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快点儿!"我催促道,"再不走天就黑了。"

弟弟气喘吁吁地跟在我身后,小脸因为奔跑而涨得通红。

我们的脚步虽然沉重,眼中却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这一趟,我们要去大伯家借10斤米,为了家里那个日渐消瘦的身影……

01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粒米都显得弥足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我们这样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家庭来说,白米饭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因病卧床,全家的重担落在了12岁的我和8岁的弟弟小河身上。

那天,我们兄弟俩踏上了一段不寻常的借米之旅,却不知这趟旅程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转折。

1978年的夏天,骄阳似火,蝉鸣聒噪。

我们家的老屋坐落在半山腰上,四周是连绵起伏的丘陵,一眼望去,尽是红薯和玉米的绿色海洋。

这里的土地贫瘠,很少有人种水稻,大米成了稀罕物。

我和小河每天要走十里山路去镇上的小学上学。

学校的伙食很差,往往一顿饭就是稀粥配咸菜,我们兄弟俩常常饿着肚子回家。

有一次,我们在厨房里发现了半碗剩米饭,两人分而食之,狼吞虎咽。

谁知父亲回来看到后,勃然大怒。

"你们这两个馋嘴的猴崽子!那是给你妈留的!她病得吃不下饭,好不容易有点胃口,你们倒给吃了!"父亲气得脸色铁青,抄起扫帚就要打人。

我护着弟弟,低着头一言不发。

我知道父亲是心疼母亲,可我们实在是太饿了。

那香喷喷的米饭,就像是天底下最美味的食物,光是闻着味道就让人垂涎三尺。

自从母亲生病后,家里的日子越发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不得不出去打工挣钱,留下我们兄弟俩照顾母亲。

眼看着母亲一天天消瘦下去,我心里着急,可又无能为力。

这天早上,母亲把我叫到床前,虚弱地说:"小明啊,去你大伯家借点米吧。"

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

大伯家虽然条件好些,但是父亲和大伯因为一些陈年旧事闹得很僵,已经多年不来往了。

我犹豫着说:"妈,要不我去村长家借吧?"

母亲摇摇头:"村长家前几天才借过,这么快又去不好。你大伯再怎么说也是亲戚,不会不管的。"

就这样,我带着弟弟小河,踏上了去大伯家借米的路。

一路上,小河不停地问:"哥,大伯会借给我们米吗?"

我故作镇定地回答:"放心吧,肯定会的。"其实我心里也没底,生怕大伯家会把我们赶出来。

到了大伯家,出乎意料的是,伯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看到我们兄弟俩瘦得皮包骨头的样子,伯娘心疼地说:"哎呀,你们这是饿成什么样子了?快进来坐。"

伯娘拿出饼干和糖果招待我们,还煮了一大锅稀饭。

我和小河狼吞虎咽,吃得肚子溜圆。小河单纯地问:"伯娘,这么好吃的东西,为什么爸爸不来找大伯呢?"

伯娘叹了口气,没有回答。

她悄悄地往我们的布袋里装了10斤大米,还塞了一些饼干,叮嘱我们路上饿了就吃。

"你们快走吧,别让你大伯看见了。"伯娘催促道,"要是他问起,就说是我借的。"

我和小河背着沉甸甸的布袋,像获得了珍宝一般,飞快地往家跑。

路上,小河忍不住打开袋子,掏出一块饼干就要吃。

"别吃!"我一把夺过饼干,"这是伯娘特意给咱们的,要省着点儿。"

"可是我饿了。"小河委屈地说。

我看了看四周,确定没人,才小心翼翼地掰下一小块饼干给弟弟。"就吃这么多,剩下的留着回家给妈吃。"

02

天色渐暗,我们加快了脚步。

突然,小河绊了一跤,布袋里的米洒出来一些。

我心急如焚,赶紧把米一粒粒拾起来装好。

"对不起,哥。"小河哭丧着脸说。

我安慰道:"没事,咱们捡干净就行。"

终于到家时,天已经完全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强撑着坐起来,欣喜地看着我们带回来的米。"真是好孩子,快让妈看看借了多少。"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布袋,母亲颤抖着手抚摸着米粒,突然泪如雨下。

"妈,你怎么了?是不是米不够?"我慌了神。

母亲摇摇头,泣不成声:"不是,不是的。这米……这米……"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我和小河吓得面如土色,以为是大伯追来了。可推门进来的,竟是许久未归的父亲!

"爸!"我们兄弟俩惊喜地叫道。

父亲看到桌上的米袋,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这米是从哪来的?"

我战战兢兢地说:"是、是大伯家借的。"

父亲的表情变得更加阴沉,就在我以为要挨打时,母亲突然开口了:

"老王,你别怪孩子们。这米……这米是你大哥家的。"

父亲愣住了,我和小河也惊讶地看着母亲。

母亲擦了擦眼泪,缓缓说道:"这米袋子上有一个补丁,是我年轻时给你大哥缝的。没想到,这么多年了,他们还留着。"

屋子里一片寂静,只有母亲的抽泣声。父亲的表情逐渐柔和下来,他走到床前,轻轻抱住了母亲。

"对不起,是我太固执了。"父亲哽咽着说。

我和小河面面相觑,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但我们知道,这袋米不仅填饱了我们的肚子,还修复了一段破碎的亲情。

从那天起,我们家的生活有了转机。

父亲和大伯重归于好,两家人经常来往。

母亲的病情也慢慢好转,家里的餐桌上终于有了香喷喷的白米饭。

03

但生活并非从此就一帆风顺。随着我和小河渐渐长大,家里的开支也越来越大。

上初中后,我们需要交更多的学费,买更多的书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父亲和大伯的关系修复了,但我们依然不愿意经常去借钱借米。

我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去村里的砖窑帮工,小河则在放学后去邻居家帮忙割草、喂猪。

我们兄弟俩互相鼓励,坚持学习,期望有朝一日能够改变家里的处境。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发现院子里停着一辆摩托车。

走进屋里,看到一个穿着体面的中年男子正和父母聊天。

"小明回来啦!"母亲笑着招呼我,"这是你李叔叔,镇上化肥厂的厂长。"

李叔叔上下打量了我一番,笑着说:"小伙子不错,听说你学习成绩很好?"

我不好意思地点点头。父亲接过话头:"李厂长,你刚才说的事……"

李叔叔正色道:"对,我们厂里需要招一批年轻人。如果小明愿意,高中毕业后可以直接来厂里工作。不仅有稳定的工资,还能学到技术。"

这个消息对我们全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有了稳定的工作,不仅能够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还能供小河继续上学。

然而,就在我即将答应的时候,母亲却拉住了我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