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韶山毛主席故居
在韶山毛主席故居里,陈列着毛主席的一本本账本。
这些账本上的账目,是毛主席在世最后近10年间的,是由毛主席的最后一任“管家”吴连登记载的,毛主席的账本为“一号账”。
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工资级别都定为一级,大约600元。
到了60年代初,国家进入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期,粮食和副食都紧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毛主席决心与人民同舟共济,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工资连降两级,成了三级,而三级的工资明显减少,是每月404.8元。
这个数字,直到1976年毛主席去世,再没有变过。
而毛主席的衣食住行等各项开支,都要从自己的工资里支出,就连去人民大会堂开会,喝一杯茶毛主席都坚持要自己付茶钱,因此,毛主席的工资常常是入不敷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月光族”。
各项基本开支就花去毛主席工资的四分之三
吴连登是掌管毛主席工资的“小管家”。
这之前,吴连登只是江苏盐城一家招待所的服务员。但是,他爱岗敬业,能把这不起眼的工作做得风生水起,许多来江苏盐城视察的上级领导,都体验过他细致入微的服务,都对他赞不绝口,也常常将他的工作经验对外宣传,久而久之,吴连登的名气不胫而走。
1964年,吴连登接到了上级的通知,让他收拾东西进京。没有告知他具体任务,也不允许他打问,而且还要求他保密。他心里装着一肚子疑问进了中南海,见到了毛主席,从此,就成了毛主席身边的“管家”。
毛主席和吴连登
毛主席的工资都由吴连登掌管,每一笔开销,也都由他记下来。每月快到开工资的日子,吴连登就数着日子盼着,因为所剩无几,眼看就难以支撑了。
终于领到毛主席的工资了,吴连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郑重其事地数出10元钱,把毛主席每月的党费上交了。
毛主席知道吴连登办事很细心,井井有条,可有的时候,毛主席还会习惯性地提醒吴连登交党费,担心吴连登因事情多难免会忘记了,毛主席会问:“党费交了没有?”
吴连登赶忙回答说:“主席,我领了工资第一项开支就是交党费。”毛主席听吴连登这样说,才放下心来。
接着,吴连登又会拿出一部分钱,去缴纳房费、水费、电费和家具费。交前三项费用还可以理解,怎么还交家具费呢?
原来,毛主席一向觉得吃的、用的、穿的、住的,都来自于国家和人民。而他是个彻底的无产者,一生没有自己的财产,桌椅板凳、床、沙发、地毯……家里的一应家具,都是从中央警卫处租来的,每一件都登记注册过,每月都要交84元的租金。
冬天到了供暖期,每月还要交20元的取暖费,这又是一笔固定的开支。
接下来就是一些日常的柴米油盐的开支了,这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支出。毛主席饮食非常简单,一家人用餐标准最多是四菜一汤。毛主席常年都是一天两餐,早餐往往就是一碗开水煮麦片粥。正餐呢,也并非大鱼大肉,而是荤素搭配,而且毛主席一再叮嘱每样要少做,做多了毛主席就要批评吴连登,说“吃不了浪费”。
每顿饭,毛主席都要把碗饭里的饭吃干净,即使饭粒掉在桌子上了,也都捡起来放进嘴里。关于这个,还有一件事:
有一次,吴连登看到毛主席用手从饭桌上捡起饭粒,正要往嘴里送时,连忙叫了声“主席”。
主席回过头问:怎么了?你是不是看我在捡饭粒啊?
吴连登忙说:“是,主席,掉桌子上的饭粒不卫生,不要了。”
主席说:
“这不是几颗饭粒的问题,是对农民的感情,农民苦啊,农民种粮食不容易啊,我们不能浪费,要提倡节约粮食,就是有了也不能浪费。”
吴连登的脸红了,从此后,他也受毛主席影响,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
毛主席在饮食上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不但如此,甚至可以说是很随意,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好养活”。他喜欢吃糙米杂粮,玉米和红薯,是他的最爱,饭桌上经常可见这些东西。
这可能与他在战争年代常吃这些东西有关,他的身体早已适应了,而且这些东西里也有往昔岁月的影子吧。
有一天,是个节日,吴连登安排了一些山珍海味,想给毛主席打打牙祭。毛主席见状,皱了皱眉头,说道:
“我吃的这个四菜一汤就很好了。现在还有很多老百姓吃不饱肚子,我不吃这些东西,什么时候老百姓吃上了,什么时候再给我吃。我没有说话,不允许你们再做。”
时间一长,饭食总是这样简单,工作人员也都看不下去了,有时会劝说毛主席饮食改善一些,吃点好的,可毛主席总是不以为意,跟他们说:
“我吃这样的饭就很好了。要是中国老百姓今天都能吃上这样的饭,我就满足了。”
尽管如此俭省,毛主席的伙食费平均每月支出最少也需100元,有时会超出来,超出来的部分往往是家中有客人来。
但即使是有客人上门,也不能随意加菜,毛主席对家中来客的招待饭也有一个特定的标准:来一位客人加一个菜,如来两位客人就加两个菜,两三位客人就加三个菜。
但也绝不是以此类推,毛主席对吴连登说:加三个菜就够了,如果不够,我再告诉你。我们要吃饱饭别浪费。而且,毛主席还嘱咐吴连登盛饭时不要多盛,不够时再盛一次,总之,是本着不能浪费的原则。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毛主席请客。毛主席偶尔请一次客,往往也不会兴师动众,只是加几盘家乡特色菜而已。
毛主席几乎没有特意宴请过共产党的各级干部,不过也有例外的时候,而这种例外也是屈指可数。
一次,在中南海丰泽园毛主席的住处,党和国家领导人开会至深夜,大家的肚子也都饿了。毛主席就对这些多年出生入死的老战友热情地招呼道:“今天会开晚了,我请大家吃饭——面条一碗。”
中南海丰泽园
听到毛主席发话,吴连登赶忙下去张罗,不一会儿,一碗碗热腾腾的炸酱面还有打卤面就端了上来。
大家边吃边开会,吸溜吸溜的吃面声,和大家的讨论发言声交织在一起,好不热闹。
而这顿饭钱,吴连登不用去向毛主席请示就知道,是记在毛主席账上的。
以上的开支,就已经花去毛主席工资的一半了。而花钱处,还远不止于此……
毛主席女儿李敏、李讷、侄儿毛远新以及江青的姐姐李云露等人的生活费,毛主席都要负担,开始是每人每月15元,后来加到了20元,再后来成了30元。四个人的费用,加一起就是120元。这些费用,毛主席也时常嘱咐吴连登按时支付,说“不要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上述这些开支,就已经超过了300元,占去毛主席工资的四分之三了,这还不包括两项“重头戏”。
毛主席与李敏、李讷、毛远新在中南海
毛主席的烟钱和茶钱,是重量级花费
这两项堪称重量级的花费就是:烟钱和茶钱。
我们在一些战争题材的影片或者连续剧里,都能看到毛主席在看书、思考问题,或者开会的时候,手里总是会有一根烟。抽烟的这个习惯,到最后越来越厉害,一般每天都要抽两三盒熊猫牌香烟。
晚年的毛主席患上了白内障,身体也每况愈下,再加上身边缺少亲近的人,毛主席显得很孤独。他时常抽烟,或许也是他排遣孤独的一种方式吧?
还有一个就是,与毛主席的起居习惯有关,他一般是晚睡晚起。通常下午一两点钟起床,然后一碗开水煮麦片粥,就算作“早餐;晚上9点—12点,家家户户关灯入睡时,正是他的“午饭”时间;清晨6点左右,是他的“晚饭”时间。
也就是说,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正是毛主席的学习和工作时间,他一根接一根抽烟提神,以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这样一来,每月烟钱差不多就近百元,这在当时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后来,医生看到毛主席因抽烟导致气管发炎时常咳嗽,就建议他少抽烟或者不抽烟。可是,做到这一点,对于毛主席来说,真的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他已经抽了几十年了。但是,毛主席最终还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力,于1975年,将抽了半个世纪的烟戒掉了。
毛主席喝茶,也跟抽烟一样,数量有点惊人,每个月的茶叶消费是一至二斤,大约花费是30多元。
毛主席有喝隔夜茶的习惯,每天临睡前的那杯茶都要留一半,等到起床后兑上开水接着再喝,天天如此,无一例外。
吴连登担心喝隔夜茶对身体有害处,提醒过毛主席,但不知毛主席是出于一种习惯,还是为了节省,他把吴连登的提醒抛之脑后,照喝不误。
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或者是外地,都用自己的茶叶泡茶喝,所以,吴连登随身带着毛主席的茶叶。有时候忘记了,吴连登就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照价付钱,即使小到1角钱,也要去付账。
这是真事,一点都不夸张,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喝了一杯茶,他就嘱咐吴连登从他的工资里扣去了1角钱。
这就是领袖风采,他的行动无声的影响和感召着中南海里的其他中央领导,每次中央领导开会,也有一些领导自己随身带茶叶,或者有钱的交1角钱,没带钱的写个欠条,回头再补交。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现在一些“烟酒基本靠送,吃喝基本靠请,工资基本不动”的所谓干部看来,会觉得小题大做,他们的内心,在毛主席的磊落胸襟面前,显得是多么的腐败不堪啊!
毛主席连续10年,给章士钊还钱
除去必需的开支外,毛主席还会有一些额外的花销,比如,子女因为有事派了公车,毛主席也坚持照章付费;偶尔还要招待一些民主人士、故旧老友,以及父老乡亲,而所支出的饭费、车费、住宿费等,也都由毛主席支付,这些钱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另外还有一个开销,那就是孩子们的零花钱。当然,毛主席一直教育孩子们要勤俭节约,要多注重意识形态的修养,培养优良的品德,而不要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
这里所说的零花钱,是指孩子们合理的精神生活所需要支出的钱。比如孩子们想去游泳,需要2角钱,毛主席会答应孩子们的请求;孩子们想买书了,要几角钱,毛主席也会给;孩子们参加春游,要几角钱,毛主席照给。
这里有一个故事。一次,李讷放学骑自行车回家,路过电影院,看到电影院门口的海报上说有外国电影要上演,电影票2角钱。
李讷特别想看外国电影,可一摸口袋,发现没带钱,回去拿钱也来不及了。
服务员知道李讷是毛主席的女儿,就想让她进去,对她说:“你进去吧,多一个少一个没关系的。”
可是李讷竟谢绝了,她写了个欠条交给服务员,这才进去看的电影。第二天,她上学的时候,把所欠的2角钱还上了。
而李讷这样做的背后,离不开毛主席的教育和以身作则。
毛主席与女儿李讷在中南海散步
一项一项地支出后,毛主席的工资就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了,尽管这里省那里省,最后每个月的工资还是几乎花得一干二净,吴连登掌管的毛主席的账目上几乎是月月赤字。没有办法,吴连登只好过一段时间就给毛主席写个简单的收支情况报告,一五一十地向毛主席汇报。
毛主席只要一见吴连登拿着账本来了,就知道财物又紧张了,他哪里顾得上把脑子花在这上头,总是习惯性地挥挥手,示意吴连登不用说了,然后在报告上画个圈,批准从他的稿费中取出一万元补贴家用。
说起毛主席的稿费,有120多万元,那是海外出版他的著作时所付的,归中央办公厅“特会室”统一管理。
可是,毛主席常说:稿费来自于人民,就得用于人民。因此,他的稿费除了不得已的家用外,多是用于帮助别人,只有这样,他才觉得用对了地方。
比如说,毛主席每年的那一笔较大的固定的开支,是用到他的稿费的,这与章士钊有关。
章士钊
当年毛主席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遇到了大难题:缺钱,毛主席决定向章士钊求助。
章士钊痛快地答应下来,随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向商界名流募捐,筹集到两万块银元,全都交给了毛主席。
当时的两万块银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毛主席将那两万块银元一部分用于资助赴法学子,一部分用于湖南革命活动。
1963年,毛主席得知章士钊生活困难,就从稿费中拿出两千块,派人给章士钊送过去。
章士钊很是感动,当初他交给毛主席两万块银元的时候,根本就没想过要毛主席还钱,况且,那笔钱是他募集来的。
以后每年春节前,毛主席都要派秘书前往章府还钱,整整十年,每年两千。
十年过后,毛主席原本还想以归还利息的名义继续送钱,可惜章士钊不幸病故。
吴连登这个红管家,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12年,对毛主席的晚年生活十分了解,尤其对毛主席的账目知道得一清二楚。
他后来在一次演讲中,开诚布公地说:
“在中国任何一家银行,毛主席都没有存款;在中国任何一个储蓄所,都没有毛主席一分钱存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毛主席一分钱存款。如果有人说有,那准是一种谣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