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24日晚,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公号上贴了篇文章,这是他资本市场共识系列报告的第二篇,主要探讨股市上涨究竟能不能促消费。

【长平讲谈】转发全文在此:对资本市场“共识”的再思考:股市上涨能否促消费?

文章的主要结论是:

·期望股市上涨来让广大投资大众的财产性收入普遍增加只是美好的愿望,理想与现实差距甚大;

·借道股市走牛来促消费的想法是完全不现实的;

·只有经济强股市才能强,不能奢望通过股市走强来促消费,或者让股市来担当推动经济增长的重任;

·促消费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长期通过增加财政在民生领域的支出和坚持不懈推动财税体制改革等举措,来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

他后来又在微博发贴作了补充说明:

昨天晚上与席勒(诺奖得主)的学生朱宁教授交流,他提供了席勒教授的原稿:研究了14个发达国家的股市和楼市,无论从季度数据还是年度数据看,股市涨跌对总消费没有影响,但房价涨跌对总消费有明显影响。他们又研究了1982-1999年美国的股市大牛市,发现仍然没有财富效应,股市并不能拉动总消费增长。

我差不多能够认同迅雷的观点,但觉得似乎还缺少点什么。

昨天晚上,李迅雷在微博说,那篇文章“既没有贴朋友圈,也没有贴新浪,却发现这里吵翻天了。一教授说,此文能看懂的人不会超过0.2%。果然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文章不受股民待见,“几乎全网骂声一片”?

一种最粗暴直白的理解是:你的文章认为股市上涨刺激不了消费,那就是要国家放弃提振股市的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群网友在跟贴中现身说法:

悖论,资产水位提高了,有没有消费,用脑子想。

对我而言,只要解套了,立马买车买房,难道这不属于消费吗?

很简单的道理,手头资产涨了,消费信心自然会增强。迅雷总就别去研究交流了,在家扳扳脚指头就行。

在这个节骨眼上证明这个有什么意义?

那股市下跌对消费有负面影响么?

股市活跃通过投融资,通过企业收入、工人工资……,形成循环流动,这种财富效应想想就有,还用论证?

有人说,你专家都在言论打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有人搬出了成堆的反驳文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此,估计迅雷老师可能有点后悔做这样书呆子型的研究。

我们先把他的论证过程梳理下,再看缺没缺什么,为何股民不买账。

他的依据是:1)A股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占绝大多数,并且是股票+现金总值50万元以下的占多数。

上交所数据,2023年末,50万以下个人投资者在账户总数中占约80%;专业机构和一般法人只占账户数的0.3%左右。从市值看,完全倒过来了,后两者占总市值的四分之三略多,而50万元以下散户只占总市值3.19%。

这样,股市波动对小部分资产值高者影响较大,这部分约占账户数的20%(对大部分影响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交所投资者结构 来源:上交所、中泰研究所

2)中国居民家庭财富组成以实物为主,也就是房地产,金融资产只占两成左右;进一步观察,金融资产中,存款和银行理财等类占绝大多数,股票只占6.4%。

这是2019年官方发布的数据,估计按最新的数据,股票占比会有提升,但暂不会改变总体结构。这样,股市波动相对于中国14.1亿人口中绝大部分家庭而言的财富或收入影响很小

3)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与沪深300之间的关系看,发现在样本时间内,社零环比波动与沪深300指数的波动之间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4)从消费主体看,它主要是中低收入者,也就是消费倾向较高的那部分人,而高资产、高学历的,参与风险金融市场意愿更强的那部分人(股市投资者),偏偏是消费倾向相对较低的,所以文章称,股市好转对全国总消费的拉动也就无从谈起。

5)从股市实际回报情况看,总体上,过度频繁交易、认知水平差异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大部分个人投资者价差收入为负;分红收入近年有明显提高。

6)李迅雷还引用了一份实证研究论文作为佐证,这篇论文 2022年1月在经济学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上发表,题为 “ Wealth Redistribution in Bubbles and Crashes ”(作者:安砾、楼栋、施东辉,报告原文见读者群)。

这篇很有影响的论文发现:在2014-2015那轮牛市中,从泡沫到破裂,只有2.5%的高净值投资者是赚钱的,85%的普通投资者的2500亿左右资金被0.5%的高端投资者给赚走了

这实际上给股民呈现了残酷的事实:股市最后的财富再分配效应,加剧了贫富分化。

补充下,这篇论文更最曾刊于学术交流平台VoxChina,【长平投研】最早刊发了经作者授权的译文稿。

全文在此:财富再分配大洗牌开始,上一轮大牛市消散,85%的散户亏了2500亿,有何启示

李迅雷称,虽然论文选取的是 2014-2015 年股市异常波动时的特殊例子,但在过去 30 多年 A 股的估值水平不断下移的背景下,大部分投资者要获得价差收入非常难。少数人赚钱,大部分人亏钱的格局一直没有改变

财富水平不同的个人投资者在投资技能(含选股、择时)和信息获取上的差异,是股权投资领域财富不平等加剧一个重要原因

以上是李迅雷文章的完整叙事。我们觉得最有价值之处在于,若是有关决策人士能看到,是不是会思考增量政策在化债、收储、提振股市之余,是否应当同时以更大力度的中央政府加杠杆,支持居民收入和消费

而这一点,与我们的观点是相契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在证监会层面,仍然应当着力落实926政治局会议等“提振资本市场”的要求。

从李迅雷的文章,并不能像一些人那样推导出股市不重要、股市走牛不重要等类结论,他可是沉浸于大A将近30年的人。只是他言下之意,经济复苏带来的股市上涨,才是惠及普通投资人的更好方式。

文章没有解决两个相关问题:

——有人说,我股票赚钱了,消费肯定会增加。

——对于个体而言这没错。你股票大涨,肯定可以加个鸡腿,给夫人买个LV,或地中海游一趟,但你不能保证其它时候你都赚钱。

更主要的是,你个体或一小部分人赚钱后的扩大消费,并不能抵消其它更多亏钱人的消费收缩,在总量上(统计数据意义上)仍可能体现为消费疲软。

(我们可以见到太多 个体合宜而总体是另一回事的现象)

——那美国那样的大牛长牛呢?

——很抱歉,现有的数据分析发现美国股市的财富效应不明显,股市涨跌与消费变化的关系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强烈。(详见施东辉:股市财富效应能刺激消费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指上周又创历史新高,周五收在44910点

对于美国股市的财富效应,作为非利益相关者,我认为还是从更广的角度看待吧,特别是它支持新兴产业从PC电脑,到互联网,到芯片和AI的不断裂变,从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的紧密联结和互补,从全球投资和投资全球等看待。

美国股市如此独特,以致简直无法复制(包括它的财富分化)……

【进一步解读见读者群,或至长平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