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上篇,我们大致讲了秦基伟将军率十五军入朝的种种妙招。 前情提要:

一、十五军入朝

二、十五军表现如何

点击链接看上篇:

但秦将军是个有心人,他更注重对战争教训的总结。第五次战役进攻的缺点,他自己就总结了很多。

我们重述战史,不能搞为尊者讳那一套,只说亮点不说不足。即使秦基伟将军本人,公开出版的日记,也没有讳言组织进攻的缺点,战争亲历者最明白客观总结、真实总结的重要性。

两次进攻作战都有很大不足。第一次进攻,秦基伟将军总结了四条:

1.军师两级对部队使用不当,担任主攻的部队不强,迂回的部队也不强。攻也攻不动,兜也兜不住。

2.出击时间太晚,夜间战斗时间短,白天没有乘势扩大突破口和迅速解决被分割之敌。

3.部队缺乏经验不顽强,当战机创造成功后没有坚决的打击增援和反击的敌军。

4.通信联络糟糕,师团互不了解情况。

第二阶段进攻,十五军主要的不足是,没有形成有力的穿插,搞成了一线平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说起来也不光是十五军打的不好,而是失了地利。十五军负责向南穿插,但道路很挤,全军挤在一条三级公路行进,本身就十分拥挤,还要给兵团主力十二军优先让行,秦基伟乘坐的吉普车都被挤在路上动弹不得,这样的行军速度,很难达成快速穿插。

兵团分配下来的作战任务也比较难,美军在加里山凭高设防,又有优势大口径火炮和飞机,十五军处处仰攻,伤亡很大而进展很慢,三兵团责怪十五军打成了一线平推。没办法,拿什么推?十五军和十二军一样,一线指挥员都不太习惯把炮兵拉到位了再开战,能靠冲锋突击的就不想麻烦,国内战场十几年养成的,一时半会儿改不了。

十五军三个师的战斗力在严峻考验面前也显出了层次,44、45两个师都各有不错的表现,唯29师不尽如人意,冲也冲不快,打也打不动。当年某些纵队在中野被冠以姑娘纵队之雅号,纵队司令被调回后方当省军区司令,不是没有原因的。

也一定程度上证明,秦基伟换29师师长绝对有必要。

三、成功回撤

真正的考验在回撤阶段。

东西两线三个兵团11个军,基本上都承受了这样的考验。十九兵团方面铁原阻击战,显示了老杨哥关键时刻稳如泰山的意志定力和指挥水平,九兵团方面一雪前耻,华川阻击战打出二十军作为三野第一军的实力和水平,终于以硬功夫站到三十八军、三十九军这些顶级作战单位的水平线。

三兵团一言难尽,180师的悲剧是多方面的,这个我们后续会专门展开说一说。

从应对水平来看,十二军无疑是最好的,比如,34师尤太忠在第二阶段末尾提前判明形势主动撤军,并在北汉江渡口血战美陆1师保证渡口;31师91团深陷敌后,却能基本保持编制安全撤回,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五军各师与六十军180师邻近,本来也极有可能被美军咬住,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秦基伟是怎么把十五军带出来的呢?

首先是提前判断情况,动作比三兵团命令的快了一天。有人据此指摘,十五军提前一天行动,使180师的侧翼暴露,这是该师悲剧的一条原因。是不是呢?并不容易言说,我们是事后诸葛亮,有上帝视角,自然知道如果十五军哪怕晚一天行动,与180师互相照应,便不会有那么大损失。但在时人角度,三兵团对下的通信基本上都断了,180师与侧翼的十五军又没有沟通联系,谁来告诉秦基伟180师的情况呢?

观察秦基伟将军在1951年5月23日、24日的日记,只零散记了一些回撤途中的感受,很简短很潦草,甚至大部分是回顾两个阶段进攻作战情形的。这反映了什么?回撤途中,他对战场左右邻的情况并不清楚,并不知道就在他身后发生了兄弟部队一个师被围的极危情况。

没必要苛责人家十五军。再说了,如果晚一天行动,会不会有更大损失?

其次,就是秦基伟组织回撤动作神速。

秦基伟回忆提到了两个很有意义的点。

第一是部队接令后行动很快,从上到下都雷厉风行。十五军参谋长张蕴钰亲自组织军机关的勤杂分队收拢,坚决抛掉坛坛罐罐,现场点名,人到齐后立即跑步离开。部队的日常养成,是一个很难量化的素质,很能打的部队有时也会出现纪律不严的情况,战斗力一般的部队有时也会表现出整齐划一的表面现象,但好的日常养成在关键时刻绝对能起大作用。秦基伟带兵,给十五军注入了这样的素养。

第二是通信设备。秦基伟回忆说,1948年打郑州时缴获过一批国军通信设备,这批设备关键时刻救了命。他命令全军的报话机全部打开,把回撤命令直接下到各团,一个团长一个团长地叫出来,亲口交代撤退命令,明确撤退路线和时间节点。

这个手段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在当时通信手段简陋的情况下,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凡部队行动,进攻时目标明确,即使队形乱了、上下通信不通,部队也可以基本保持建制,不会乱。退却时不明敌情,建制完整、目标明确、队形不乱,是败中求生的必要因素,否则就是树倒猢狲散,一旦失去组织,管你人多人少,战斗力就不复存在了。

当年西府战役,彭总的司令部被马家军进攻,已经短兵相接了,彭总仍坚持给各纵队下转移命令,一个纵队一个纵队叫通了说明白了,他自己再撤,几乎不免于难。这可不是一军之帅装装样子,那时的命令万金不换!

正是有了撤退时的有条不紊,十五军才能在退却途中就地转撤为防,在芝浦里硬扛美军10个昼夜,取得歼敌5700人的战果,自身伤亡1286人。

学习军史、观察历史人物,对我们当下开展工作有很大教益。尤其是一个人,对未来的路怎么走、运势如何把握,很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但光读历史肯定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判断、预测、解读。

这方面我们需要借助一些专业人士的力量。笔者之前也多方咨询,后经人介绍,认识了隐叔。几番交流,发觉有很大好处,对观察历史、总结经验、启发未来,都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对未来运势的判断,不再像以前那样茫然无绪。

隐叔虽不是党史军史专业人士,但对人物的命运起浮自有一番独到见解。

我和隐叔闲聊时,聊起过开国将帅,尤其是我非常推崇的秦基伟将军。我起初并没有深谈秦将军崛起的内在逻辑和军事规则,隐叔从命理角度点出很多令我深感惊讶的东西。

比如两个字,心,新。怎么讲呢?一个人的本心,究竟处在什么位置,这个心,决定了他的格局、方向、特质,注定了他将来能干什么事业。当然,本心是可以变更的,在专业人士的引导下,可以调整方向。新,意味着一个人的事业、运势,一定要不断地启新,跳出窠臼,打破固有认知。新,掌握好了,发挥好了,就是我们在未来的比较优势。

从这个角度解读秦将军乃至大多数人的运势,我感到都受启发。

大人物如此,普通人更要重视命理。每个人都要善于从历史、从别人经验、从当下的信息中判断出,我们应该怎么把握住风口,具体地讲,就是我们从事什么行业最能快速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