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女子因异物卡喉到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女子自称,在食用冬瓜虾汤时,她感到喉咙一阵刺痛,吞咽困难。

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她怀疑可能是虾壳卡住了喉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还采用了民间流传的“土方法”,吞咽馒头试图把虾壳“噎”下去。然而,一番努力过后却毫无作用,喉咙的不适感依旧强烈。

医生经过仔细检查和专业的处理,竟然从女子的喉咙中取出了几块螃蟹壳碎片。这些碎片合在一起,大约有大拇指指甲大小。这一结果让女子惊讶不已,明明自己吃进去的是虾,怎么取出来的异物会是螃蟹壳呢?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仝屹峰表示,很有可能是患者在清理食材的时候有所遗漏,小螃蟹混入其中,而女子在烹饪和食用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结果误食了小螃蟹,破碎的螃蟹壳边角锐利,最终卡在喉咙处。

记者查询发现,此前广东惠州的一位女子真的被一整只小螃蟹卡主过喉咙。

2021年,广东惠州的一位女子,因为误吞异物卡喉被送到医院。医生发现她的食道中卡着一块白色异物,异物两端已经牢牢刺入患者的食管粘膜,如果不慎被刺破,患者将危在旦夕。经过手术,医生取出一只完整无缺的小螃蟹,蟹脚和蟹壳都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前一天,女子在煮面时顺便煮了螃蟹,结果不留神混着面条吃了下去,连她自个都不知道。因为治疗及时,女子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盲目使用“土方法”或造成危害

仝屹峰说,很多人在遇到异物卡住喉部的情况时,往往会采用一些错误的方法,比如用馒头吞咽或者喝醋。然而,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此前,杭州的程女士在用晚餐时,自顾自的边说着话边吃着鱼,第一口鱼肉就囫囵下了肚,可没过多久喉咙就被鱼刺卡住了。

本能的经验告诉她,用吞饭团、喝醋的办法应该可以搞定,然而屡试不成功,依然“如鲠在喉”,此时程女士的表情变得越来越凝固,喉咙越来越痛,吞也不是吐也不是,甚至出现了胸骨后疼痛。

于是程女士赶忙去了附近医院就诊。由于咽喉部未见明显鱼刺,医生又让她做了食管CT,报告提示:食管入口异物,刺破了左侧食管壁,紧邻左侧颈内静脉上缘以及左侧颈内动脉内缘。值班医生见状,立马告诉程女士,这根鱼刺位置不好,紧邻颈部大血管,危险较大,我们这处理不了,赶快去省立同德医院,他们那里耳鼻咽喉科可以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女士立即赶往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接诊的是孙国臣医生,孙医生接过她的CT片,发现程女士的食道口横卡着一根S形的鱼刺,鱼刺一端刺破了左侧食管壁,且离颈部左侧大动静脉很近,稍有不慎就有刺破血管引发大出血的风险。孙医生仔细评估了程女士的病情,经过分析,他告诉程女士,此鱼刺安全隐患极大,必须立马行急诊手术。

在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凌晨,无影灯下,孙医生在全麻下为其施行了内镜辅助下超声引导下食管异物取出术。一根长约3厘米的S形鱼刺终于被顺利取出,超声探查食管周围组织血管未见明显损伤出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体食管有两道狭窄处,如果鱼刺卡到第一狭窄处,通过专用工具可以取出,但是大口吞咽米饭就很可能把鱼刺吞咽到第二狭窄处,也就是食管中贴近胸主动脉的地方。胸主动脉是人体内最靠近心脏、内径最粗、压力最大的血管,如若鱼刺穿破食管壁扎进胸主动脉,最终导致胸主动脉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正确的解决措施

如果不幸被鱼刺卡住喉咙,也不要心慌,根据鱼刺位置的深浅,严格执行“两步走”战略,就不会有大问题。

第一步,如果鱼刺恰好卡于喉咽部位肉眼能看到的比较浅的位置,可以在清除口腔中的食物后让家人借助镊子、筷子等工具小心夹出;也可尝试咳嗽的方法,据《北京晨报》报道,连续的轻咳后,鱼刺大多会被咳出,因为此时鱼刺未在咽壁扎实、扎深;另据《羊城晚报》报道,鱼刺卡喉后可采用多次含漱清水的方法让鱼刺随水的震动自然脱落。

第二步,如果鱼刺卡在咽喉以下较深的部位,或者在尝试以上方法均无效果之后,应当立即到医院耳鼻喉科或五官科急诊,寻求医生帮助。

儿童群体要多留心

大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管护师夏颖表示,异物卡住上消化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儿童群体面临的风险更为复杂。一方面,儿童可能因为好奇误食各种小玩具,另一方面,电池也可能被儿童误吞,这带来的危害极大,可能会损伤器官,甚至危及生命。

“曾有一名小患者误食了纽扣电池,从家长发现到送医不过两个小时的时间,消化道黏膜已被腐蚀了。”夏颖提醒,家长要时刻留意孩子的行为,将小玩具和电池等危险物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一旦发现孩子误食含有化学危害性质的物品,要马上就医,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此外,成人吃的药物也要放置好,防止儿童误食引起中毒。

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

关键时刻能救命

夏颖表示,当食物或者异物顿于声门或落入气管,会造成人们窒息或严重呼吸困难,表现为突然呛咳、不能发音、鸣喘、呼吸急促、皮肤发紫,严重者可迅速出现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心跳停止。此时,应立刻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可能带来一定危害的,比如,造成肋骨骨折,腹腔或是胸腔脏器损害等。”夏颖提醒,使用的时候要特别留意以下注意事项。

在为清醒的成人或三岁以上儿童施救时,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将患者双腿分开形成一个三脚架形,双臂环抱患者腰部,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患者胸廓上和脐上的腹部。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患者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吐出。

若3岁以下婴孩发生气管被异物堵塞情况时,施救者采取跪位或坐位,将婴孩放在膝上,脱去衣服。

将婴孩脸朝下,头部略低于胸部,趴在操作者前臂上,用手托住婴孩头部及下颌,避免压迫喉部软组织,在其背部两肩胛骨间拍背5次,尝试清除异物。将空手放在婴孩背部,手掌托住婴孩后脑,两臂之间翻正,面部朝上,头低位,在婴孩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压胸5次,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异物吐出。如婴孩变得无反应,停止拍背,开始心肺复苏。

在身旁无人施救时,患者可采取自救方式。自救时,将上腹部迅速倾压于椅背、背角上,然后迅猛向前倾压的动作,以造成人工咳嗽,驱除呼吸道异物。

对于重度肥胖及怀孕后期的患者,发生呼吸道异物堵塞的患者,应该采用胸部冲击法,姿势不变,只是将左手的虎口贴在患者胸骨下端即可,注意不要偏离胸骨,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编辑 袁野 综合 半岛晨报、北晚新视觉、看看新闻、人民网、光明网、FM93交通之声、极目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