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驱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数据领域的一体化进程。

日前,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数据管理部门共同宣布,建立长三角数据专题合作机制,标志着长三角在数据资源共享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推数据领域一体化

长三角地区集聚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为数据资源共享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通过建立长三角数据专题合作机制,三省一市将共同推进数据安全可信流通、算力资源合作发展、长三角“一网通办”、数据市场一体化、数字经济统筹协同、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长三角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以及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等八大重点任务。

接下来,三省一市将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以重大项目齐推共进、重大平台共建共享、重点产业协同发展、高端人才共同培育为抓手,让长三角区域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数字化建设方面的引领标杆。

三省一市还将推动建成长三角政务数据共享底座,打通大数据资源平台数据共享节点,实现跨区域高效共享,有力支撑了各类应用拓展,如“一网协同”“一码畅游”“一码通行”,以及财政电子票据共享应用、经济困难学生跨省资助免申即享等。

“数据资源共享,长三角地区有着迫切的需求和广阔的前景。”财经评论员徐浩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对数据的渴求日益增长,数据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公共数据和政务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将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当下,数据资源被称为信息时代的“黄金矿”,使用得当,可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生产力,“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更首次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这一新经济指标。

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6300亿元;浙江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9867亿元,浙江也是“数据二十条”明确提出先行先试探索省份;2023年,江苏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45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1%。

近年来,上海主动顺应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着力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先后推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等数字化的探索实践。

上海数据集团数据部相关人员向《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上海围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资源范围、信息披露及流通监管,已分别建设了目录链、授权运营链、主体授权链、电子存证链等基础服务链,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开辟了一个“可信流通域”,确保公共数据向社会应用流通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鼓励更多的合规流通从幕后走到台前,形成正向循环机制。

另外,上海注重数据资源的管理和登记,通过制定数据资源登记管理办法,确保数据资源的高质量供给,其建立的数字资产交易市场,进一步拓宽数据要素市场化的领域,为数据的买卖双方提供了一个规范、透明的交易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产品交易额超10亿元。而今年仅1月到5月,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产品交易额就已超过10亿元。

积极探索数据使用场景

随着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演进,数据流动驶上“信息高速公路”。

2023年2月,无锡市大数据集团正式揭牌,布局和拓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政府服务、数字产业投资、数据资产运营、数字生态集聚五大业务板块,推动公共数据资源供给一级市场和公共数据产品服务流通二级市场的构建和发展。

更早之前,2020年6月18日,南京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揭牌。2022年9月16日,苏州市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大数据交易所揭牌,同时,苏州大数据交易所与上海数据交易所战略合作签约,共同推动数据交易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探索双方挂牌数据产品跨区域互认、数据要素跨区域有序流动和配置。也是2022年9月,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自成立以来,上海数据集团推进多个数据基础设施上线运营,提升数据畅通能力;汇聚多类型数据资源,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构建数据价值发现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新的成果。

今年10月18日,长三角(无锡)数据资源中心在无锡揭牌。该中心按照“打造立足无锡、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的数据资源中心”定位,为国内企业提供数据汇聚、存储、加工、流通、交易、赋能等全链条全周期服务,并配套数据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全国各地企业到无锡开展数据流通交易活动,支持培育壮大数据企业,助力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苏南模式”的创新地和策源地。

可以说,长三角地区也是数据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数据产业相关企业数量占全国总量的15.04%。

以上海临港新片区为例,其以打造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开放发展新标杆、数据产业创新发展首选地为目标,稳步推进数据跨境流动服务,助力提升国际数据产业竞争力。

长三角其他城市也动作频频:浙江杭州宣布建成全国首个密态计算中心,在其打造“数据产业第一城”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安徽数据交易所揭牌运营,加速了数据市场化进程;江苏近期部署了数据产业发展24项主要任务,明确了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的主要目标。

各地还在积极探索数据的使用场景。如上海临港围绕数据产业将重点打造标杆智能工厂、智能网联汽车、航贸数字化、国际数据服务等13个标杆场景。浙江则探索创新数据流通的“一盘货”模式,将线上线下不同渠道的数据打通,实现数据价值挖掘和数据供给的全面提升。

“接下来,长三角地区将进一步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高效利用。”在徐浩平看来,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也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

国家数据局日前印发的《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8年,可信数据空间运营、技术、生态、标准、安全等体系取得突破 ,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

然而,目前,我国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刚刚起步,数据流通规模小,数据空间内供数主体少、应用场景少,还未形成数据大规模、快速率、高通量的流通。

“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对数据资源的开放流通及数据产业生态的培育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徐浩平分析,它通过构建信任机制并应用技术手段,有效保障了数据交易各方的权益,从而增强了数据持有方开放数据的意愿。这一变化促使更多原本可能隐匿的数据资源得以“浮出水面”,丰富了数据资源的总量。

“与此同时,随着数据资源的增多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市场上对数据开发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徐浩平指出,这种需求激励了更多主体积极参与数据开发活动,进而催生出更多的数据服务商。这些服务商的涌现不仅推动了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还促进了整个数据产业生态的不断壮大和成熟。

同时,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磊则指出,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时,需平衡效率与公平两大关键点。

“一方面,需利用市场机制深化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提高数据价值释放的效率和动能。另一方面,要保障公共数据在使用中的公共利益,增强数据的共享性和普惠性,降低市场和社会主体获取数据的成本和门槛,使他们能共享数据的价值红利,同时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郑磊对记者表示。

在徐浩平看来,长三角数据资源共享还将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通过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长三角地区将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这有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

然而,数据资源共享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如何避免数据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如何推动数据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创新发展等问题都需要得到妥善解决。”徐浩平指出,长三角地区需要在推进数据资源共享的同时,加强数据治理和监管,构建完善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和监管机制,确保数据资源的合法合规使用和共享。

记者 潘洁

编辑 潘晟