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朱老总已74岁高龄,在阔别故乡51年后,终于重新回来了。
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回乡之旅,竟遭遇了两件让人忍俊不禁的事。
正当朱老总与村民交流时,堂弟却站出来,笑着说朱老总的衣着,穿的还不如县干部咧。
究竟是怎样的装扮,竟让朱老总遭到村民的笑谈,那他是怎样回应呢?
他回到了故乡,却不认得自己的家,简直是自己人不认得自己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朱老总生平最后一次回乡,又遇到了哪些人,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如果您也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呀。
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朱老总被任命为解放军的总司令,并在六年后的授衔仪式时,成为十大元帅之首。
即便地位显赫,朱老总从不自满,反而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身作则,成为大家的榜样。
共产主义者应该是无私的人。
他这样强调,也这样身体力行,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做人民的公仆,不以官位为荣,体现了人民之将的风范。
1960年3月,朱老总进行工作视察,在行程的最后一站,决定顺道访问自己的故乡。
这便是仪陇县马鞍场,是他离乡51年后,仍然挂念的故乡。
朱老总的工作事务繁忙,即便这次时隔半个世纪后的回乡,也是借着四处考察民情的机会,才终于得以成行。
春光明媚的三月,朱老总和夫人康克清乘坐轿车抵达了仪陇。
朱老总的心情很复杂,既感到兴奋又紧张,还带着些许沉重。
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和艰难的民生状况,尽管革命已经胜利,但群众仍然面临饥饿,这让他感到深深的愧疚。
一进入县城,他看向道路两旁,发现挤满了热情的乡亲,都在敲锣打鼓,高举的横幅上面写着:
热烈欢迎朱委员长回家!
朱老总感到有些不悦,因为他之前明确指示过,不需要这样的活动,只需几名干部来汇报工作。
旁边的县长解释说,这真不是他们的安排,是乡亲们盼了他几十年,今天他终于回来了,所以自发组织的。
眼看乡亲们热情欢呼,朱老总随即走下车来,向周围的群众致意。
大家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与朱老总交谈,他也耐心地回答了每一个人的问题。
接下来的第一站,应该先去哪里呢?
那自然是前往马鞍场,那是他出生的地方,自然要回到这个地方。
在回去的路上,朱老总先经过了马鞍中学。
校内的师生们纷纷搁置了手中的课本,兴奋地跑出来迎接朱老总。
尽管孩子们从未见过朱老总,但都是听着朱老总的革命事迹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对这位传奇人物怀有浓厚的兴趣。
当他们亲眼见到朱老总时,发现他是一个慈祥老人,外表与乡间常见的老者相似,但又透露出非凡的气度和豪放。
在孩子们包围中,朱老总向食堂走去,边走边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
当得知孩子们生活艰苦时,朱老总紧锁眉头,严肃地告诉当地领导:
孩子们正在成长,学习辛苦需要动脑筋,必须想尽办法,确保生活补助及时发放,别让孩子们参加太繁重的农业活动。
在准备晚餐时,朱老总再次特别提醒,一定要保持简单朴素,毕竟他当自己是普通老兵,能吃到家乡家常菜就很满足。
其实,当地干部得知朱老总要回来,便提前准备了四川腊肉,并且从嘉陵江捕获了一条大团鱼,打算准备丰盛的宴席。
当地干部深知朱老总作风,因此只准备青菜、鱼腥草、红薯等简单食物,朱老总吃得很开心,一直称赞家乡饭菜美味。
当朱老总拿起红薯,直接连皮都吃下时,有人好奇地问,为何不剥皮就吃呢?
朱老总笑着回答,过去日子苦,一直是连皮吃的,丢掉皮太可惜了。
众人听到这话,想起朱老总参加革命,为新中国作出的贡献,不禁愈发敬佩。
尽管饭桌上菜肴简单,朱老总仍然感慨万千,意识到即使这样的饭菜,许多中国百姓也难以享用。
实际上,朱老总非常喜欢吃肉,特别是家乡的腊肉。
然而,在国家面临困难、民众生活艰辛的时期,他觉得每节省一点资源,都可能意味着更多百姓能多得到一些食物。
晚饭后,朱老总没有休息,而是召集了当地干部举行了一场会议,详细了解了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在掌握初步信息后,朱老总提醒当地干部,必须大力发展副业,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提升农作物生产水平。
提高民众生活质量,这就是干部的的首要任务。
朱老总还鼓励大家,广泛种植桑树、茶树等,强调必须实事求是地推动发展,并在决策时多听取群众意见。
那天晚上,朱老总在马鞍中学留宿,第二天清晨便拄着拐杖,走到操场进行早操锻炼。
尽管已经古稀之年,朱老总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不减,做操时动作标准有力。
他早餐仅吃了一个馒头、一碟泡菜和一碗稀粥,随后在干部的陪同下离开学校,开始对马鞍场的巡视工作。
在巡视途中,朱老总偶遇了堂弟朱代良。
朱老总当时穿着朴素的制服,脚踩着半新不旧的皮鞋,看起来很普通。
朱代良见状开玩笑说:“你这老总,回家怎么穿得这么朴素?你的打扮还不如县里干部呢!”
朱老总听了之后,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回答:
“我这身衣服挺好的!只要不冷就行了,我不求衣锦还乡,只希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朱老总又走访了各家各户,发现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但仍然十分艰苦,感到非常难过,深深地叹了口气说:
“我们的国家目前还很穷,不能过分讲究吃穿的。”
朱老总走了会后,直接走进一户人家,因为他对这户印象深刻,小时候读书时常把斗笠留在这里,给他们带来不少麻烦。
尽管岁月流逝,这座老房子依旧矗立。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走出来,仔细打量朱老总好一会儿,才认出眼前拄拐杖的老人,竟然是当年常来她家的小朱德。
老太太激动站起身来,想要向朱老总鞠躬,但朱老总立刻扶住了她,连声说:“我怎么敢受你一拜呢?”
两人谈起往昔的时光,老太太不禁泪流满面。
当她得知朱老总即将离开时,急忙挽留他,希望他能留在家中用餐。
朱老总微笑着安慰道,他目前还有公务在身,下次有机会一定来老人家的家吃饭。
然而,那次离别竟成了永别,朱老总再也没有回到他的故乡。
这一路走走停停,他到了一座宏伟砖瓦建筑前,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这是朱老总童年时居住过的房屋。
朱老总却连连摇头,说自己小时候从未住过如此豪华的房子。
一位干部解释道,这所房子是在朱老总寄钱回家后建造的,因此朱老总本人也未曾见过。
朱老总沉思片刻,终于想起来了,在革命期间给家里寄过钱,由于他一直未归,自然不知新房子长啥样。
朱老总听后笑着表示:“真是自己人不认得自己家了!”
望着那座砖瓦房,他不禁感慨万千,如果小时候能住在这种房子,除夕夜就不会被地主逼迫的家庭离散,连夜搬家了。
当地干部原本打算,用这所房子举办朱老总的展览,但朱老总听完后连连摇头,建议当地干部用这所房子办一所学校。
朱老总在回忆童年时,最难忘的是他的恩师席国珍先生。
席国珍先生非常欣赏朱老总,勤奋思考和吃苦耐劳的品质,给他起了个学名叫玉阶,寓意希望他像白玉阶梯般洁白无瑕,步步高升。
遗憾的是,半个世纪过去,席国珍已经离世。
朱老总只见到席国珍的后代,便询问起席国珍晚年的情况,得知他曾遭受土豪劣绅的折磨和压榨,最终带着遗憾离世。
朱老总深感悲痛,眼眶湿润,认为像席国珍这样品德高尚的人,不应有如此悲惨的结局。
席国珍的后代邀请他留下小住几日,但朱老总婉拒了邀请,只留下了一张合影,解释说既然已经合影,就相当于在他家留下了足迹。
朱老总在离开席先生家时,依依不舍地回头望了多次,最终才缓缓离去。
他一步三回头,其实既是在向席先生告别,也是在告别自己的青春岁月。
朱老总还拜访了他的另一位老师刘寿川,这次会面成了他们师生之间的最后一次。
巴蜀风情孕育了朱老总,无论他身在何处,始终铭记着自己的故土,惦记着恩师以及在人生旅途中遇见的人。
二十三岁穿上军装,七十四岁回到故乡。
阔别故乡长达半个世纪,朱老总并非不想归来,而是因为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为国家与人民谋福祉。
朱老总的一生传奇,经历无数光辉的时刻,但内心始终朴实无华,这种坚守初心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听到这儿,您有何感想呢,欢迎关注留言评论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