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的时候,培养年轻人,一定没错。
文 / 王帅
直到坐上去长沙的飞机,我们对于全国第一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以下简称「三大球运动会」)仍然满怀疑问:
「这个运动会究竟是什么?它能办成什么样?」
「人们对它能有多重视?会好好打吗?」
「比赛的成绩有什么用?」
「这些打球的孩子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而所有这些问题,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底层逻辑——中国三大球,接下来要怎么搞?
在北京初雪前的彻骨寒冷里,氪体向湖南出发,期望找到问题的答案。
「摸底考试」
「三大球搞不上去,我死不瞑目!」
在1962年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新中国首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发出了语重心长又振聋发聩的心声。无奈的是,在中国体育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今天,三大球,却成为了球迷「难以言说的痛」。
当曾经的辉煌风流云散,摆在人们面前的,是愈发苦涩的事实:
男足长期在低谷中蹒跚挣扎,女足则伴随着欧非的崛起大踏步后退;女篮国内竞技环境与国外差距拉大的矛盾已经凸显,男篮更是从亚洲王者的位置几近夸张地自由落体;男排始终不曾跻身国际一流,就连女排,也在经历「七仙女」时代后的换血阵痛。
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40金境外新纪录的背后,男子三大球和女足早早无缘正赛、女篮女排铩羽而归的事实,显得格外刺眼。
对于已经身为体育大国、奥运强国的中国而言,集体三大球,就是横亘在「体育强国」道路上必须突破的瓶颈。
作为中国唯一以开国元勋命名的大型体育场馆,在贺龙体育场举办的首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意义重大 摄:氪体
突破要靠人才,可人才在哪里?
众所周知,三大球具备突出的体育、经济和文化价值,社会影响力巨大。但硬币的另一面则是,三大球的人才培养,时间周期长、配套要求高、技战术环节复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确实是一件「回报率」很不稳定、且难以在短期见到成效的投资。
更兼之在过去一段时间,受困于疫情等内外部多方原因,中国三大球青训系统,既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又面临着诸多现实的困难。
早在2013年,人民日报等官媒就曾对青少年足球赛事质量低、不系统的问题做过专题报道,时任浙江队U20教练、也是日本青少年足球大纲编撰者之一的小野刚在采访中坦言,全运会这种高质量、高强度的比赛,对于人才培养十分必要。
「但更重要的,是有一个连续、稳定的赛事平台。全运会四年一届,球队在大多数时间没有类似水准的比赛可踢。」
到了十年后的2023年,在足球报对青训赛事的报道中,竞赛设置不完善、比赛质量参差不齐、各地重视程度不足,却依然是摆在台面上的大问题。
足球的问题在篮球、排球领域亦不能幸免。虽然近几年,在各界的共同推动下,校园青少年赛事一浪火过一浪,但必须承认的是,校园体育距离成为集体三大球最主要的人才选拔路径仍需时日。在肉眼可见的未来里,精英青训体系始终是中国大球的基本盘。促进校园体育建设,并不意味着青训就要遭到冷遇和忽视。
职业青训仍是中国大球项目最重要的人才基础 摄:氪体
因此,这场在贺龙元帅家乡举办的国家级运动会,就是一场对中国三大球现有青训成果的「摸底考试」:弄清现状、掌握实情、发现问题,集中手头可利用的资源,实现更好的发展。
或者按照通行的说法,这次运动会是一场「为振兴三大球量身定制的国字号运动会」。
效果立竿见影。在氪体的走访中,许多慕名而来的球迷和湖南省内的从业者都表示,这届赛事的规格之高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期,「把全国青训系统里1500多个最优秀的苗子拉到一起,在湖南省最好的软硬件保障中完成如此高质量的对抗,真得特别牛!」
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包括山东男足主教练殷铁生、浙江男足主教练王政、江苏男排主教练殷勇等多位长年深耕青训一线的「老兵」都特别表达了一点共同的看法,「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把这几年人才培育的成果在球迷面前展现出来,让全社会看到中国三大球青训发展,对于今后我们的工作有巨大的帮助。」
这就说到了三大球运动会最令人瞩目的地方——每届赛事成绩一比一记入同周期全运会。也就是说,本届最大赢家、6个项目豪取4冠2亚的山东队,已经提前为明年的大湾区全运会收获了4金2银。
图源:山东闪电体育
无须讳言,全国运动会,至今仍是撬动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社会资源、加大对体育投入力度的「核心引擎」,也是青训机制下「体校生」培养与选拔最重要的通路和出口。夯实这部分人才基础,无论是对中国体育的成绩需求还是对三大球后续的市场化改革,都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根据目前的规划,三大球运动会将锚定U18年龄段,以每年一届的频次举办。这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全运会周期下,全国大球青训U15-U18这个人才成长最吃劲的年龄区间,都将稳定获得最高标准的比赛检验,并通过与全运会挂钩的成绩得到当地更有力的支持。
且看,当国青队的教练、CBA的主帅、中甲俱乐部的经理、甚至来自法国的球探,通通都把目光投向这片后生仔的赛场;当在多年磨砺中苦等机会的年轻人,用不惜力的对抗打出令球迷震撼的表演;当在夺冠哨声和金色纸花中哭红眼的孩子们,将青训一路走来的艰辛化作「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幸福,「振兴三大球」的口号,也在这一刻得以真正具象。
夺冠的山东男足在贺龙体育场内和球迷庆祝 图源: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
「炼金炉」
在运动会开打前,一则新闻曾引发足球圈不小的讨论:彼时即将坐镇成都主场参加「熊猫杯」邀请赛的U19国家队,却只能以接近二队的阵容比赛——因为好几位主力都被地方队留下备战三大球运动会了。
但成都球迷的遗憾,反过来成就了湖南球迷的欢喜。
上海队与山东队的男足决赛,吸引现场6200位观众眼球的,不止贵宾席上的徐根宝和武磊师徒,持球突破犀利迅捷的上海10号和沿着边路横冲直撞的山东23号,更掀起了球迷的连番惊呼:「这伢子叫什么哟?」
上海10号,就是人称「蒯球王」的蒯纪闻,他也以5场9球的数据成为了运动会的首位射手王。而攻入制胜一球的山东23号李源捷,还引发了球迷们的窃窃私语:「回头在国字号看到他,咱们是不是也算见证‘历史’了喔!」
造星、追星的故事,在每个赛场展开。广东男篮的「魔术师」杨溢,在岳阳赛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粉丝团,每次亮相都能引发最高分贝的尖叫。山东女篮年仅17岁、身高2米23的「女姚明」张子宇更是早就成为了镜头的焦点,率队一路平趟夺冠的无敌发挥,让球迷对于中国女篮的未来有了无限丰富的畅想。
杨溢和张子宇分别当选男女篮MVP,并在领奖现场上演「最萌身高差」
冒尖的新星,远远不止四个。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李辉就对媒体介绍:「赛事涌现出了一批青少年三大球的‘小明星’,让大家看到了中国三大球未来的希望。」
年轻人,有冲劲、有才华、有勇气,唯独缺一个绽放的舞台。而当一个行业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的时候,培养年轻人,一定不会错。
对于接受体育青训的年轻人来说,尤其如此。
必须承认的是,面对伴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发生的筛选和淘汰,相当一部分选手其实连打上全运会成人组都是奢望,进入职业联赛更是凤毛麟角。
狭窄的上升通道,反过来让「缺乏意义」的青少年赛场滋生出了更多乱象。许多比赛盲目求大而牺牲质量,成了走过场的面子工程;某省省运会震惊全国的假球事件,则让青少年足球沦为业绩分配的玩物的现实赤裸裸地展现在公众眼前。
所以,当三大球运动会得到全国体育系统最高级别的重视;当赛会后半程得到央视的全场次直播;当职业联赛的名哨们纷纷来到湖南执裁比赛;当年轻人穿着和全运会相同制式、写着省份名字的队服,如此种种,也给到了这群练体育的孩子扎扎实实的意义感。
足球赛场,许多队伍给球员们准备了印着中文姓名的球衣,仪式感拉满
本届赛事的服务商之一茵浪体育的工作人员表达了同样的感触:「上上下下的决心和力度非常大。不是那种用一纸文件来通知你要办成什么样,是通过对接的所有人的态度来让我们这些赞助商真切地感受到,这次比赛务必要办得漂亮。」
给年轻人舞台,总能得到回报。男足决赛场边,一位本地球迷半开玩笑地感慨:「这球比湖南湘涛的好看多了哦!」而从笔者的个人观感来看,决赛的竞技质量甚至已经完全不逊于中超部分保级队伍的比赛。
真金正需大火炼,三大球运动会,就是要给全国待试的「金子」一个最好的「熔炉」,用高水平的竞赛刺激人才的加速成长。
随着比赛质量的不断升高,上座率也随之走高 摄:氪体
有趣的是,就在运动会三个项目陆续结束后,有关他们的新闻反而「多」了起来:
浙江队的国青球员王钰栋,被上调一队出战亚冠二级联赛,并在与狮城水手的比赛中用一球一助攻亲手导演了4-2的超级大逆转;
张子宇不仅第一时间接受了人民日报的专访,还引得国际篮联FIBA在社媒上为她强势打call;
图源:@FIBA国际篮联
而就在女足决赛仅仅一天后,中国足协顺势发布了U20女足最新的集训名单,包括冠军辽宁队6人在内,众多在三大球运动会上发挥亮眼的女足姑娘纷纷入选。
其实这些新闻说明的无非就是一件事:大众普及和精英培育,从来不是矛盾命题。以中国的人口基数,只要让整套自下而上的培养和选拔机制开足马力运转起来,我们永远可以对人才养成保持乐观和期待。
在长沙初冬的暖阳里,我们感受到了希望的温度。
还能期待什么?
东道主湖南,是首届三大球运动会尤为特殊的参考样本。
由于省内足篮排顶级职业俱乐部的缺位,湖南在大球项目里闯出了一条以中高院校校园体育为主的「学生军」发展模式。地质中学、明德中学、雅礼中学都是中学篮球界的王者之师,足球和排球也同样以校园队伍为班底,直面职业青训的挑战。
最终的结果令人惊喜,以雅礼中学为骨干的湖南女篮仅仅在决赛中输给了有「外挂」张子宇的山东队,收获了含金量十足的银牌;而湖南师范大学的男生,也在一场「打光最后一颗子弹」的爆分大战中,把男排的铜牌留在了潇湘大地。
在中国校园体育界声名显赫湖南学生军,在三大球运动会迎来职业青训对手的考验 图源:赛事组委会
毋庸置疑,体教融合是未来必然的趋势,但同时也是中国体育仍需不断试错的探索。恰恰因此,以全运会成绩为抓手、调动各地主观能动性、多种模式精英尽出的三大球运动会,将成为校园体育与职业青训一年一度的全国交流平台。
事实上,本届赛事中,许多以职业青训为骨干的队伍,本身就与当地学校达成了共建合作,也都积极挑选了本省校园体育冒头的尖子生入队,人才来源与储备得以丰富。内蒙古包头一中、重庆七中、黑龙江铁力一中、北京清华附中等名校的学子,都在运动会上拿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现。
但也要看到,至少目前,校园体育和职业青训仍然存在明显的壁垒,如何在今后借助三大球运动会深度打通校园和青训的培养模式,会是一个值得长期观察和思考的问题。
正如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李辉在新华社的采访中明确的那样:「希望把体育和教育部门的力量融为一体,探索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深度结合,校园抓普及、专业青训抓提高,形成更大合力。」
此外,当首届三大球运动会正式提出要打造全国头部青少年品牌赛事时,就注定了业界对其IP化产生的更多期许——毕竟,竞技水平首屈一指、又堪称新星创造营的比赛,理应造就更大的品牌效益。
三大球运动会吸引了全国球迷现场观赛 图源:@中国排协
并非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氪体与球迷和从业者的交流中,很多人就提到,赛事现有的logo和吉祥物辨识度并不算高,设计也有些低幼。尤其是以学生党球迷的同龄人视角来看,他们希望品牌标识更加简约、锋利和时尚化,更好地体现出青春竞技场的热血。
另据氪体了解,到场的球迷们在欣赏完高质量的比赛后,对于赛事周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购买冲动远超相关供应商的预期,纪念品一度脱销,需要先预订再生产,很多消费者只能空手而归。「真是没有想到能这么受欢迎。」
一个成功的赛事IP,必然伴随着品牌商业价值的走高;而能够引发消费热潮的商业化,又会进一步推动赛事品牌的打造与传播。翻看首届赛事海报下的合作名单,21家上榜企业中有10家都来自银行系统,同时还有多家负责赛事组织和场馆运营的服务商。显然,三大球运动会的市场开发还有巨大的潜力有待挖掘。
而根据氪体在赛前得到的一份招商方案显示,本届运动会其实设置了三个项目分别的冠名权益,报价在千万元出头,但最终这一招商举措未能落地。
包括赛事的转播。央视的倾力支持无疑宝贵,但事后来看,三大球运动会的竞技质量过硬,也完全值得让更多体育迷在更多平台方便地收看——想要持续放大赛事的价值与影响力,媒体版权还可以有更多玩法。
11月28日,央视体育三个频道齐上阵,分别直播女篮、女足、男排决赛
回到开头,在来到三大球运动会前我们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似乎找到了,但好像又不够完整。
同时,我们也萌生了更多新的问题:
「三大球运动会,能否为中国的体教融合发展带来更多新意?」
「运动会如何与已有赛事更好地衔接整合,成为全国青少年精英的最强舞台?」
「赛事的品牌化还有哪些可能性?对于中国体育产业还能释放多少想象空间?」
问题很多,难免焦虑。但解决焦虑的最好方式,就是开始。
就像这届运动会一样。
*封面及头图由氪体拍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