更适合当个观众,而她真正喜欢的,还是阅读和写作,那是受王铁梅耳熏目染的。
片尾,王茉莉解释她为什么在作文里写“我不再幻想”,她说:“正因为我们足够乐观和自信,才可以直面悲剧。”
王铁梅笑道:“你这都是哪里学的啊?”
王茉莉认真地说:这是你在生我那年的新闻报道里写的句子。
导演讲戏时提到,王铁梅在生了小孩之后,整个人都变得积极乐观了,所以才写下了:“正是因为我们足够乐观和自信,才可以直面悲剧。”
这真是一个完美的闭环。
好的母女关系,是相互滋养的,这个道理放在任何关系中都适用。
好的关系,一定是相互滋养的:我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更好,更好的我反过来又激励着你。
不得不说,《好东西》是对女性观众非常友好的一部电影,不知不觉间它在治愈着我们,治愈着我们或许也曾虚弱、焦虑、不安的内心。
你看,她们在觉醒,她们相互温暖、相互治愈,不再困在规则之中内耗,她们试图跳出来,变得更加坚定,有爱,有力量。
全文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