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20日上午8时许,死刑犯罗新尚,到了上路的日子,曾经不可一世的他,临刑前无比狼狈,小声抽泣,与他同时赴死的,还有身着红色大衣的情人高金萍,这对刑场上的亡命毒鸳鸯,双双赴死,临刑前见面时放声痛哭。
亡命毒鸳鸯在法庭上 网络图/图文无关
那么,这俩人到底犯下了怎样的罪行呢?随着两名死刑犯伏法,他们的罪恶渐渐被世人所知晓,一切,都要从一起“车祸”说起,而且除了罗新尚和高金萍外,本案还有另外一名参与度极高的罪犯,法律又会对此人做出怎样的惩罚呢?
本次,就让我们来回顾,踏上刑场的毒鸳鸯。
离奇的“车祸”现场
1988年11月15日,陕西咸阳的一处公路上,围满了看热闹的行人。
原来,这里发生了“车祸”,一名30多岁的中年男子,四仰八叉的躺在路中心,地面被鲜血染红,在他的不远处,还有被碾压到惨不忍睹的自行车。
因为死者的面部没有受损,所以警方拍照后,通过对周边村镇的走访,确认了死者的身份,找到了他家中的老母亲。
警方在街上巡逻 网络图/图文无关
老太太一听说儿子出事了,瞬间泪流不止,但她却表示,儿子不可能是车祸死的,他平时骑车规规矩矩走道路右侧,还是个慢悠悠的性子,事发前一天也没有异常,怎么可能突然说没就没呢?难道,是水性杨花的儿媳妇高金萍?
对于老太太的猜想,警方只认为是她不愿意接受现实,不过最后怎么定性,还要从靠法医的尸检报告,老太太同意了法医解剖尸体,没想到验尸的结果一出炉,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这是一起人为策划的他杀案。
男子的死因,是被人勒死,并且头部遭受过击打,凶手伪造了案发现场,同时男子的母亲还补充了关键的一点,她最后和儿子分别时,儿子告诉她有人请吃饭喝酒,如此看来,请男子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凶手。
既然是他杀案,那么男子母亲提出的怀疑,就成了警方的侦查路线,重点调查高金萍。
时年31岁的高金萍,人长得普普通通,早前学过理发,嫁人后打理一家小铺子,卖点小商品赚钱,至于说她水性杨花,警方调查后才知道,还是说的太保守了。
哪怕是潘金莲,人也有干净的时期,但高金萍,让潘金莲都汗颜,她复杂的关系由来,最早能追溯到14岁,除了已经死去的丈夫之外,还和36个男人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已知发生关系的至少17个,涵盖多个阶段,不仅是婚前和婚后。
高金萍和17人发生关系 网络图/图文无关
高金萍的丈夫,是个地道的老实人,平时都在外工作挣家业,和妻子结婚时间不算太长,但村里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女人不太卫生,所以一些风言风语,都慢慢传到了男子母亲的耳朵里,老太太表面默不作声,背地里发现了儿媳妇的秘密。
只是,要从36个人里面挑出疑凶,不是一件容易事,警方更害怕打草惊蛇,所以成立专案组,暗中调查,最终挑出来一个嫌疑最大的,他便是罗新尚。
说起罗新尚,这位和高金萍的交集,远高于其他的情夫,甚至高金萍的女儿,还叫罗新尚“干爹”,而且通过深入调查,警方还发现,死者已经知晓了妻子出轨,不止一次与她发生过肢体冲突,但没有朝着罗新尚身上想。
理由很简单,罗新尚不管是职业,还是那张看起来正派的脸,以及“圆满”的家庭,都不会让人想到他会婚内出轨的情夫,在罗新尚的身上,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第二起案件的发生
罗新尚是穷苦人家出身,当过兵,从过20多年警,擅刑侦,人缘关系特别好,未来一片光明,而且罗新尚还娶了一位贤妻,家庭和睦,是人人都羡慕的对象。
由于罗新尚较为特殊,如果调查他,势必会引起此人提前做准备,他的心理防线也不是那么容易能攻破,为了保险起见,本案以车祸为理由“结案”,当然这只是专案组和死者家属才知道的,警方也没有避讳高金萍,借她之口告诉罗新尚。
与此同时,公安厅正式派遣了技术专员,暗中调查“车祸”当天的事宜,经过全方位的彻查,了解到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有人开着一辆蓝色的大吉普车路过案发现场,牌子开头是“京”,顺着这一线索调查,很快有了重大发现。
虽然车主不是罗新尚,但却是来往非常密切的熟人,只不过,警方暂时并不打算与车主接触,罗新尚听说了“结案”不假,可没有抓到“肇事者”,他也在暗中关注着,这场博弈的胜利,需要保持足够多的耐心,寻找更多的证据。
没想到,1989年夏天,第二起案件意外的发生了,此番的受害者是罗新尚的妻子,万幸是她命大,躲过一劫。
一天深夜,一名浑身湿透的女人,来到派出所求助,哭得泪如雨下,直言有人要将她淹死。
罗新尚的妻子到派出所求助 网络图/图文无关
原来,女子是罗新尚的妻子,当晚22时许,与丈夫一起去公园散步,两人有说有笑的来到湖边,女子心想丈夫居然开窍懂得搞浪漫,可下一秒,一名身着深色衣服的男人,直接把女子推进了湖里,然后男人也跳了下去,按住她的头。
危急时刻,女子猛的呼救,所幸公园不远处有许多行人路过,男人见人多势大,害怕无处可逃,干脆放下女子,先行逃跑,女子被救上来后,优先找罗新尚,却发现他已经不在原处,意识到是丈夫害自己,立马前往派出所报警。
因为罗新尚会游泳,而且水性很好,结婚多年的枕边人落水,另一半应该是下意识去救人,再联想到罗新尚突然的“浪漫”,一股可怕的想法,涌入女子的心头,所以她到达派出所时,已经哭到情绪有些失控。
警方先是安抚了女子,随后将此事上报专案组,但此时还不是抓罗新尚的最佳时机,女子落水,并非罗新尚亲手推下去,且她也没有物证,必须抓住能致命一击的证据,为此专案组决定,对罗新尚采取24小时的严密监控。
过去没有监控罗新尚,是因为他的反侦察意识非常强,而且“车祸”案的风波未平,如今正面和罗新尚交锋,源于他自己露出破绽,他不会想到专案组还抓着“车祸”不放,哪怕查他妻子的案件,也无从下手,事发时没有其他目击证人。
所以,罗新尚放松了警惕,也放开了胆子,经常出入高金萍家,以孩子“干爹”的名义,但专案组等的就是这个时机,只要抓到两人苟且,就有了确凿证据,再从高金萍的身上打开突破口,便能让案件柳暗花明。
然而,罗新尚这块骨头,还是太难啃了!
亡命鸳鸯的末日
1989年7月的一天深夜,专案组得到确切消息,罗新尚正和高金萍鬼混,这一刻,他们等的太久了,所有人立即出动,争分夺秒前往案发现场,由于行动迅速,两名正投入原始冲动中的重大嫌疑人,被抓了个正着。
罗新尚也没想到,自己会那么狼狈落入法网,不过他自认为只是生活作风问题,处理起来没那么严重,心里并不担忧,结果直接被送进了监狱,冷处理一波。
罗新尚锒铛入狱 网络图/图文无关
而高金萍,则是第一时间被带到审讯室,专案组成员,对她轮番审讯,试图攻破此人的心理防线,但即便如此,还是审讯了整整两个日夜,高金萍才交代了案件的来龙去脉。
早些年,高金萍只是一名洗头妹,她学过理发,服务了一次罗新尚后,两人就建立起了联系,有了第一次的冲动,就会有无数次的冲动。
虽然,嫁人后,高金萍有所收敛,但心里一直对罗新尚恋恋不忘,两人一直保持着暧昧关系,还生了个女儿,只不过有些东西是藏不住的,丈夫在外打工回家的少,不代表本地人去外面务工的少,信息差的破除往往只在一瞬间。
即便丈夫没有想到高金萍的情夫会是罗新尚,还傻乎乎的以为他是女儿的“干爹”,也是“通过”他才认识高金萍的,但妻子出轨的消息,让他坐立难安,所以回家的时候,和高金萍摊了牌,不想勾起了后者的杀心,随即与罗新尚合谋杀夫。
当然,罗新尚也怕事情败露影响仕途,他找来弟弟罗满尚,一起招呼高金萍的丈夫吃饭,以对方“冤枉”他是情夫为由,将胞弟哄的一愣一愣,两人在酒桌上灌醉了男子,罗满尚将他彻底打晕,罗新尚将他勒死。
后来,罗新尚伪造案发现场,用借来的吉普车,对尸体和自行车进行二次伤害,自认为天衣无缝的罗新尚,却忽略了死者母亲的执着,她不相信儿子出了意外,加上专案组成员的不懈坚持,让案件的诸多疑点浮出水面。
再说罗新尚的妻子,也是高金萍提议他干掉的,高金萍希望和罗新尚长相厮守,妻子便成了最大的阻碍,罗新尚舍不得他的仕途,不希望闹出不利于他的言论,所以两人不谋而合,又找来罗满尚帮忙,制造了公园湖边的第二起案件。
按理说,罗满尚也是成年人,应该是自主的思考能力,但他却认为,这是为了大哥两肋插刀,而且大嫂在他眼里只是个外人,所以罗满尚没有犹豫,成了帮凶,在夏日的夜晚,将其推入水中,试图按住头溺水而亡,所幸没有得逞。
案件的过程,差不多就是如此了,罗满尚被警方迅速控制,虽然他试图狡辩,但高金萍都已经招供了,说的再多也是徒劳,因此只落网不到三天,罗满尚的心理防线就垮了,剩下的,只有主犯罗新尚了,这块骨头极其难啃。
毕竟,罗新尚的职业特殊,从被关进监狱开始,他就已经意识到大事不妙,一旦招供,等待他的只有死刑,罗新尚选择了沉默,尽管高金萍和盘托出,但罗新尚面对专案组成员的时候,闭上眼一言不发,头转向一旁。
关了一个多月,思想工作做了差不多一个月,愣是没能从罗新尚嘴里问出一句有用的,他还在试图拖延时间,专案组成员也无奈了,只能求助罗新尚之前的领导,他们的年纪比罗新尚大,而且共事多年,应该不难问出来。
事实证明,这一步走对了,领导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罗新尚谈了许久,监狱中猛然传来一阵嚎哭声,之前沉默不语的罗新尚,宛如一个话痨,边哭边招供,不停求饶,只求能免去一死,为此,罗新尚还专程揭发了许多罪犯。
然而,罗新尚的求饶,并不能改变什么,他并不是真的认罪,只是后悔自己被抓,妄想用这种方式苟且偷生,剥夺生命的人,只有一种方式才能偿还自己的罪行,那便是伏法,血债血偿是自古以来的真理。
1990年9月20日,瘦到如枯木一般的罗新尚被押往法场,而高金萍则是打扮的很艳丽,一身大红衣裳,彷佛嫁衣一般,两人刚一碰面,就哭的狼狈到了极点,这对亡命毒鸳鸯,等到了末日的来临,随着两声枪响传来,恶徒伏法。
说来也讽刺,风流了半生的高金萍,死前明白了“真爱”,她刻意为罗新尚打扮了一番,但一切已经无法挽回。
至于罗满尚,由于他本人没有害死人命,被接连判了两轮,第一轮是死刑,第二轮是死缓,若不是大嫂命大,罗满尚也是必死的结局,大嫂的那一声呼救,不仅救了自己,更救了罗满尚。
行凶者皆以伏法,逝者终得安息。
结语
案情的脉络,其实并不复杂,甚至可以在司法史上找到很多相似的,但两名死刑犯内心的狠毒,却是十分少见的,而且作案手法果断,心理素质强硬,多亏了警方的不懈坚持,才能挖出蛛丝马迹,让案件得以尘埃落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