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重庆谈判的桌子上,毛主席和蒋介石坐得对面,局势紧张得像拉满的弓。
蒋介石自信满满,觉得毛主席不过是个草根起家的“嘴皮子”英雄,料定他不能成事。
可谁能想到,毛主席不但全身而退,甚至借此机会翻盘,给蒋介石当头一击。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毛主席有何高招,能在如此危急的局面中安然无恙?
这背后,又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1945年8月29日,为期四十三天的重庆谈判正式开始,在国共谈判的过程中,蒋介石始终包藏祸心,他从最早的想把内战责任推到我党的身上,然后又想把前去谈判的毛主席进行扣押审判,到最后迟迟不愿意让毛主席归来,可以说是用尽了阴险计谋。
然而,最终毛主席不但全身而退了,还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野心。对此,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料定毛泽东不能成事!”
那么,毛主席究竟是如何全身而退的呢?蒋介石又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评价呢?
蒋介石
三封电报,弥天大勇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民主”与“和平”便成为了中国人民最想要的东西,社会各界普遍呼吁国共两党放下争端,共同建立起一个民主联合政府。
彼时,蒋介石尚未完成内战的准备,国军部队普遍在大西南和西北地区驻扎,为了抢占战争胜利的果实,蒋介石一面命令八路军和新四军原地驻守,不得接受日伪军的投降,一面则联合美国人用飞机把国军运送到华北,抢占北方地区的交通要道。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毛主席公开发表了题目为《蒋介石在跳动内战》的文章,指出蒋介石的命令是错误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趁着日本投降之际,暗中准备内战,伺机破坏国家的和平。
毛主席
在阴谋被拆穿以后,蒋介石并没有选择善罢甘休,他开始借着“民主”和“和平”的名义,通电全国邀请毛主席赴重庆谈判。
按照蒋介石的想法,他认为毛主席绝对不会只身犯险,如果毛主席不来的话,蒋介石就可以说是共产党不愿和平谈判,把内战的罪名推到共产党的身上。
如果毛主席来了的话,蒋介石也能在重庆控制毛主席,然后用一些可有可无的官职,来迫使共产党交出军队,最终再消灭掉没有军队的共产党。
蒋介石
同年8月,蒋介石一连给毛主席发送了三封电报,每封电报发出的时候,他都会大张旗鼓地宣传一番,采取一种假意“和谈”的姿态,把国人的舆论压力全部释放到延安方面。
对于蒋介石的阴险企图,我党的许多领导人都已猜到,毕竟早在西安事变的时候,蒋介石就上演过类似的一幕,张学良将军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到南京,结果蒋介石扭身就囚禁了张学良将军。
因此大家一致反对毛主席前往重庆,提出就算是举行国共谈判,也该让周恩来、王若飞等人前往,他们都是我党负责外交的人员,更适合这次重庆谈判之旅。
毛主席
而毛主席为了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拒绝了众人的好意,他笑着说道:“此次前往重庆,我已经做好了要进班房的准备,如果是长期的软禁,那也不用怕,我刚好要在那里办点事。”
“现在苏联红军不入关,美国军队也没有登陆,中国暂时是打不起来的,中国的问题要由我们自己来解决,哪怕和平只有一丝的希望,我党也应该尽力去争取,所以重庆是可以去也必须要去的。”
当然,为了应对突发性的事情,毛主席也做好了一些准备,临行前,毛主席不但让刘少奇同志接替了他的职务,还建议把彭真、陈云两位老党员增补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这样一旦毛主席和周恩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党的中央机关也能顺利的运作起来。
毛主席
1945年8月28日,以毛主席、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正式从延安出发,乘坐专机直接飞往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
在飞机降落以后,毛主席面带微笑地走了下来,他拿着帽子向前来迎接的重庆人民挥手示意,国内的记者媒体闻风而动,大肆报道了毛主席赴重庆谈判的消息。
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写诗称赞毛主席,说他的行为完全是一种“弥天大勇”,绝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蒋介石和毛主席
国共谈判,初谈破裂
对于毛主席的到来,蒋介石和他的国民政府是深感意外的,他们根本没想到毛主席会前来谈判,好在蒋介石及时反映了过来。
在毛主席等人抵达重庆的当天,蒋介石在重庆的林园官邸内举办了盛大的欢迎晚宴,在宴席上面,蒋介石主动向毛主席举杯示意,他称呼毛主席为“润之”,毛主席则称呼他为“蒋委员长”,两人推杯换盏,聊的不亦乐乎。
晚宴结束以后,蒋介石把毛主席、周恩来等人安排到自己的官邸内居住,但是周恩来却拒绝了他的“好意”,打算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下榻,虽然那里的条件比较简陋,可是胜在安全一些。
张治中
彼时,爱国将军张治中得知此事,主动腾出了自己在重庆的住所“桂园”,请求毛主席等人暂住在那里,毛主席等人不忍拒绝张治中的好意,随即也就答应了下来。
为了保护毛主席的安全,张治中还特地派出了自己的警卫连,告诉他们:“保护毛主席的安全,要胜过我十倍。”
面对毛主席来到重庆的行为,蒋介石还是比较开心的,他在日记中写道:“毛泽东果应召来渝,此虽威德所至,而实上帝所赐也。”
蒋介石
从蒋介石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把毛主席来到重庆谈判,当做一件平等的事情,他将其称之为“应召”,这是只有封建君王对臣子的行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