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前,《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中国正在向俄罗斯学习一门"特殊课程":如何应对西方制裁。这个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西方媒体的高度关注。
按照美媒的说法,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中国就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跨部门小组",专门研究西方对俄制裁的影响。这个小组不仅要定期向领导层提供研究报告,还经常派人前往莫斯科,拜访俄罗斯央行、财政部等部门,学习他们的"反制经验"。
卡内基俄罗斯-欧亚中心主任加布耶夫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对中国来说,俄罗斯就是一个制裁实验室。他们很清楚,一旦台海发生军事冲突,西方肯定会祭出类似的制裁工具。"为什么中国要如此重视向俄罗斯学习应对制裁的经验?原因很简单——俄罗斯在应对西方制裁方面确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超过2万项制裁,涵盖了经济、金融、能源等诸多领域。面对如此严厉的制裁,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首先是加快"去美元化"进程,扩大卢布结算范围,与友好国家建立新的支付系统;其次是通过进口替代和产业本土化,增强经济自主性;第三是加强与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经济合作,开拓新的贸易渠道。
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从数据看,俄罗斯经济展现出了超乎预期的韧性。虽然卢布汇率曾经出现波动,但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工资水平也在稳步增长——西方试图将俄罗斯排除在全球政治和经济之外的企图并未成功。
这些经验对中国来说都十分宝贵。根据大西洋理事会和荣鼎咨询的权威报告,如果台海爆发冲突,西方的制裁可能会让中国3.7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和储备面临风险。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对一切都感兴趣,包括制裁对国内生产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这种全方位的学习态度,说明中国正在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正所谓"居安思危",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确实值得肯定。
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这种准备显得更加重要。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台海局势持续紧张,美军不断在中国周边加强军事存在。如果真的发生冲突,西方肯定会对中国实施全方位制裁。
不过,中国和俄罗斯的情况也有很大不同。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拥有3.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全球最大),经济结构也更加多元化。这意味着中国在应对制裁时,既有更多筹码,也面临更大挑战。
对于中国此举,欧洲这边也开始注意到了。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高级研究员德马雷更是提醒说,中国从俄罗斯那里学到的最重要一课就是"准备工作很重要"。看看俄罗斯在2022年2月之前是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去美元化的,就知道未雨绸缪的重要性了。
可以说,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提前做好准备总比临时应对要好。中国研究俄罗斯应对制裁的经验,既是对国际形势的清醒认识,也是对国家经济安全的负责态度。正如中国古语所说:"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句古语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现实意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