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如今距离“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已经过去了53年,我国的航天技术也已位居世界顶尖水平。
作为“东方红一号”的总负责人,孙家栋如今也到了耄耋之年,而当初他担任总负责人时仅仅只有38岁。
为了卫星发射成功,孙家栋付出了无数心血,好几次累得晕倒,这才攻破了一个个难题,最终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
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 当初“东方红一号”曾因为毛主席像章而超重,甚至严重到影响发射。
面对这个问题,孙家栋竟向周总理提出要拆除毛主席像章,这自然得到了无数人的强烈反对。
可令人意外的是,周总理不仅没有反对,反而直接表示:“我支持你!”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东方红卫星超重问题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孙家栋和“东方红一号”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孙家栋简化方案
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意味着航天时代的到来,这给新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带来巨大的震撼。
几个月后,美国也发射了卫星,这给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958年5月17日,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主席毅然提出:我们自己也要搞卫星。
于是中央成立建造人造卫星的“581小组”,意味着这是58年最重要的一项科研任务,钱学森任组长,赵九章任副组长。
随后在钱学森的带领下,“581小组”完成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便是运载火箭。
1960年,经过无数次试验,我国第一颗自行研究的探空火箭达到了8公里的高程。
毛主席甚至亲自来到现场视察了这枚火箭,这是他唯一一次近距离接触实体火箭。
随后,我国运载火箭快速发展,在1965年左右拥有了把卫星送到太空的能力。
1965年8月,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各方面的科技水平都有了很大进步。
于是,周总理专门批准了建造人造卫星的计划,代号也由“581任务”改为“651任务”。
这个代号,同样代表着人造卫星计划是65年最重要的科研任务,足可见中央对于建造人造卫星的重视。
周总理甚至特地强调,凡是这个计划需要的,任何地方和单位都要一路绿灯。
同年10月,全国科学家汇聚一堂,热烈讨论人造卫星任务,提出卫星名字定为“东方红一号”,发射时间为1970年。
1967年,在钱学森的推荐下,孙家栋被任命为建造卫星总负责人,而这时的孙家栋才仅仅38岁。
那么这个孙家栋究竟是什么人?钱学森为什么会推荐他呢?
孙家栋于1951年留学苏联,学了7年造飞机。回国后却从事导弹研究,造导弹造了9年。
他在1964年更是领导研制了东风二号导弹,为发射卫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所以钱学森非常看重他。
虽然孙家栋从没搞过卫星,但国家让他搞卫星,他就去搞,而且他要搞得漂亮,一定要让卫星发射成功!
于是,年仅38岁的孙家栋担任了“东方红一号”的总设计师,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他太年轻了。
当时“东方红一号”已经有了方案,但是太复杂了,孙家栋便提出简化方案,把卫星上一些不需要的仪器给去掉。
很多人不理解,他们觉得这些仪器里面的技术是高级的,不需要去掉。孙家栋则表示不需要过多的去追求高难度技术,那样反而不容易成功。
他们只需要让卫星做到“上得去,抓得到,看得到,听得到”,这就是成功了,这个说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虽然方案简化了,但是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
其中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那时候新中国的设备很落后,或者说根本就并没有设备,只能用手来做。
比如那时根本没有先进的计算机,孙家栋就带领众人用手遥计算机,用手一笔一笔写在纸上。
有时候任务急了,他们都得用算盘来算,其中的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后来试验还需要低温实验室,他们就到海军的冷冻库中,承受着极度寒冷来模拟实验,战士们的鞋都被冻烂了。
这样的环境常人根本难以忍受,但“东方红一号”的研究人员们却凭借坚定的意志攻破了一个个难题,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只因当时苏联把专家和图纸都带走了,孙家栋心里始终憋着一股气,他们一定要把卫星搞起来。
周总理大力支持
除了工作上的问题,工作人员的生活也很艰难。当时国民经济比较困难,研究人员每顿饭只能吃一个馒头,一碗菜汤。
孙家栋他们每天都要耗费大量脑力和体力来工作,吃的却这么少,导致大多数人都出现了浮肿,甚至还在工作中晕倒了。
但他们却毫不在意,用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来进行工作。
得知这一消息后,周总理在春节前夕专门邀请科研人员来到大会堂,看着工作人员们瘦弱的身体和苍白的脸色,周总理十分心疼。
他走上前,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
“同志们,你们辛苦了,今天我们不谈工作,你们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吃!”
大圆桌上摆的都是亮晶晶的红烧肉,香气出弥漫了整个大会堂,工作人员看着肉,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多久没吃过肉了。
但他们却看着周总理,“总理,您先吃,我们不饿。”
他们是很饿,可他们知道周总理日理万机。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吃的比他们更少,身体比他们更差,他们更心疼周总理啊!
然而周总理却摇摇头,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主动夹起一块肉放在工作人员的碗里:
“我不饿,你们快吃,今天你们必须吃饱,不然谁也不能走!”
听到这里,现场的工作人员潸然泪下。
在那段时期,为了支持科技工作,减少开支,周总理停了多年钟爱的茶,邓小平同志戒了烟,毛主席更是停了肉,而周总理却让他们敞开吃。
这怎能不令他们感动呢!这不仅仅是一顿肉,更是一种鼓舞,一种动力。
之后,聂荣臻更是向多个部队“化缘”了不少鱼肉等食物。
用他的话来说,这些就是“科技肉”,“科技鱼”,只有科研人员才能吃,其他人想都别想,哪怕是领导也不行。
在中央的大力关怀下,科研人员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卫星研制工作也以极快速度开展起来。
很快卫星的研制接近尾声,许多问题都一一得到了解决,但一个关键的问题却难住了所有人,更是令孙家栋头疼不已。
当时卫星的所有部件上都镶嵌了毛主席像章,这不仅会影响零件的质量,还使得卫星超重了。
如果超重问题不解决,那么卫星很可能发射失败。众人对这个问题都心知肚明,却没人敢提出去掉毛主席像章。
作为总负责人,孙家栋非常苦恼,但无论怎样他都要保证卫星成功发射,所以考虑再三后,他决定站出来。
于是在1969年10月的一个晚上,孙家栋和钱学森一同到大会堂向周总理汇报工作。
听完报告后,周总理握住孙家栋的手,笑着说道:“哟,这么年轻的小伙子,还是个卫星专家呢,真不错啊。”
这时,周总理发现孙家栋表情凝重,似乎想说什么但又不敢说。
“家栋啊,你有什么问题就跟我说吧,不用害怕。”
听到周总理这温和的语气,孙家栋心中一下子不紧张了,于是他十分郑重的说出了毛主席像章的问题。
周总理听后十分重视,他看了看周围的大会堂,表情变得严肃。
“像章我看就不用了吧,做工作要务实一点,把主席放在心中就行了。你看我们这大会堂不也没有挂主席的像嘛。”
“大胆去做,不用害怕,我支持你的决定。回去后你也告诉大家,做卫星一定讲科学。”
听了周总理的话,孙家栋十分激动,热泪盈眶。
有了周总理的支持,毛主席的像章很快就成功去掉了,卫星的一个个难题也成功解决了。
1970年4月1日,“东方红一号”被运往酒泉发射中心,孙家栋等人既激动又紧张,他们一遍遍地检查卫星,保证不会出现任何错误。
25日,周总理传达命令,毛主席批准发射,无比激动的孙家栋暗暗压下内心的思绪,下达了发射命令。
随后,当火箭带着“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后,整个指挥所沸腾了。
他们成功了,“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了!
当看到太空中的这枚卫星,听到那悦耳响亮的《东方红》歌声,整个华夏大地震撼不已,全国人民更是无比自豪。
这是载入史册的一幕,也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象征,更是新中国崛起腾飞的见证!
毛主席和周总理同样热泪盈眶。
为航天事业无私奉献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后,孙家栋继续默默无闻的研究卫星,当时大家都知道“东方红一号”,却不知道他。
就连孙家栋的妻子,都不知道“东方红一号”是自己的丈夫设计的,孙家栋本人也根本不在意。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孙家栋成功发射了许多颗卫星。但他也失败过,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那是在1974年11月5日,孙家栋负责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准备发射,在准备点火的时候,程序突然出现了问题。
哪怕发射成功,卫星也将变成一个没用的铁疙瘩,在场的工作人员全都十分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孙家栋毫不犹豫,朝着所有人大喊一声,“停止发射”。
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字,孙家栋身上却承担着无法想象的责任。毕竟如果要停止发射,可是要层层上报的,而孙家栋却一人承担了这个责任。
从这件事,我们也能看出孙家栋的威望,以及他过人的胆识。
后来虽然卫星成功停止发射,但孙家栋却紧张得直接晕了过去,他的身体达到了极限。
等他醒过来后,却并没有继续休息,而是马上去检查卫星,一刻也没有停歇,这一幕感染了无数的工作人员。
检查完一切之后,卫星重新发射,然而火箭却在20秒后突然爆炸了。
孙家栋拖着疲惫的身体,不顾众人阻拦冲了出去,看到沙漠一片火海,他的大脑一片空白。
孙家栋哭了,哪怕再苦再累也没抱怨过的他抱头痛哭。
不过他却没有放弃,孙家栋的内心拥有无比坚定的信念,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不会被打倒。
在随后的三天三夜,他和同事们在无比寒冷的沙漠中寻找火箭残骸,哪怕是一颗螺丝,一块巴掌大的残骸他们都不放弃。
最终,他们终于找到了失败原因,是因为一小段导线断开了。
一个小问题却导致火箭的爆炸,他们吸取了经验教训,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系统。
此后在孙家栋的领导下,一颗颗卫星发射成功。
65岁时他担任了北斗导航系统总设计师,75岁担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从“东方红”到“嫦娥”,从“风云”到“北斗导航,孙家栋没有一刻不在为中国航天业努力着。在他的带领下,我国的航空事业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
而在此过程中,孙家栋无数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一年穿坏五双鞋,头发从黝黑变得雪白。
2009年,孙家栋已经80岁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让他患了一身的病,有时连走路都会疼痛不已,但他依旧奔赴在工作一线。
4月15日,孙家栋还亲自指挥了北斗卫星的发射,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天他是从医院直奔发射现场的。
那时他正在医院输液,得知卫星要发射后,立马拔掉了输液针头直奔机场,未曾停歇。
那时的孙家栋已经八十岁了,仍旧这样不顾一切的工作着,为我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余热。
甚至当他的老母亲离开人世时,孙家栋也只能深夜赶回,又连夜赶了回来。他将我国的航天事业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孙家栋这样的科研人才无私奉献,我国航天事业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同时在2019年,为了表彰孙家栋为新中国作出的杰出贡献,国家特授予他“共和国勋章”。
这枚勋章是现行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制度中最高的一级,亦是国家对他的认可。
而他却将这枚勋章戴在了妻子魏素萍的胸前,所有人都不由得羡慕,这才是最美的“神仙爱情”。
孙家栋和魏素萍的相识也很巧妙,他年轻的时候一直忙于工作,根本没时间谈恋爱。
后来在一次清明节,他去战友家玩,意外见到战友老婆大学同学的照片,从此一见钟情。
而这个人就是魏素萍。
之后两人通过书信联系,觉得彼此都很不错,就约着见了一面,从此成为了一对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魏素萍对于丈夫的工作一直非常支持,哪怕她都不知道丈夫在做什么。
一直到“东方红一号”发射几十年后,魏素萍才知道那是自己的丈夫参与研发的,但这并不影响她对丈夫无私的爱与包容。
后记
现如今,东方红一号仍然在太空中正常运行。
它不仅是我国航天事业的象征,更是新中国的象征,凝聚了无数中华人民的坚定信念。
因此,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他,更不能忘记孙家栋这些为新中国繁荣富强付出一切的幕后英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