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增艾滋病130万:防治形势与挑战
近期,一则令人揪心的数据引发全球关注:2024年11月26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新增约130万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尽管相较过往,这已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新增病例最少的一年,可艾滋病在全球范围依旧如顽固“阴霾”,防治之路荆棘丛生。
艾滋病基础科普: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HIV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引发的严重传染病。
HIV主要侵袭人体免疫系统里的CD4+T淋巴细胞,持续破坏人体免疫防线,让患者逐渐丧失抵御各类病菌、病毒侵袭的能力,进而罹患各种严重感染与肿瘤。
其传播途径相对明确,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这在全球感染案例里占比颇高,像无保护的同性、异性性行为都暗藏风险;血液传播,涵盖共用注射器吸毒、输入含HIV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污染的医疗器械等;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及产后哺乳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日常普通社交接触,诸如握手、拥抱、共用餐具、蚊虫叮咬等,并不会导致HIV传播,公众无需过度恐慌。
从地域维度审视,情况不容乐观。至少28个国家新增感染者数量逆势上扬,中东和北非、东欧和中亚以及拉丁美洲等地区,艾滋病新发感染率似脱缰野马,持续攀升。
聚焦非洲东部和南部至少22个国家,数据显示15岁至24岁年轻女性群体深陷“重灾区”,感染人数竟是同年龄段男性的3倍,日均570名该年龄段年轻女性被病毒缠上,背后折射出性别不平等下,女童与妇女在获取健康防护、性教育等资源匮乏,面临更高感染风险。
诊疗现状同样喜忧参半。2023年全球有近3100万名感染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正因如此,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降至2004年高峰后的最低谷,计63万人。可与之相悖的是,全球仍有930万人因种种缘由,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失之交臂,得不到有效医治,全球HIV感染者总数约3990万,较2022年新增90万“成员”。
防治进程阻碍重重。一方面,部分地区对性工作者、男同性恋等边缘化群体存在污名化与歧视,像有些社区拒绝为他们提供防艾检测与治疗服务,致使重点人群在全球新感染者占比从2010年45%升至当下55%。
另一方面,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暴露前预防工作如蜗牛爬行,进展缓慢,那些吸毒者、性活跃且多伴侣人群等高风险群体,预防服务覆盖率常不足50%。
面对如此困局,各国亟需破局之策。资源投入要加码,政府、慈善组织等多方协同,充实防艾资金池;防控机构、医疗机构与社会组织应携手,强化对重点人群干预,定制多元防艾方案;宣传科普更不能缺位,利用线上线下渠道普及防艾知识,倡导安全套使用等安全性行为,提升血液安全保护意识。
我国在防艾战线亦有坚守与挑战。成果上,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门诊已在31个省份“扎根”,达924家,为高危暴露人群及时阻断病毒传播筑牢防线。但部分人群主动检测意愿低迷、老年群体防艾健康教育效果欠佳等问题犹存。
总之,艾滋病防治是场全球“马拉松”,虽有阶段性小胜,可距2030年终结这一公共卫生威胁目标尚远,各国唯有并肩作战、精研策略、消除歧视,才有望迎来胜利曙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